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9日清晨,遂宁高新区保升镇和兴村的千亩麦田里,一曲“丰收乐章”奏响。五台联合收割机隆隆作响,金黄的小麦如流水般卷入脱粒仓,饱满的谷穗麦粒堆成一座座小山。
遂宁高新区保升镇和兴村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刘一苇摄
刘一苇 川观新闻记者 秦勇
5月19日清晨,遂宁高新区保升镇和兴村的千亩麦田里,一曲“丰收乐章”奏响。五台联合收割机隆隆作响,金黄的小麦如流水般卷入脱粒仓,饱满的谷穗麦粒堆成一座座小山。
遂宁市禾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朝阳站在田埂上,脸上映着丰收的喜悦:“昨天开镰第一天就收了150多亩,50多吨麦子直接入库,效率比起人工收割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片麦田的丰收密码,藏在代农业技术的全链条自动机播机收里。
据遂宁市禾田专业种植合作社技术人员陈可介绍,从去年11月播种开始,合作社便采用种子直播技术,无人机将精选的麦粒均匀撒入田间,通过高精度选种机确保每粒种子饱满度达标,“春耕时农机齐上阵,旋耕、开沟播种一气呵成,配合无人机精准防控病虫害,为机械化收割打下基础。”
遂宁高新区保升镇和兴村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刘一苇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收割机刀片随麦浪高低自动调节,割整齐划一。丛丛小麦进入脱粒装置后,滚筒高速旋转分离麦粒,筛网与鼓风机同步清除杂质,金灿灿的麦粒直接装车运往交割库。
“以前两人一天才能收一亩,现在一台机器10分钟就可以搞定。”黄朝阳算起了效率账:5台收割机6天就能完成千亩收割,全程只需驾驶员,人力成本降低了九成。
“小麦收完后,我们将启动水稻育秧工作。”黄朝阳指着田地介绍,小麦收割后将对田地进行翻耕灌水,后续将继续栽种优质稻。据测算,千亩麦田今年总收入约100万元,小麦按每斤1.2元交售粮库,轮作模式让土地“身价”翻番。
和兴村党总支书记向富琴介绍,今年全村小麦种植面积共计1000亩,预计总产量将突破450余吨。
近年来,该村通过川麦1247良种推广和无人机飞防、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管理,苗情转化明显,麦粒数显著增加。去年小麦单产约552.5斤,今年因高标准农田建设、机械化作业普及及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措施,产量实现大幅提升,同时种植成本降低约30%。通过“小田并大田”改造,新增耕作面积10%,实现“田成方、渠相连、旱涝保收”。在采用土地流转模式情况下,村内统一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两季作物,土地利用率提升至98%。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