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疯传日本末日论!这几月,去日行程能缓则缓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1 14:31 2

摘要:近期,“日本末日论”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相关话题持续占据热搜榜单,传闻称日本未来几个月可能面临自然灾害或公共安全风险,建议公众暂缓赴日行程。

近期,“日本末日论”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相关话题持续占据热搜榜单,传闻称日本未来几个月可能面临自然灾害或公共安全风险,建议公众暂缓赴日行程。

这些消息引发了不少网友的担忧,也令计划赴日旅行、留学或商务出行的人群感到困惑,那么,这些传言究竟从何而来?当前赴日是否真的需要格外谨慎?

日本末日论正在网上疯传

日本末日论事件本质上是一场由社交媒体驱动的恐慌传播现象,其核心是1994年连载的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中作者竜树谅的预言被重新激活并放大。

该预言宣称2025年7月5日日本将遭遇巨大灾难,包含地震、海啸和小行星撞击等元素,尽管日本气象厅和NASA等权威机构已多次辟谣,但谣言仍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导致部分游客减少赴日行程,对日本旅游业造成一定冲击。

竜树谅是一位日本女性漫画家,自1976年起记录自己声称能预知未来的梦境,并将这些内容整理成漫画。

1999年她出版了《我所看见的未来》一书,其中包含了对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的预言。

这一预言在2011年地震发生后引起广泛关注,使竜树谅获得《日本漫画预言家》的称号。

媒体统计显示,竜树的15个预言中命中了10个,包括皇后乐队主唱的离世、英国王妃黛安娜的车祸、日本神户大地震等事件,尽管这些命中存在大量争议和后验性解读。

2021年竜树谅再次抛出震撼预言:2025年7月5日,日本将迎来巨大灾难,请大众做好心理准备,这一预言具体到凌晨4点18分,并描述日本三分之一领土将被海洋吞没,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将席卷东亚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竜树谅的预言并非全部命中,她曾预言富士山将在1991年8月20日喷发,但该日期并未发生火山活动;也曾预言横滨地区将发生大海啸,但两次更新的预言时间(1996年和2011年)均未发生。

面对末日论的传播,日本政府和科学界已多次明确回应,日本气象厅在官网重申:一般来说,若有人声称能明确预测地震时间与地点多属谣言。

科学界也普遍认为竜树谅的预言是巧合或后验性解读,并非科学预测,日本国土地理院联合地理学家和知名大学用理性数据证明预言中的灾难不符合科学依据,然而,这些辟谣似乎未能完全消除公众疑虑,部分人仍将7月5日视为见证时刻。

对三类人群的具体建议

对于已在日本定居的人士,应充分了解并利用日本成熟的防灾体系,日本已建立全球最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可在震前数秒至数十秒发布警报。

日本政府每5年更新一次防灾计划,建议定居者积极参与社区防灾演练,熟悉应急程序,考虑到南海海槽地震风险,定居者还应考虑购买地震保险,并确保住所符合抗震标准。

对于打算移民日本的申请人,建议充分评估日本的长期居住风险与机遇。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未来30年南海海槽发生8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75%~82%,但这是基于时间相依型地震预测理论的长期概率评估,而非精确预测。

移民申请人应优先考虑内陆城市如京都、北海道等地,这些地区远离南海海槽地震带相对安全。

在房产投资方面,应选择抗震等级高的建筑避免在地震高风险区域购房。

对于打算最近几个月去日本旅游的人士,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关注中国驻日大使馆的最新安全提醒,通过中国领事APP或微信中国领事小程序进行海外公民登记,以便灾害发生时及时联系、获得救助。

其次,避开南海海槽地震高风险区域(如静冈县至南九州沿岸地区),选择内陆城市如京都、大阪等作为主要旅游目的地。

日本末日论事件不仅是一场社交媒体恐慌,更揭示了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和公众对不确定性的焦虑,在信息爆炸时代,未经证实的谣言可能在短时间内传遍全球,引发连锁反应。

面对网络传闻保持关注与警惕固然重要,但更需以权威信息为判断依据。无论最终是否选择赴日,理性看待风险避免盲目跟风才是对自身负责的态度。毕竟,在信息繁杂的时代唯有清醒的认知与独立的思考,才能让我们在纷扰中看清世界的本来面目。

来源:小楹说海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