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遇见生态 贵州这场科普活动架起文化与自然的桥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13:26 2

摘要:5月18日,由贵州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支持的“多彩贵州 黔山秀水”——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基地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

5月18日,由贵州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支持的“多彩贵州 黔山秀水”——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基地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探索贵州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苗医、农耕节气和房屋建造等,让参观者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与价值。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犹如一座文化宝库,馆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非遗展品。其中,苗医文化展区尤为引人注目。参观人员在志愿者的引导和介绍下,认真聆听苗医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疾病的防治。

在农耕节气相关内容展区,参观人员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老的农耕时代。志愿者们讲解到,贵州的少数民族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规律,制定了独特的节气体系。这些节气,指导着人们的农事活动、生活习俗和生态保护措施。通过知识问答,参观人员深刻体会到了节气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认识到了尊重自然规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房屋建造展区,展示了贵州各民族的传统建筑技艺。贵州的吊脚楼、石板房等特色民居,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生态文明的生动体现。这些房屋大多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木材、石材等自然资源,建造过程遵循自然地形、地貌,既节省资源,又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大家在志愿者的讲解过程中,惊叹于传统建筑的精巧设计和生态理念。

此次志愿者走进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的活动,不仅是志愿者的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推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这次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文化之旅和生态之旅。”活动指导老师表示,“希望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通讯员 郭金梅

编辑 王杏

二审 张谌

三审 范良丽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