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是小满节气,标志着暑天湿热拉开帷幕。万物“小得盈满”,养生也需平衡适度,顺应自然,让身体平稳过渡到盛夏。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李文瑶
5月21日是小满节气,标志着暑天湿热拉开帷幕。万物“小得盈满”,养生也需平衡适度,顺应自然,让身体平稳过渡到盛夏。
养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小满节气养生要做到起居追太阳、着装不沾湿、运动不大汗。”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西湖区留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理疗科李文瑶介绍,小满过后气温逐渐升高,昼夜温差并不像之前那么大,白昼的时间逐渐加长,日出提前、日落延后,这时候的作息时间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早些起床,晚些入睡。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晚些入睡只是相对春季而言,并不是熬夜。夜间的睡眠是为了让身体各个器官和功能得到休整和恢复,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夜间的总体睡眠时间较短,不足6个小时,或者睡醒后并没有神清气爽的感觉,可以在中午适当小憩,既能躲避炎热的天气,又可以安神养心,使身体充分休息。
随着气温的升高,很多人开始了运动锻炼。李文瑶建议,夏季的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场地的选择以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等空气新鲜处为佳。对于蛰伏了一个冬季,春季才开始锻炼的人群或者是老年人来说,夏季适合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做广播操为好。而对于有规律的运动习惯、身体相对较好的人群来说,可以选择爬山、森林徒步或者游泳等,既可以锻炼身体,又不会过度燥热。
“饮食养生方面,以健脾利湿为原则,宜食赤小豆、炒薏米、冬瓜、丝瓜、莲子、白扁豆、山药等。忌过度生冷(冰饮、寒凉瓜果),以免伤脾阳,加重湿气。避免油腻辛辣(烧烤、火锅),易生湿热,加重痤疮、口疮。”李文瑶推荐几款食饮。
薏米赤小豆粥(健脾祛湿):薏米50g、赤小豆50g、大米50g(可选)、冰糖适量(根据口味)。
冬瓜老鸭汤(清热利湿):老鸭半只(约500克),需焯水去腥;冬瓜500克,葱姜少许。
陈皮茯苓茶(健脾祛湿):陈皮3克、茯苓5克。
小满节气后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湿热渐盛,人体易受湿邪、暑邪侵袭出现脾胃虚弱、疲倦乏力、关节酸痛、湿疹瘙痒等问题。中医养生强调健脾祛湿、清心泻火、疏肝理气,以适应“夏长”的气候特点。艾灸可温阳祛湿、健脾和胃、增强免疫力。
足三里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下3寸(约四横指)。
作用:调理脾胃、祛湿消肿、补益气血、增强免疫力。
艾灸时间:每侧10-15分钟。
医院供图
阴陵泉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作用:健脾利湿,通经活络、舒筋除痹。
艾灸时间:每侧10分钟。
医院供图
中脘穴
位置:肚脐上4寸(约五指宽)。
作用: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行气化滞。
艾灸时间:15-20分钟。
艾灸的注意事项:上午9-11点或下午3-5点艾灸为宜。避免晚上艾灸,以防影响睡眠。注意实热证(高烧、严重上火)不宜艾灸。灸后多喝温水,避免受凉、吹风。
医院供图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