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我与晚潮两周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1 15:12 2

摘要:2023年4月17日,这个日子于我而言格外特别。潮新闻客户端里的“晚潮”栏目发表了我的一则题为《老家小佐》的小视频。这是我第一次在潮新闻自己创作发表作品,那一年,我已过甲子之年。彼时的我,虽年岁已高,但内心对文学与创作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就像一位老农对土地的眷恋

潮新闻客户端 严慧荣

2023年4月17日,这个日子于我而言格外特别。潮新闻客户端里的“晚潮”栏目发表了我的一则题为《老家小佐》的小视频。这是我第一次在潮新闻自己创作发表作品,那一年,我已过甲子之年。彼时的我,虽年岁已高,但内心对文学与创作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就像一位老农对土地的眷恋,始终怀揣着一份耕耘的热忱。

从那以后,我便与《晚潮》栏目结缘,至今已整整两年。这两年,于我而言,是充实且珍贵的创作时光。虽没有进行完整的统计,但粗略算来,两年里在《晚潮》栏目上发表过上十篇作品,粉丝量也超过1万。这个数字,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作品传播范围的体现,更是一份份来自读者的鼓励与认可,是我创作道路上的温暖灯塔。

回首这两年的创作历程,我大致回顾并梳理了一下所发作品,感觉有一些几近历史的东西似可一记。

2025年5月5日,《立夏糊的传说》在《晚潮》上发表,这篇文章承载着我对老家景宁传统习俗的深入挖掘与热爱。立夏糊,这道在景宁流传已久的特色美食,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我通过走访当地的老人,查阅地方文献,将这个传说整理成文,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我家乡独特的饮食文化,让这份传统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与发扬。

2024年6月6日发表的《晚潮|行走在诗意畲乡》,则是我倾注心血的又一作品。

在这篇文章里,我不仅书写了老家大漈的故事,更融入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与感悟。大漈,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无数动人的传说与故事。我试图用文字将它们串联起来,让它们在时代的长河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创作这篇文章时,我常常沉浸其中,仿佛自己就是那些故事中的主人公,与他们一同经历着喜怒哀乐。每当夜深人静,我坐在书桌前,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那些文字就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奏响着我对老家的热爱与眷恋。

有一篇文章,我觉得对我个人来说有些纪念意义,这篇文章就是《乡歌响彻云霄》。这是自己为老家创作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中的一个缩影。通过这篇文章,我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

在创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文学创作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与文化的传承。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对家乡的一次深情告白,也是我对传统文化的一次虔诚致敬。

于“晚潮”,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作者,但我关注她并受到她帮助和关爱已有两周年。700多个日夜的时光里,负责这片园地的编辑非常关爱我。记得前段时间,我将一篇稿件发给编辑老师,当时她因工作很忙没及时回复。我心里虽有些焦急,但也能理解编辑工作的繁忙与不易。后来,她忙完工作后专门回信给我,让我深受感动。这些没有见过面却熟悉的编辑,他们就像我创作道路上的引路人,给予我无私的帮助与支持。在这篇文章结尾时,我深情表达我对“晚潮”栏目的编辑老师们的敬意。我把它看作是与“晚潮”缘分的一个见证,也是我心中永远的温暖港湾。

“潮新闻,共青春”。从第一次在“晚潮”发文到最近一次发文,经历了两年的时间跨度,而“晚潮”则永远依然年轻。这句标语,不仅仅是对“晚潮”栏目的美好祝愿,更是对所有创作者的一种激励与鼓舞。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学创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晚潮”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活力,吸引着众多像我这样的创作者,让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尽情施展才华,追逐梦想。

两年的时间,于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极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我与“晚潮”来说,却是充满了温暖与感动的珍贵时光。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与“晚潮”的缘分还将继续,我将继续在这片文学的沃土上耕耘,用文字书写更多动人的故事,传递更多温暖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