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新手直男们来说,最紧张又刺激的恐怕就是送礼物环节了。简直是送好了上天堂,送不好下地狱......
珠宝匠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新晋情人节“520”啦!
对于新手直男们来说,最紧张又刺激的恐怕就是送礼物环节了。简直是送好了上天堂,送不好下地狱......
送花太老套,红包太老土,网红同款更是秒送“命”......
想要一次送到心坎上,不妨跟古人学一学!
汉末诗人繁钦曾创作一首乐府诗《定情诗》,诗的前半部分,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古代女子所珍视的定情信物。
定情诗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这一件件定情信物,不仅仅是简单的饰物物件,更是古代社会中爱情观念与礼仪规范的生动体现。
透过它们,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的隧道,真切地感受到古代女子在爱情面前的羞涩与勇敢,以及她们那份对幸福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跟着J先生一起去学学古人的送礼秘诀吧~
戒指:定情之物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说到定情信物,戒指绝对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且令人瞩目的存在。
如果你经常看一些历史文献,你可能会在书中看到约指、指环、代指、指鋜、驱环、金镏子等众多名词。
这些名词,看似与戒指没有半点关系,但实际上,它们指的都是同样的饰物:戒指。
作为最古老的定情信物之一,早在东汉时,古人便将其与爱情联系在一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受到少数民族风俗的影响,指环开始与婚姻有了关联。
如《晋书》“西戎传”载:“大宛娶妇,先以同心指镮为聘。”这里的“同心”,取其谐音,为“铜芯”,指的便是用指环作为结婚时的聘礼。
徐显秀墓出土陕西博物院藏 北齐金镶宝石戒指 图源 动脉影
到了南宋时,金指环与金钏、金帔坠成为了彩礼中的三金。
吴自牧《梦梁录》卷二十《嫁娶》条:“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鋜、金帔坠者是也。若铺席宅舍无金器,以银镀代之”。
虽然,这一时期的戒指,成为了婚姻聘礼中的三金之一,但只在民间流行,并未正式纳入宫廷嫁娶聘礼典制中。
而到了清朝时,戒指正式成为了宫廷聘礼之一,被汉族人所接受,并在清末民初之时,成为古人订婚时所用的物品之一。
故宫博物院 珍宝馆 清 白金镶珍珠钻石戒指 图源:动脉影
故宫博物院 珍宝馆 清 金镶珠翠红宝石戒指 图源:动脉影
到了近现代,戒指成为了人们结婚时必备的首饰之一,被视为婚姻忠贞不渝的象征。
手镯:无镯不成婚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除了戒指,手镯,对于国人而言,同样也有着非凡的意义。
“镯”字,虽然在商周时就已出现,但在当时并不指首饰,而是指一种乐器,直到宋元时期,“镯”字才与首饰绑定在一起,佩戴在腕臂上的饰物,才正式被称为“手镯”、“镯子”、“镯头”。
明 嵌宝石金手镯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图源:动脉影
清 金镶九龙戏珠手镯 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动脉影
而在此之前,手镯有很多种称呼,比如:跳脱、条脱、腕阑、臂钏、约腕、约臂、手环、臂环、腕钏等,定情诗中“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中的跳脱,在这里指的也是手镯。
跳脱是西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手镯样式,如弹簧状,盘拢成圈,少则三圈,多则十几圈,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用于调节松紧。
在古代,古人常常以镯定情,结婚时,更有“无镯不成婚”的说法。
缠臂金:形影不离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与跳脱款式类似,同样被视为定情信物的,还有装饰于手臂上的臂钏。
《说文解字》中写到:“钏,臂环也”。
臂钏,又称缠臂金,为多环状,它以金银条带盘绕成螺旋状,佩戴于女性上臂而非手腕,因形制独特,无论从何角度看均呈现多重圆环效果,类似多个手镯叠加,是古代最为特色的一种首饰。
这种配饰在西汉时就已出现,唐朝时更是流行一时。唐代时候的美女们,将其掩于轻纱之下,箍在丰润玉臂之上,若隐若现,极尽犹抱琵琶半遮面之美。
它那独特的环状结构,暗含“圆满”“循环”之意,螺旋缠绕的形态更是寓意情意的无尽与恒久,将其赠予心爱之人,寓意与爱人形影不离,契合古代婚恋中对和谐长久的期许。
耳环:倾心之物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点缀在耳畔的耳环,同样被古人视为定情信物。
虽然,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开始用耳饰来美化自己,但在唐朝以前,由于受到礼教的影响,穿耳之风并不流行。
直到宋朝时,耳饰才真正被世俗与礼教所接受,成为中原女子不得不为之事。
到了明清时期,耳饰更是成为女子必戴之物。
明清时期的女子,自幼便要穿耳带环。人们一方面借此来强调男女有别,另一方面也有护佑之意。
后来因其成双成对的特点,更被用来表达不离不弃、长相厮守的美好情感与坚定承诺。
簪:正妻之物
簪子又被称作“搔头”,据说是汉武帝到李夫人处,忽觉头痒,取了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故此得名。
这个叫法给诗人带来了便利,至少写簪子就多了一种韵脚的可能,如长恨歌里言道:“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簪是从新石器时期的笄发展而来,最早就是一根长针,主要用于固定头发和装饰之用。
古代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绾髻插簪,以示成年。“及笄”,就是指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隐含意思就是,可以出嫁了。而与之相对的,男子二十岁才行冠礼,已示成年。
