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专门下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21条举措对涉企行政检查进行进一步的全面规范,通过清单化管理、数字化监督、流程化改革等方式,剑指“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无事扰企”等滋扰企业的痼疾,为优化营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专门下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21条举措对涉企行政检查进行进一步的全面规范,通过清单化管理、数字化监督、流程化改革等方式,剑指“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无事扰企”等滋扰企业的痼疾,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5月20日《工人日报》)
一直以来,涉企行政检查的不规范问题饱受诟病。比如某企业一年被检查上百次,检查主体涉及发展改革、安全生产、能源等多个执法领域,检查层级涉及省、市、县、乡四个层级……这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无事扰企”的现象,不仅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增加了企业负担,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为此,省政府专门发文给涉企检查立规矩,用“一张表单”管住涉企检查,全力为企业减负,推动执法增效。
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是减轻企业负担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强调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山东系统全面规范涉企检查,正是对国家政策的细化落实,传递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明信号。
《意见》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管理制度,这是对过去多头监管、各自为政的有效破题——过去各职能部门检查标准不一、频次随意,企业往往无所适从;现在通过清单化管理,明确了“检查什么”“谁来检查”“依据是啥”,让涉企行政检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清单之外无检查”的硬性规定,更给企业吃下“定心丸”,使其能够理直气壮地拒绝乱检查,从而把更多精力聚焦于生产经营。
数字化监督是这张表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依托全省统一的涉企行政检查平台,实现“事前备案、计划匹配、扫码入企、全程留痕、事后评价”。执法人员需提前在平台备案,避免临时起意式检查;同一时段对同一企业的检查将被合并,防止重复扰企。检查人员必须扫码核验身份,检查过程实时记录,企业还能通过“爱山东”APP评价执法行为。这种全流程数字化监督既提高了检查效率,也倒逼执法人员规范言行。过去那种不备案就进门、不打招呼就检查的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阳光透明、依法依规的监管新模式。
监管方式的进步不止于此。《意见》创新编制“一业一册”行政指导清单,将“事后处罚”变为“事前服务”,让企业少走弯路。对低风险企业实行“无事不扰”,对高风险领域精准监管,并鼓励“非现场监管”,这种精准滴灌式的监管,既守住安全底线,又为企业创造宽松发展环境,实现了监管效能与企业便利的双赢。
这张表单承载的不仅仅是监管方式的革新,更是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过去一些部门习惯于“以查代管”,把检查次数当作工作成绩,现在则要靠精准服务赢得企业认可。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打破了信息孤岛,让各部门监管要求系统化、透明化;清单之外无检查的硬约束,则是对任性检查的釜底抽薪。这种制度设计既让企业有明确预期,也给监管部门戴上“紧箍咒”。
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作为首个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系统全面规范的文件,《意见》聚焦的都是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1条举措也非常具有针对性,接下来的关键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只有把制度执行到位,才能给足企业心无旁骛、自主生长的空间。当监管不再是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当检查变成优化服务的“助推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土壤才会更加肥沃。我们拭目以待这张表单给企业带来的切实改变。(董婧)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