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播电视剧《小巷人家》呈现的邻里情引发许多观众感怀,“远亲不如近邻”确实是古人总结的宝贵经验。
热播电视剧《小巷人家》呈现的邻里情引发许多观众感怀,“远亲不如近邻”确实是古人总结的宝贵经验。
可对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说话”的邻里关系,似乎也不少见。
当下年轻人是如何与邻共处的?本刊与问卷星合作,以528名18—35岁的城市居民为对象,展开相关调查。
1 邻居,临居
据调查,与邻居交往频繁的受访者仅占17.35%,52.62%的受访者与邻居保持“点头之交”,11.83%的受访者与邻居完全陌生。被问及遇到困难是否会首先向邻居求助时,仅有不到两成受访者给出肯定答案。
28岁的小惠租住武汉一处青年公寓已有3年,却一个邻居的名字也叫不上。“饿了点外卖,买药喊跑腿,有事找物业。父母那辈热络的邻里互助,已经被更便捷的市场服务冲淡了。”
她说自己绝不是有意疏远邻居,只是繁忙的工作和租房生活让她仍是“这个城市的客人”,拿不出主动经营邻里关系的精力。
2 一墙之隔的战争
大部分城市居民住在人口密集的公寓式住宅,门前屋后,楼上楼下,摩擦难免。过半受访者表示对邻居存有意见。
整合受访者感受后发现,噪声是引发邻里矛盾的主要问题(76.35%),另外还有公共空间占用(31.48%)、卫生问题(27.16%)、民俗差异(11.03%)等冲突。全职妈妈孟雪是北京某小区的业委会成员,据她观察,如今小区里当面摔碗砸盆的冲突很少,业主群里的唇枪舌战倒是常有。“基本就是小孩、宠物、装修、车位那些事,不大不小,但家门口的矛盾总是足够磨人。”
孟雪因为家里孩子夜间练琴和在过道堆放纸箱被邻居投诉过,都“忍着不悦道歉”并想办法解决了。她说:“邻里相处体现出一个人的公共意识,其中不仅是情分,也关乎责任。”
3 当我在“我们”之中
尽管邻里关系的地位似乎在许多人的“社交清单”里有所下滑,约八成受访者仍认为维系良好的邻里关系至关重要。
现代邻里关系的维系最需要什么?受访者认为尊重的态度(41.26%)、有效的社区管理(30.55%)、沟通渠道和技巧(19.87%)、社区情感认同(8.32%)等很重要。研二学生袁柏的母亲是退休医生,有时会让儿子陪她参加楼栋的义工活动。内向的袁柏慢慢在邻居里混了个脸熟,大家见面总会简单问候几句。
“邻居关系其实很有弹性,可近可远,亲疏由人。不管怎样,和附近的人友好往来,总归是让人愉快的。”他说,“边界感不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尊重共融才是,甚至真正的边界感是建立在此之上的。”
原文首发于《时代邮刊》第474期
2024年12月· 新青年
作者/朝朝 编辑/王可欣
2025杂志征订开始啦!
《时代邮刊·新中年》
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中年
《时代邮刊·新青年》
有情趣、有态度、有价值的新青年
单本售价 10.00元
全年订购 120.00元
来源:时代邮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