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都初夏,万木葳蕤。2025年5月20日上午,位于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的成都树德中学淮州学校迎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四川省作协指导,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主办,省直作协校园文学专委会、成都树德中学淮州学校承办的“省直作家进校园”活动在此拉开帷幕,来自文学、艺术、教
四场“及时雨” 滋润新校园
省直作家走进树德中学淮州学校采风调研讲座纪实
文/雷位卫 图/杨明强
成都初夏,万木葳蕤。2025年5月20日上午,位于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的成都树德中学淮州学校迎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四川省作协指导,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主办,省直作协校园文学专委会、成都树德中学淮州学校承办的“省直作家进校园”活动在此拉开帷幕,来自文学、艺术、教育、媒体等领域的作家、艺术家、记者齐聚校园,与师生展开深度对话。这场以“文学浸润校园,文化赋能教育”为主题的活动,通过上午半天的座谈交流和采风调研,下午半天同步启动的文学励志讲座、心理教育讲座、生涯规划讲座和书法艺术讲座,不仅为师生带来了思想与理想的洗礼,更架起了文学艺术与学生之间双向奔赴的桥梁。
树德淮州校高度重视作家进校园活动
校园一角
作家艺术家向学校赠送个人专著后合影留念
名家荟萃
奏响文学与教育交响曲
阳光明媚的校园内,一场高规格的座谈交流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启。中共四川省委第八巡视组原组长、四川省关工委副主任、省直(红星)作家协会顾问李杰,作家、摄影家、省直(红星)作协副主席兼校园文学专委会主任杨明强,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专业作家凌仕江等13位嘉宾与校方党支部书记朱志刚、校长刘嘉等20余位骨干教师围坐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座谈交流会
李杰、凌仕江等同志出席座谈会
“文学闪耀着生命的光辉,高品质的学校应是文化的高地,文化的高地应有活跃的文学。”朱志刚以热情洋溢的致辞,欢迎莅临作家、诗人、艺术家和媒体朋友。他简要介绍了学校自2024年9月开始招生开学以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始终秉持树德中学“树德树人,卓育英才”的办学理念。
树德中学淮州学校党支书记朱志刚(右一)向作家艺术家一行介绍校情
座谈会上,文学与教育的碰撞迸发出璀璨火花。
李杰深情回忆自己当年在乡村学校开启的文学之路。他说,我们的祖先曾在食不果腹的条件下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学素养对国家未来影响深远。
杨明强介绍了从2024年开始的“省直作家进校园”活动。他说,这个活动受到中国作协的通报表彰;开展该活动的学校收效明显,部分学生的作品已在省级报刊、网站上发表30多篇;已有10多所大中小学向省直作协发来感谢信。
著名作家凌仕江说,自己已参加多次作家进校园活动,自己的文章多次被选入高中考试题,非常乐意与同学们分享写作心得,希望下次能以校外辅导员身份到学校和同学们交流。
中国作协会员、《大中华文学》杂志总编辑曾令琪说,多年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深感文学的重要,语文成绩提高了,高考的成绩也相应会提高。目前,新建的树德中学淮州学校硬件和软件都是高规格高起点,相信学校定会传承和弘扬好树德中学的优良传统和育才理念。
全国文联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蓝天果说,国家要求书法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传统书法能有效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自己也愿意担任义务的校外书法辅导员,为树德中学淮州学校贡献文化力量。
媒体代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西南商报》文化副刊部主编冯国平说,要激励学生读写结合,研学结合,努力为文学梦想“圆梦”;作为作家和媒体人,希望能与学校共同挖掘学生的文艺特长,为创办窗口学校增光添彩。
省作家协会会员、省心理学会会员、国家心理咨询师杨华,省作协会员、《四川散文》杂志编辑部主任彭卫锋,省作协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理事雷位卫,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青年文学协会监事会主席刘元兵,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员、成都市教育学会员张媛,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旭斌等也在座谈会上作了互动交流。
多维对话
从心灵成长到文化传承
下午2点到4点半,四场专家讲座同步启动,精彩上演;作家、记者分头采访。浓郁的文化氛围与精彩的讲座内容吸引了树德中学淮州学校和闻讯赶来“搭船借光”的淮口初中和白果初中共1000多名学子前来聆听。
