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0日,由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主办、溢星空生命科学中心承办的“知行山海,水润湾区”水情教育科普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科普体验,带领青少年家庭近距离感受大湾区“超级水利工程”的科技魅力,传递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在青
5月10日,由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主办、溢星空生命科学中心承办的“知行山海,水润湾区”水情教育科普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科普体验,带领青少年家庭近距离感受大湾区“超级水利工程”的科技魅力,传递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的种子。
全方位感受“湾区水脉”的震撼
活动伊始,在专业科普导师的带领下,青少年家庭走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展览馆。进入展馆,映入眼帘的是以“水润湾区”为主题的浮雕墙,以及抬眼可见的艺术浮雕穹顶。参与者们通过一条3分钟长的裸眼 3D 短片,感受中国水利史的波澜壮阔,了解珠三角工程的重要意义。
离开序厅,青少年家庭穿行于“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区域,聆听专业科普讲解,充分了解水资源之于生命体、之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及意义。其中,参与者透过“水脉视窗”交互影像屏,多维度多角度了解国内水资源分布情况。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孩子第一次知道水资源的来之不易,这样的实践教育比课本更生动!”
技术攻坚
触摸“地下巨龙”的智慧与汗水
步入展馆核心区,长达15米的巨型动态沙盘震撼亮相。剖面沙盘还原了工程全貌:西起西江鲤鱼洲取水口,东至深圳公明水库,113公里地下隧洞如巨龙蜿蜒,穿越珠江口狮子洋、纵横城市群地底。孩子们围在沙盘前,惊叹:“原来我们喝的水是从地下‘钻’过来的!”这些“硬核”展项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中国智造”的力量。
随后,亲子家庭走进以施工工序为展示重点的主题情景氛围体验区,了解从开工到通水建设期各个节点攻关克难时,所运用到的各项技术设备、工艺。展馆内的钢管隧洞沉浸式体验区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仔细观察着管道内壁内衬前后的样貌,模仿工人施工的动作,仿佛亲历了工程建设的艰辛与创造奇迹的震撼。一位青少年不禁感叹:“原来隧洞不会自己长出来,是无数滴汗水和坚持‘挖’出来的。”这句话或许正是对“把困难留给自己”最纯粹的注解。
科学实验
在科学实验环节,亲子家庭化身“水质安全研究员”,在专业科普导师的带领下,通过实验揭开水的“酸碱密码”。他们用pH试纸和pH计检测了多种不同水样的酸碱值,发现自来水接近中性,污水偏酸。导师引导大家思考:“为什么中性的水更适合饮用?”孩子们讨论后得出结论:接近中性的水可能更符合身体的生理环境,长期饮用过酸或过碱的水可能损伤牙齿和肠胃。
紧接着,他们用TDS笔测量水质中溶解性固体总量,发现污水的TDS值高达800ppm以上,惊呼:“原来污水里藏着这么多看不见的杂质!”通过数据对比,孩子们明白TDS值可以反映水的纯净度与矿物质含量,真正理解“安全饮水”的科学标准。
实验聚焦“余氯”这一“双刃剑”。孩子们将余氯试剂滴入自来水、稀释84消毒液和84原液中,静待实验变化;通过观察发现:自来水呈淡黄色,稀释84变深黄,原液则转为棕红色。导师提问:“为什么居家使用消毒液时需要进行加水稀释呢?”一名孩子抢答:“因为浓度太高会残留过量次氯酸,危害健康!”结合实验,导师讲解氯气的危害:长期接触高浓度氯化合物可能增加健康风险。这场实验不仅教会检测方法,更让孩子们意识到日常用水的潜在风险。
微观世界大冒险
显微镜下的“水精灵”
最后,孩子们用显微镜探索水的“微观宇宙”。他们制作玻片标本,观察河流水中的微生物。调整焦距时,一名孩子兴奋喊道:“我看到会游动的小虫子和绿色‘小圆球’!”导师解释:“这是草履虫和藻类,它们是水体生态的‘晴雨表’。”通过对比净水与污染水样本,孩子们发现污染水中微生物数量激增且种类单一,恍然大悟:“干净的水也有生命,但污染会让它们‘生病’!”实验结束时,孩子们不禁感悟:“每一滴水都是生态的缩影,保护水质就是保护生命。”
实地探秘
触摸“超级工程”的脉搏
活动下半程,亲子家庭走进水文化公园,近距离观察泵站、调压塔等实物模型。站在高新沙水库旁远眺“全国最美调压塔”——粤海塔时,家长与孩子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一壮丽地标。导师结合现场实景,生动讲解水库蓄水、泵站调压等运行原理,孩子们听得入神:“原来每一滴水到达家里,背后有这么多高科技!”当孩子们为“地下巨龙”欢呼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代人对生态文明的全新理解。这场融合科技与生态的沉浸式科普,不仅让青少年触摸到国家工程的脉搏,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责任与创新的种子。
一湾碧水,联动的是工程奇迹、科技智慧与人文情怀,更承载着南沙与大湾区共赴山海、生生不息的未来。本次科普活动依托“超级水利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将南沙高新沙水库、粤海塔等标志性工程转化为鲜活的科普教育场景,不仅彰显了南沙在大湾区水资源保障中的战略地位,更以科普实践擦亮“科技南沙”的城市标签。
未来,南沙区科协将积极盘活更多科普教育基地资源,擦亮粤港澳大湾区水利科普品牌,助力大湾区科普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让更多公众市民对水资源从“依赖”到“珍视”、从“享用”到“守护”的转变,为“双碳”目标下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来源:广东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