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武昌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多名学生走进校办工厂的车间,在一比一还原真实数控机床的智慧教学实践平台上,同步模拟操作航空航天领域精密零件数控加工。
5月14日,武昌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多名学生走进校办工厂的车间,在一比一还原真实数控机床的智慧教学实践平台上,同步模拟操作航空航天领域精密零件数控加工。
该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怎样解决“学用脱节”“产学两张皮”的问题?去年以来,该校将自主研发的智慧教学实践平台搬进了实训基地,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业教学由传统的2D课堂变为3D实操。
模拟实操破解“学用脱节”
湖北中镶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武昌职业学院的校办工厂,也是该校高端装备智造实训基地。2万多平方米的加工车间里,有各种精密设备。
“高端精密加工的精度在微米级别,要熟练操作这些数控机床,学生入门难、慢、险。”湖北中镶精密负责人、武昌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胡田秀介绍,实地教学存在风险高、成本高、场地受限、实现困难等问题。
为此,武昌职业学院投入300余万元,历时大半年开发研制,首批50台“昌职智教——数字孪生虚拟教学平台”于2024年3月搬进了实训基地。
该校研制的这一智慧教学实践平台,与市面上常见的基于单纯软件的模拟操作平台不同,搭建了基于真实机床的数字孪生模拟机床,一比一还原实际生产操作过程,接入现场机床网络还可实现生产现场的数字孪生。
“现在我们把模式切换到手轮模式,选择X轴手轮倍率选择100%……”车间里,身着蓝色工服的青年教师肖力将黄色小推车上的摄像头对准工作机床的操作面板,向学生们讲解。画面同步出现在实训教室的屏幕上,学生们一边学习直播讲解,一边跟着要点学习操作数字孪生机床。
肖力讲授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共有72课时,其中超50个课时都与数字孪生机床的实际操作有关。他深有感触地说:“学校研制的这个平台,对教学帮助非常大。”
数智教育加速产教融合
实训基地二楼是教室。学生们通过虚拟教学平台,学习如何操作模拟机床,观察操作中有哪些误差并改进。能熟练上手后,他们再到一楼的车间里跟岗学习。
“数字孪生机床投入使用后,学生实训成本下降了超八成。”武昌职业学院高端装备智造学院院长汪洋介绍,一名学生从零基础培养到规范操作机床,过去平均需要6个月,而学习数字孪生机床模拟操作后,这个过程缩短到了3个月,提高培养效率,降低培养成本。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大一学生顾雨晴在五轴加工中心前专心作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女孩子也可以做。”她说,在校办工厂跟岗学习才一周,自己已经掌握了3款不同零件的调试生产过程。
机械与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张俊坤经过学习,去年10月进入工厂跟岗实训,每个月实训补贴到手能有4000余元。“楼上上课,楼下‘上班’”,像他这样的学生并不少。
车间铣工组长曾胜称赞说,张俊坤目前已经熟练掌握了3种数控系统的操作方法,负责的精密零部件已超100项,首次交检合格率在95%以上。他认为,学校的“实景教学”对学生们入门很有帮助,可以更快、更安全、更低成本地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
来源:湖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