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思想的碰撞中,找寻自我救赎的方向,这无疑是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的一次大胆创新与突破。武夷山监狱民警别出心裁,组织了一场特殊的辩论赛,从细微之处发力,为罪犯搭建起一个自我反思、精神重塑的舞台。
在思想的碰撞中,找寻自我救赎的方向,这无疑是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的一次大胆创新与突破。武夷山监狱民警别出心裁,组织了一场特殊的辩论赛,从细微之处发力,为罪犯搭建起一个自我反思、精神重塑的舞台。
直击灵魂的辩题
本次辩论赛的辩题“法律惩戒与道德救赎,谁才是唤醒良知的关键?”精准剖析罪犯改造的核心问题,成为他们重新审视自我的明镜。
“法律划定了人的行为底线,明确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而道德具有主观性,如果不是受到法律的惩戒,我一直认为自己并没有违背道德,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犯错。”正方一辩以法律惩戒是唤醒良知的根基立论,拉开了辩论赛序幕。辩论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
激起思想的波涛
“道德救赎更能通过情感共鸣和内心触动促使罪犯良知觉醒。法律只能约束行为,却无法触及灵魂,如果没有真心悔过,仍会重蹈覆辙。”在自由辩论环节,曾因故意伤害罪入狱的罪犯陈某,一改往日的暴躁与抗拒,以自身经历为道德救赎提供事实支撑,倾情陈述:“过去的我,被社会不良风气裹挟,满心抵触改造,脾气火爆,和其他人相处得一塌糊涂。民警一次次耐心地帮我化解矛盾,可我却不为所动。直到生病手术,民警全程陪伴、悉心鼓励,那一刻,我心里的坚冰开始融化,改造激情也油然而生。”
正方辩手金融诈骗罪犯蔡某也感慨万千:“在外面的时候,我被赚快钱的欲望蒙蔽双眼,无视道德,用虚假信息坑害他人。法律的严惩让我在服刑期间不断反思,切实明白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能坑蒙拐骗。”
“唤醒良知,在于唤醒心中的善念,但是只有火把才能点燃火把,我们更希望能在人文关怀的帮助下,走出困境。”“没有法律惩戒,道德只是空中楼阁,通过法律构建底线,才能让道德生长扎根,法律为良知铺路本身就是最深沉的人文关怀。”正反方四辩作总结陈词时,他们坚定有力的话语让在场罪犯纷纷陷入沉思。
照亮救赎的前路
辩论赛落下帷幕的那一刻,现场罪犯意犹未尽。从收到的26篇辩论稿中,民警结合日常改造表现实际、个人成长经历、家庭情况等,认真梳理罪犯真实的犯罪心理,探讨更具针对性的改造方案。
其中,罪犯李某在辩论稿中写道:“初中辍学,文化水平低,并不懂得法律森严,加上交友不慎,导致误入歧途,受到法律惩戒,我虽然认识到自己罪行,但是刑期还如此漫长,我不知道怎样去实现自我救赎。”针对长刑期罪犯李某缺乏改造信心的情况,民警以人生的意义为突破口开展个别谈话、亲情帮教,点亮心路明灯。当亲情电话那头传来女儿的声音后,罪犯李某红着眼眶,表示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陪伴女儿成长,承担自己的责任。
武夷山监狱将持续以思想转化为教育改造的切入点,以罪犯改造心路历程分析为重要手段,巧妙融入改造新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改造的形式与方法,为每一名罪犯的新生之路播撒希望的种子。
来源 | 武夷山监狱
作者 | 翁晟 刘鸿威 陈平
来源:阳光闽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