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铜币民国十三年造十文,正面中央以阳文篆刻“中华”二字,字体端庄浑厚,外缘环绕“民国十三年”字样,上端镌刻“财政部”三字,表明其发行机构为中央财政部门,下端标注“当制钱十文”,明确面值。背面中央为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花瓣层次分明,象征富贵繁荣,外缘环绕英文“R
中华铜币民国十三年造十文,正面中央以阳文篆刻“中华”二字,字体端庄浑厚,外缘环绕“民国十三年”字样,上端镌刻“财政部”三字,表明其发行机构为中央财政部门,下端标注“当制钱十文”,明确面值。背面中央为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花瓣层次分明,象征富贵繁荣,外缘环绕英文“REPUBLIC OF CHINA”(中华民国)与“TEN CASH”(十文),并镌刻年份“1924”。该币铸造于北洋政府时期,正值军阀割据、货币体系混乱之际,财政部为统一币制而发行,但因战乱频繁,实际流通时间短暂,存世量稀少。其铜质精良,工艺精湛,包浆自然,呈现出历史沉淀的厚重感。2024年8月5日,一枚品相完好的中华铜币民国十三年造十文以158万元成交,成为钱币收藏界的焦点。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鄂”字十文,正面中央以楷书镌刻“大清铜币”四字,中心铸一“鄂”字,代表湖北省造,上端镌刻干支纪年“丙午”,下端标注面值“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辅以“户部”二字,彰显其中央户部统一铸币的身份。背面中央为一条蟠龙图案,龙身矫健,鳞片清晰,象征皇权至高无上,外缘环绕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大清帝国铜币)与“TEN CASH”(十文)。该币铸造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值清末新政时期,户部为整顿币制而推行全国统一铜币,但因铸造量有限,加之历史损耗,存世极为稀少。其龙纹设计精美,工艺考究,包浆温润,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在2020年10月7日的拍卖中,一枚NGC AU58评级的鄂字户部大清铜币以7800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5.2万元,而品相极佳者更是拍出了200万元的高价。
湖南省造双旗币当制钱二十文,正面中央以楷书镌刻“湖南省造”四字,字体刚劲有力,外缘环绕“当制钱二十文”字样,明确面值与铸造省份。中央图案为两面交叉的旗帜,一面为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另一面为铁血十八星旗,代表关内十八省,旗帜交叉处寓意革命力量的联合。背面中央为嘉禾纹饰,稻穗饱满,象征丰收与富足,外缘环绕英文“HUNAN PROVINCE”(湖南省)与“TWENTY CASH”(二十文)。该币铸造于民国初年,正值辛亥革命后新政权建立之际,湖南省为稳定经济、统一币制而发行,采用机器冲压技术,工艺先进,图案精美。然而,因流通时间短暂且战乱频繁,存世量稀少,品相完好者更是凤毛麟角。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中,湖南省造双旗币当制钱二十文备受追捧,成交价屡创新高,其中一枚品相极佳的拍品更是以180万元成交。
江苏省造光绪元宝十文铜币,正面中央以楷书镌刻“光绪元宝”四字,字体端庄大气,上端镌刻“江苏省造”四字,明确铸造省份,下端标注“每元当制钱十文”,明确面值与兑换比例。背面中央为一条飞龙图案,龙身矫健,鳞片清晰,象征皇权与吉祥,外缘环绕英文“KIANG-SOO PROVINCE”(江苏省)与“TEN CASH”(十文)。该币铸造于清末光绪年间,江苏省为整顿币制、促进经济发展而铸造,采用红铜材质,铜质精良,工艺精湛。然而,因历史原因,该币铸造量有限,加之流通损耗,存世量稀少,品相完好者更是难得一见。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中,江苏省造光绪元宝十文铜币备受瞩目,成交价持续攀升。其中,一枚品相极佳的拍品在2023年7月19日的拍卖中以183万元成交,创下了该币种的历史新高。
中华民国十五年“川”字二百文铜币一组两枚,正面中央以楷书镌刻“川”字,代表四川省造,上端镌刻“中华民国十五年”字样,明确铸造年份,下端标注“每枚当贰百文”,明确面值与兑换比例。左右两侧辅以四星花纹饰,增添了钱币的艺术美感。背面中央为阿拉伯数字“200”,代表面值二百文,外缘环绕嘉禾纹饰,象征丰收与富足。该币铸造于北洋政府时期,正值四川军阀割据、货币体系混乱之际,为应对财政危机而铸造的大面值铜币。然而,因铸造质量参差不齐且流通时间短暂,存世量稀少,品相完好者更是难得一见。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中,中华民国十五年“川”字二百文铜币备受追捧,成交价屡创新高。其中,一组两枚品相极佳的拍品在近年来的拍卖中以270万元成交,成为了钱币收藏界的珍品。
来源:蔡老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