簪的特点就是单股,不管有无簪头,簪头复杂与否,反正一根棍子的叫簪就对了。发簪有木簪、玉簪、金簪、银簪、玳瑁簪、琉璃簪等不同材质。
除了材质的多样,发簪顶端的纹饰也愈加华美,动物纹、植物纹、神话故事、吉祥纹样等各种形象雕刻在发簪之上,精美绝伦,惟妙惟肖。
作为古代女子首饰盒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簪子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是情感的寄托,代表着深厚的情谊和坚定的承诺。
当一位女子接受了男子赠予的簪子,便意味着她愿意与对方携手相伴,共度一生。
这种情感的传递,就如同现代婚姻中男士为心爱之人戴上钻戒一样,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爱情与承诺的珍贵。
钗:钗半同心
早期的发钗还比较简单,多为“U”字型,在钗首仅是雕刻一些简单的花样。
到了盛唐时期,钗的形制变得更为华丽,出现了运用模压、雕镂、剪凿等方法制成的各种金银花钗,图案有凤形、摩羯形、花鸟形、缠枝花卉形等,有的还嵌有宝石和花形饰片。
花钗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妇人头上花钗的多少,也成为了象征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
除了象征佩戴者的身份,和簪子一样,钗同样是一种寄情信物。
古代恋人或夫妻在离别时,女子会将点缀在头上的钗取下,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即将远行的爱人,另一半则被女子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贴身留存,待到来日相见之时,再将它们重新合在一起时。
这重新合拢的钗,不仅仅是简单的物件重合,更是两人历经风雨、饱经沧桑之后,那份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完美见证。
玉佩:佩玉传情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玉佩,又称“玉珮”,是由玉雕琢而成的一种配饰,古时多系于腰间,成为人们服饰装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早在新石器时期,用玉制成的配饰,便出现在了人们的腰间。
这一时期的人们,认为玉乃天地之精华,山川之魂魄,将玉佩戴于身,便可沟通天地,悟对神通,玉也因此成为了连接天地的神圣媒介。
春秋战国时期,款式繁复的玉组珮盛行一时。
常由弯月状的璜、连结壁或环,中间有方形的琚瑀,旁边装饰有冲牙等组成,再用不同颜色的丝绳串联珠子点缀其中。
在当时,白玉是所有玉中档次最高的,帝王所佩戴的腰饰多为玄色丝绳串联的白玉。
到了秦汉时期,前朝时期就已出现的玉组佩继续盛行。
这一时期的玉组佩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样式简单大方的“环佩”,通常是由环与瑗组成;另一种是贵族阶层佩戴的组佩,这种组佩不仅单个玉饰精美无比,而且串联方式也非同寻常。
宋代时,仍有佩玉之风,但玉佩的款式较为简单,以环绶为主。
清以后,由于大规模的改易服饰,宫廷中的大佩制度被废止,小型玉佩流行一时。
明早期白玉蟠龙环佩 故宫博物院藏
徐州博物馆 西汉 龙纹玉佩 图源:动脉影
在那个崇尚礼仪和品德的时代,玉佩不仅仅是古代君子风度的象征,更代表着纯洁和美好的爱情,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追求,成为了那个时代永恒的记忆。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兼具实用与装饰性的香囊,同样也被古人视为定情信物之一。
香囊,古时又称锦囊、香包、香缨等,外形小巧玲珑,内里填充沉香、檀香、丁香等各种香料,不仅能够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还具有驱蚊防虫、提神醒脑的功效,常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
唐朝时,与布制香囊用途相似,但造型更为华美的金属材质的香球,流行一时。
比如,这件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葡萄纹花鸟银香囊,便堪称为唐代香球的典范之作。
香囊采用纯银打造,外部雕刻了相互缠绕的藤蔓和硕果累累的葡萄,以及各种形态的花朵、飞鸟。高超的镂空雕刻技术展现出盛唐时期精湛的制作工艺。
最为独特之处就在于应用了陀螺仪原理,无论球囊如何转动,中间的香料都不会洒出来,不得不佩服唐人技艺之高。
古时,社会风气相对保守,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含蓄而内敛,恋人之间通过互赠香囊的方式,以表达内心无尽的相思与眷恋。
同心结:永结同心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上述诗句中描写的定情信物,正是我国古代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浪漫色彩的同心结。
同心结,是以锦带、丝线或素缕编织成环环相扣的回文结,后来,还出现了玉制、金属材质的同心结。
同心结那独特的造型,代表着恋人之间心心相印、情比金坚,象征着一种永恒不变的承诺和誓言。
在古代,同心结暗含“已婚”或“已定情”的寓意,古代未婚女子一般不佩戴。
裙:回赠之礼
“纨素三条裙”指的是用素色丝绸制成的裙子。
在古代,当女子接受示爱男子的回应时,便会将自己的贴身裙子作为信物进行回赠,暗含“愿为君妇”的承诺。
J先生说:
古人的定情信物不仅是爱情的象征,更是那个时代文化和情感的生动写照,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人丰富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看完了古人的定情信物,今天的新晋情人节520”,你想好给另一半送什么礼物了么?
欢迎留言分享~
注: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可溯源图片,已标明引用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来源:红楼痴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