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近年来漂亮国持续升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英伟达专为中国设计的特供版AI芯片如H20都多次因政策变化被禁售,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营收波动。
【科技明说 | 全球AI观察】
近来几天,业内朋友都在讨论英伟达决定在上海设立新的研发中心的事情。
其中看好英伟达此举的为多,但也有冷眼旁观并不看好的朋友,主要原因在于后续是否真的给力。
中国市场潜力,大家有目共睹。英伟达也早已尝到了甜头。自然明白坚定拓展创新,对其未来依然大有好处。
由于近年来漂亮国持续升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英伟达专为中国设计的特供版AI芯片如H20都多次因政策变化被禁售,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营收波动。
英伟达寄往上海研发中心开发符合漂亮国出口管制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通过调整芯片设计,如降低算力或互联速率,以此满足合规要求。
近水楼台先得月。可谓本地化研发与生产,对于一个GPU厂商来说多么重要。更何况,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因而,我暂且称其为上海研发堡垒也不为过。
英伟达通过在中国本地建立研发团队,可以更灵活地响应中国客户的特定需求,减少对全球统一产品的依赖,同时降低因政策变动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业内朋友有表示,英伟达更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争夺中国AI人才与生态主导权。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事实上,中国拥有庞大的AI人才储备,尤其是深度学习、芯片设计等领域。英伟达计划在上海招聘工程师参与下一代AI软硬件开发,不仅是为了本地化创新,更是为了巩固其CUDA生态的全球优势,目前中国开发者占CUDA生态的30%左右。
与此同时,英伟达也需要应对华为等国产GPU厂商的挑战。面对中国市场GPU厂商混战的局面,英伟达不得不通过本地研发加强与客户的合作,防止华为、寒武纪等国产企业通过自主生态替代其市场地位。
当然,英伟达的目标也有两层含义:上海研发中心既聚焦中国市场需求,如自动驾驶、生成式AI等,也参与全球项目如芯片设计验证、产品优化等,形成“本土需求+全球创新”的双向联动。
另有业内朋友说,为规避GPU性能限制,英伟达上海研发中心可能转向开发针对AI推理的专用芯片(ASIC),这类芯片在能效和成本上更具优势,适合中国大规模AI应用场景。
不管怎么说,中国市场对英伟达的战略意义实在太重要了。要知道2024年中国市场贡献了英伟达约14%的营收,约为171亿美元,黄仁勋预计未来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500亿美元。中国科技巨头如字节跳动、腾讯等对高性能AI芯片的需求依然强劲。
退一步再说了,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如封装、测试等占据重要地位,英伟达也是需要通过本地合作维持供应链稳定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举措虽好,但也面临很多挑战,特别是如何平衡技术保密与本土化创新的关系,还需要下功夫。
即便如此,我觉得面临未来诸多不确定性,英伟达能有如此战略决策,实属不易。
阿明书法:堡垒
- END-
你怎么看?
欢迎文末评论补充!
【科技明说|全球存储观察 |全球云观察|阿明观察】专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数据说话,带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阿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