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丨拼搏苦干裁锦绣之七:地下卧虬之万米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1 14:36 2

摘要:20世纪60年代末,泰安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东水西调”工程,解决道朗、夏张等泰城西部地区制约农业生产的干旱缺水问题,修建一条连接黄前水库与泰城西部大河水库的干渠,并延伸到原道朗公社的龙门口水库。

地下卧虬之万米洞

20世纪60年代末,泰安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东水西调”工程,解决道朗、夏张等泰城西部地区制约农业生产的干旱缺水问题,修建一条连接黄前水库与泰城西部大河水库的干渠,并延伸到原道朗公社的龙门口水库。

大河水库之西的黄前西干渠段,从南黄村东到道朗村东是10公里的丘陵地带,特别是起驾店村西南的猴子岭更是一个制高点,施工难度比较大。

万米洞施工

县委、县政府决定,借鉴新疆坎儿井的模式,从天平村东到道朗村挖一条人工地下暗河,使黄前水库的水经过大河水库中转,顺利到达龙门口水库。整个暗渠总长度约为1万米,所以号称“东水西调”万米洞工程。1969年1月,成立了以县土产公司书记李玉台同志为团长、县团委书记王润君同志为政委的泰安县水利建设一团及东水西调万米洞工程指挥部;成立了道朗、粥店、北集坡、满庄、夏张5个水利工程营,约2000多人参战。为了便于指挥,水利建设一团把指挥部安在了万米洞工程的中心位置,也是该工程最困难的地段——起驾店村。

为支援水利会战,起驾店村以张纪利同志为首的大队党支部召开了全体群众大会,号召全体村民像战争年代支援前线一样支援水利建设。村民把最好的房子腾给水利施工单位住;村里把最好的房子——村卫生室大院腾出来,作为万米洞工程的总指挥部;第四生产队把自己的打麦场贡献出来做了水利建设一团的货场仓库。

原来起驾店村里的河上没有一座像样的桥,一到雨季交通困难。经水利建设一团和村党支部协商研究,决定建一座四孔石拱桥:水利建设一团支援水泥等物资、出技术人员;起驾店大队出工、出石头。大队在工地现场建起了广播室,对建桥工地上的好人好事进行适时广播表扬。全体社员积极踊跃,工地群情激昂、热火朝天。大桥于1977年3月建成通车,结束了起驾店河上没桥的历史。为纪念水利建设一团和起驾店村团结合作的友谊,该桥起名为团结大桥。

东水西调工程是泰安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东自天平街道的南黄村西北丘岭下开始,中途经过天平、池子崖、起驾店、北大圈、康庄西,至道朗村南为止,全长10670米;隧洞设竖井42眼,其中起驾店村南的26号井至32号井是该工程海拔最高段,最深的31号井43.7米;隧洞开挖断面为2.8米x2.4米,过水断面2.2米x1.9米,比降1/5000,设计过水流量1.5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4万亩;总投资30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88万元,地方自筹119万元;共投工215万个;完成土石方27万立方米。

这段地下卧虬一样的艰巨工程,自1969年1月开始施工到1979年底完成,前后历时11年。广大参战民工以顽强的意志,科学的态度,用原始、简陋的工具、设备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施工最困难的31号井,曾动用过工程兵。硬是在坚硬的花岗岩上掏出了一条地下长河。有人诙谐地说,万米洞的土石方的代价几乎是一抬筐窝窝头换一抬筐石碴子。

万米洞在施工期间得到中央、省、地区的大力支持,当时李先念副总理等几位中央领导曾莅临指导并对工程给予高度评价。

来源:岱岳融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