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日前召开的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获悉,该学会发起的绿色学术大讲堂计划,面向林草院校师生,宣讲弘扬塞罕坝精神,讲授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林草学科体系构建、林草新形态教材建设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绿色中国北京5月20日电(李汶)从日前召开的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获悉,该学会发起的绿色学术大讲堂计划,面向林草院校师生,宣讲弘扬塞罕坝精神,讲授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林草学科体系构建、林草新形态教材建设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据了解,中国林业教育学会是我国林业教育领域的全国性学术社团组织。自2016年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建设高质量行业教育学术组织的工作定位,在支撑林草教育培训中心工作、服务林草教育一线、活跃林草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据悉,该学会开拓思路,联合相关学术社团和高校主办了多项重要的林草教育学术交流活动。2017年与有关学会联合召开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荒漠资源保育与精准扶贫”边会;2020年与有关学会联办林业和草原科学家精神暨梁希科学精神座谈会;2021年与北京林业大学主办“创新·兴林”农林院校林科优秀学子学术论坛;2022年至2024年联合有关学会连续举办了3届林学前沿大讲堂。学会建立了林业院校校长论坛定期研讨机制,发布新林科共识、林草教育数字化转型倡议等一系列成果,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品牌。2016至2021年之间,学会联合国家林草局人才交流中心组织了6届林科十佳毕业生遴选活动,展示了林科学子风貌。
该学会积极发挥学术优势,开展了多层次林草教育研究实践。学会坚持对接林草教育的热点焦点问题,主动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强化体现学会特点的跨学校教育研究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有显示度的成果,学术研究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至今,学会和各分会共申请教育部新农科研究项目、中国高教学会课题、林草软科学课题、林草科普项目等近20项。学会在林草学科体系构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林草职教专业布局、林草干部教育培训创新等方面,发布多项专题研究报告,部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国家林草局加强林草教育指导的政策建议,推动林草院校发展与林草事业发展深度融合。2020年,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撰写了中英双语《中国林业教育区域发展分析报告》。
据了解,该学会深度参与了3届全国林业草原双创大赛承办工作,先后组织了走进梁家河、十校两院林草科技调研、林草科学家精神宣讲等科普实践活动。学会实施生态图书阅读传递、自然阅读分享、线上共读生态好书活动,开展“小小护林员在行动”“防震减灾科普”等“生态文明每一天”实践活动。2022年,联合中国林学会开展的“我是播绿使者”宣讲计划,获评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2023年实施“国家公园我来讲”大学生志愿科普项目,组织12支高校团队开展调研宣讲,受众覆盖9省区市近4000人。2024年,联合5所大中小学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实践20余次,覆盖全国千余名不同学段学生。学会获梁希科普奖1项,多人次荣获国家林草局科普先进个人等表彰。
该学会发挥教育专家多、联系院校多的优势,高质量参与林草特色学科专业教材建设、林草教育培训规划编制、林草教育典型选树等重点任务,支撑林草教育培训能力持续提升。学会组织专家全程参与“十四五”林草教育培训和人才规划调研编制,制定加强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管理相关制度,完成局重点学科、职教重点专业、重点教材推荐工作,组织相关院校开发《国家公园核心教材》数字化资源,拓展林草院校服务林草教育中心工作的平台载体。学会组织各分会专家,调研林草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院校共建机制完善等问题,提交政策建议,为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新农科建设、推动林业专业学位教育、设立国家公园管理等生态文明建设引导性专业等,研提政策建议,为提升林草教育质量贡献学会力量。
另据了解,该学会的高教分会参与组织了经济林专业建设研讨会;职教分会定期开展林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讨;自然教育分会召开自然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征集“美丽中国少年说”自然系列作品;学会秘书处联合涉林高校组织林业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一带一路”建设与林草高等教育开放研讨会。
来源:绿色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