在宽阔崭新的第一学术报告大厅,凌仕江的《作文里的“六字真言”》讲座精彩纷呈。他首先视频分享了自己被中央电视台选入“子午书简”栏目的文章《最后一片绿叶》,重点讲述西藏边防战士的感人故事,让全场学生热泪盈眶,深受感染。“静、我、信、诚、悟、缘”六个字如同一把钥匙,为学子打开写作的秘籍之门。“原来好文章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内心真实的流淌。”同学们在讲座结束时纷纷表示:“这堂讲座让我们学到了不少作文秘诀,真是醍醐灌顶,眼界大开。”
著名作家凌仕江现场演绎“六字真言”
第一学术报告大厅座无虚席
接下来的报告大厅里转换频道后,墨香四溢。著名书法家蓝天果执笔书写“前程似锦”的横幅,赠送给树德中学淮州学校。“什么是书法?”“为什么要学书法?”“如何学好书法?”蓝天果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读,将传统书法的美学密码与书法高考的关系娓娓道来。现场师生还欣赏了中国的历代书法名家名作与蓝天果的多幅代表作。现场互动频繁,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著名书法教育家蓝天果现场挥毫
传授书法技巧
与此同时,杨华在第二报告厅以“今天你们还好吗”的互动问候开场,得到同学们热烈回应,瞬间把师生积极互动的气氛调动了起来。然后,她从青少年交友的本质入手,重点介绍了马丁•布伯的“关系是世界的本质”的理论,引导同学们从哲学观的层面认识交友的问题实质是关系问题,要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树立“我与你”的哲学观。接着,她从方法论的角度介绍了艾瑞克•伯恩关于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理论“沟通分析理论”,从人格的三种组成、沟通的三种类型、互动的四种结果进行了层层递进的诠释,并现场请同学们举例来一一印证,帮助大家理解这个理论的重大价值与实际应用。最后,杨华从路径图倡导同学们一定要把所学落实到行动,提出爱自己是交友破局的关键,也是一切问题的答案,希望从每天写爱的日记开始践行。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求知欲踊跃互动,全程贯穿着欢声笑语和鼓掌声。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还自发拿着笔记本蜂拥而至请杨华老师签名,现场形成热情高涨的互动氛围。杨华在多媒体教室与初一学生探讨青少年交友困境,她以“你好我也好”的互动游戏,引导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领悟人际交往的真谛。
省直作家杨华的专题讲座很有吸引力
同学们全神贯注听讲座
而在第三报告厅的生涯规划讲座现场,张媛以《AI时代的高中生生涯规划》为题,从苏格拉底“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谈起,讲述自己的生涯规划故事。张媛引经据典,从文学名著《西游记》里的唐三藏结合自身招考信息化工作和生涯规划指导的经历,借助霍兰德六岛测试探索职业兴趣的工具,帮助更多的同学结合社会需求,绘制人生的未来蓝图。民宿管家、电竞选手、无人机驾驶员、元宇宙内容创作者等新型职业,令全场学生耳目一新:“原来生涯规划不是简单的职业选择,而是点燃生命热情的火种。”
张媛的“生涯规划”讲座很投入
师生和嘉宾共同分享文学盛宴
双向赋能
构建文教融合新生态
这场持续6个多小时的作家进校园活动,不仅只是一次简单的采风调研活动,更是一种文化艺术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范式。丰富的活动,深深吸引了全校初一和高一学子。学校教导主任、教育学博士李继老师兴奋地向笔者表示:四场专家讲座,等于四场“及时雨”,同学们既特别欣喜,也为就读树德淮州校而欣慰。省直作协副主席兼校园文学专委会主任杨明强表示:专委会将再接再厉,团结和凝聚更多的优秀作家艺术家投身文艺公益事业,让每一次“省直作家进校园”活动不断出彩,继而搭建好文教融合的新生态。
朱志刚书记透露,成都树德中学淮州学校是成都树德中学为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东进”战略部署,对标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而创建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领航学校。学校充分发挥树德中学领办优势,与树德中学资源共享、融合创新,实现“五个一体化”(即教学研究一体化,教师培训一体化,学生培育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传承树德中学百年办学积淀和精华。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省直作协校园文学专委会在文学教育、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和书法教育等方面深度合作,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转化为可持续创新发展的教育生产力。
今天,这场文艺与教育的美丽邂逅,既是对“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也是四川文艺界助力基础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当越来越多的作家艺术家走进校园,当越来越多的学校敞开文化之门,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场静悄悄的教育新生态的形成——在这里,文学不仅是课本里的篇章,更是滋养生命的清泉;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2025年5月21日于成都锦江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