《群经单疏古钞本丛刊》:为东亚汉籍交流史续写新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09:15 2

摘要:昔章学诚提倡“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古籍整理非止于文献存续,实为文明基因之解码工程。能引后来者沿波讨源,叩问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之奥秘。《群经单疏古钞本丛刊》(下简称“丛刊”)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24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教育

昔章学诚提倡“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古籍整理非止于文献存续,实为文明基因之解码工程。能引后来者沿波讨源,叩问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之奥秘。《群经单疏古钞本丛刊》(下简称“丛刊”)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24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家经典整理与研究”成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24年12月全部出版,共计17册。丛刊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刘玉才主编,汇编影印稀见的《周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七种单疏古钞本,并附研究性解题、与存世刊本的校勘记、相关重要研究论文。

以东亚汉字文化圈为背景

十三经作为儒学核心文献,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唐朝贞观年间,孔颖达奉命主持撰修《五经正义》,基于前人义疏,为《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编定新疏,几经修订,最终于永徽四年(653)颁布天下,以求达到统一经义目的。其后,唐又有贾公彦等撰《周礼疏》《仪礼疏》,徐彦撰《春秋公羊疏》(一说徐彦为南北朝时人),杨士勋撰《春秋穀梁疏》,北宋邢昺等撰《论语正义》《孝经正义》《尔雅疏》。以上孔、贾及至邢昺等所撰诸经义疏,均与经注别行,自成一书,故后世称其为“单疏本”。唐代单疏本长期以写本形式流传,今存数种敦煌残卷,即其孑遗。北宋国子监首次刊刻唐九经义疏,以及邢昺等撰三部新疏,南宋又覆刊北宋监本。北宋本今已无存,南宋覆刊本尚有数种传本遗存。

从广阔的文化史角度看,中土文献,事实上有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往西即丝绸之路,现在的敦煌吐鲁番文献最具代表性;往东传播,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在东亚汉字文化圈的背景下,自汉唐注疏之学兴,解经传统成东亚文明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日本方面,从写本时代起,即不断流入中土经籍文献,及至刊本时代,规模更盛,唐钞宋刊不绝于书,而且历经传抄,存世数量颇为可观。在这次影印存世稀见的单疏古钞本文献七种中,六种为日本藏本,为百年来域外汉籍回归中土、东亚汉籍交流史续写了新的篇章。还有一种为中国藏本,即北京大学藏陈鳣钞校本《春秋穀梁疏》七卷。

创新与价值

单疏本保留疏文原始面貌,是进行儒学经典研究、校勘的关键文献。注疏合刻本与单疏本相较,由于经疏文字率尔搭配,章节分合、长短无定,而且相互迁就改易,人为造成经典文本的混淆。许多注疏本的文本矛盾之处,有赖于单疏本的校勘而得以揭示。此外,单疏本所据经注文字,不乏与注疏本相异之处,也具有重要的异文价值。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经学研究中心主任杜泽逊表示,单疏本保存了孔颖达、贾公彦等群经义疏的原始面貌,是南宋经注疏合刻八行本、经注疏释文合刻十行本注疏版本的共同源头,在经学文本流变过程中具有开端性地位。

所收文献皆具有独特价值,均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内首次出版。《周易》单疏虽有南宋国子监刻本,日本京都大学也有源自监本的钞本二种,但本次所收广岛大学本据研究源自北宋国子监本,与唐钞本亦有关联,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周礼》《左传》钞本皆为二经单疏仅有之孤本,国内已经失传;《公羊》单疏国内宋刻本存七卷,日本蓬左文库钞本为全帙;《穀梁》单疏尚有恬裕斋和嘉业堂钞本,然前者系转钞自陈鳣本,后者钞写时代较晚,且经校勘发现其价值低于陈鳣本;《礼记》单疏另有日藏南宋刻本八卷,钞本与刻本内容不重,且钞写时代更早;《仪礼》单疏存士礼居影宋钞本,已有影印本,本次所取宫内厅残二卷未曾出版,且所据抄之宋刻单疏本较士礼居所据本早印。

全部采用高清原色影印。高清原色影印,完整清晰地呈现文本信息,最大程度上还原朱墨笔批点、藏印、残字、书迹、纸张染色、装订形态等细节,不仅能为经典校勘研究提供文献资料,也能为写本学、书籍史等多角度研究提供可靠的图像依据。(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