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翼星航团队于 2023 年正式组建,是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创新团队,立足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双碳目标”和航天强国、背景之下,作为一个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项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理念,致力于用创新科
北京高校大学生
科技创新赛道
北京交通大学 孟思杰
新型绿色航天技术引领者
绿翼星航团队于 2023 年正式组建,是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创新团队,立足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双碳目标”和航天强国、背景之下,作为一个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项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理念,致力于用创新科技来改造推进器,充分整合和配置现有生产资源,我们致力于推广绿色无毒推进系统,以激发科研院所,各高校实验室,航天公司在航天器姿态控制、位置保持和轨道机动等空间推进领域的重大需求,为我国航天动力系统提供了一种新型动力装置,为我国绿色无毒推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作品基于电点火技术研制出的 ADN 基空间发动机样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电点火方式的 ADN 基空间发动机样机开发,为航天器动力系统提供了一种新型绿色无毒高性能液体姿轨控动力发动机,并为 ADN 基液体推进剂在大推力空间发动机上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设计思路契合国家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下的“双碳”战略目标。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光是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就花了近2年时间。”项目创始人、机电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博士生吴金泽说。这支团队共有八个人,都是机电学院的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以及博士。
2021年,团队第一指导教师、机电学院副院长李洪萌主持了绿色无毒空间推进技术方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级航天项目。包括孟思杰在内的8名同学从项目启动时就一直深度参与,也正是基于这一项目的研究基础,他们报名参加了“京彩大创”。
绿翼星航项目正是在这一需求背景下应运而生。他们致力于研发基于ADN、推进剂的新型绿色无毒航天推进系统,采用电点火技术,克服了传统推进系统的局限。该技术突破了现有航天器动力系统的技术瓶颈,将为未来航天器的姿态控制、轨道保持以及轨道机动提供高效、安全、环保的动力支持。作为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的学生,孟思杰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带领同学组建团队,申请论文和专利,并参加了多项科技竞赛荣获诸多奖励。
勤朴忠实,锐意进取
能踏上这条创新创业之路,孟思杰同学认为自己努力和运气各占一半。孟思杰从大一便进入学生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部门为同学们服务,也因此认识到了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比赛,从此打开了另一扇大门。学习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也可以用于实践中,为社会服务。在大二,他成为了部门负责人,负责学院“挑战杯”、“互联网+”、“iCAN”等创新创业大赛,为以后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
2021年孟思杰在大三也组建了创业团队开展松茸的采摘运输一体化技术,参加了2021年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三等奖,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比赛,荣获三等奖也开心许久,也增强了自己的信心,2022年带领团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最终获得上海赛区铜奖。比赛很紧,他也没有经验,也不知道团队成员要怎么磨合,要修改很多次PPT、文稿、还要准备演讲和答辩准备,熬了许多个夜晚。这都为他以后带领绿翼星航团队积攒了经验。
初出茅庐,乘风破浪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航天市场对推进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全球航天器的发射次数逐年攀升,对高效、环保的推进系统有着强烈需求。ADN基推进系统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绿色推进技术,将在未来航天器姿态控制、轨道机动等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孟思杰觉得该项目是个机会,2023年9月,孟思杰组建了绿翼星航团队,开始撰写面目计划书。项目的核心技术是基于电点火的ADN基液体推进系统,该系统通过电流加热的方式点燃推进剂,避免了传统催化点火技术中的催化剂失活问题。电点火技术具有冷启动、快速响应、无毒无污染的特点,能够适应复杂的航天环境,并在轨道调整、姿态控制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同时该项目团队也参加了2024年的“互联网+”和挑战杯的创新创业比赛,获得了北京赛区二等奖。因此再参加“京彩大创”的时候,他和他的团队是有信心的自己的项目能取得成绩的。
团队合作,保驾护航
该项目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的“秘诀”是什么呢?“最大的秘诀是,项目选题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李洪萌认为,选题对于最终结果至关重要,“我们的选题基于现有绿色空间发动机在轨运行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开发出新型电点火方式的绿色空间发动机,这本身就是瞄准了国家航天动力领域的新问题和新需求。”
李洪萌提到,除了项目本身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外,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也为团队冲刺决赛保驾护航。“校团委老师们基本上每天都会和团队的指导教师、学生们一起反复打磨答辩文本、PPT,组织模拟路演,给予了团队全方位的培训和保障。学校和学院在政策、经费、人员等很多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这些都是团队取得好成绩的坚实后盾。”李洪萌说。
对于代表团队上台答辩的李鑫来说,项目的前期积累以及一次次的模拟路演给了他十足的底气。“答辩的整个过程比较轻松。”李鑫表示,参加比赛时自己对项目了如指掌,再加上在答辩之前,与指导教师、校团委老师们一起反复对PPT、文本进行修改,对现场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演,答辩时整个人的状态比较自信。
【创业感悟】
创业是一场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
“创业是一场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孟思杰说,“在绿翼星航的创业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核心动力。作为一支年轻的团队,我们致力于开发绿色、无毒的航天推进系统,这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承诺。面对市场竞争、技术难关和资金压力,我们学会了坚持、团队协作与不断调整策略。每一次的技术突破和市场认可,都让我更加坚信,只有通过持续创新和精益求精,才能在复杂的航天领域站稳脚跟。”创业的过程让他们认识到市场需求的重要性。技术再先进,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难以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他们始终把用户需求放在首位,紧跟国家“双碳”战略和航天发展的趋势,致力于技术真正服务于社会。回首这段创业历程,孟思杰学到了如何在压力中保持冷静,在困难中找到机会。创业不仅是一场技术和商业的征途,更是个人成长的历程,它教会了他责任、耐心和如何带领团队迈向成功的决心。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