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爷爷是知青,当然是读书人,他手里总拿着一个手掌大的半导体收音机。在那个年代,是村里唯一能发出声响的电器,所以小朋友们都非常好奇,甚至发生过许多故事。那个时候已经分田单干了,据说在社里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是这么说的)有广播,甚至大队还有电话机。(下次有电话是二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子里有一个张姓老人,我们都叫他张爷爷。
张爷爷是知青,当然是读书人,他手里总拿着一个手掌大的半导体收音机。在那个年代,是村里唯一能发出声响的电器,所以小朋友们都非常好奇,甚至发生过许多故事。那个时候已经分田单干了,据说在社里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是这么说的)有广播,甚至大队还有电话机。(下次有电话是二十多年后2000年以后的事了)这些设备随着单干的兴起而被破坏殆尽了。所以我们小时候要见到一个现代化的设备是不容易的。一天中午,张爷爷在睡中觉(也许老人是读书人的缘故吧,我们社员是从不睡午觉的),突然大喊捉贼,原来是一个小孩趁老人睡觉把张爷爷的收音机拿走了。
张爷爷以前当过老师,写得一手好字。村里每家的对联都是他写的。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去他家请老人写了春联,那个时候我刚认得几个字,张爷爷写的春联也不全认得,老人就很有耐心的给我说那个是上联,那个是下联,但那时的我根本就不懂这个。结果他到我家门口看到贴的对联后就有点生气地对我说,那个对联他交代我怎么贴,现在贴错了。现在想来,老人是多么的细心认真。
那个年代虽然已经分田单干了,张爷爷也分到了地,但他和集体时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他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他的地都是和村里人合伙种的。那个时候,他在村子里可是个尊贵人,不管老人小孩,还是那个家族的人都对老人非常尊重,张爷爷在村里也过得舒心。
后来他家来了一个中年男子,操着一口外地口音,也不怎么和村里人达言。听村里人说,那是张爷爷的儿子。后来他来过几次,再后来,他就把张爷爷的家产全部变卖了,带着张爷爷走了,据说带到陕西去了。我那个时候想,张爷爷到陕西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多少年之后,我因上学不常在村子里,有一天我想起了张爷爷,向村民打听,说已经去世几年了。原来他到陕西儿子家后,老人因当过老师,有一点退休工资。儿子霸占了他的钱和工资,把老人扔到大街上乞讨。一个生活讲究,充满活力的老人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死在了流浪的大街上。几年前,村里来了一个乞讨老人,炎热的夏天,在我家讨一口水喝(那个时候很难讨到食物)。老人喝水的时候张爷爷也进来了,他还指点老人,应该到街上去讨(我们就是这样称呼集镇的)。没想到这个成了他自己的人生伏笔。
后来我想,如果老人不去和儿子一起生活,怎么会那么快就去世了。我现在还珍藏着一张分田单干时的合同,上面显示我出生时所在的生产队是1979年10月份分田单干的,也可以说是中国大地上分田单干最早的村子了。可是集体留下的烙印实在太深了。不理解,村民之间尚能互帮互助,怎么父子间就要夺取老人的财产而不顾一切呢?
来源:接不了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