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共筑名城保护智慧新篇——专家进校园”主题活动顺利开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15:01 2

摘要:为了贯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核心区控规,激发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举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共筑名城保护智慧新篇——专家进校园”主题活动。活动由交通银行西单支行协办,旨在将传统文化保护、公众参与和青

导 读

为了贯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核心区控规,激发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举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共筑名城保护智慧新篇——专家进校园”主题活动。活动由交通银行西单支行协办,旨在将传统文化保护、公众参与和青少年科普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激发参与热情,共同为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5月9日下午,第七期专家进校园活动在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顺利开展,中国历史研究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孙燕受邀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与世界性价值”的精彩讲座。西城区政协党组副书记王志忠、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及交通银行西单支行相关负责人参加此次活动。

讲座伊始,孙老师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志切入,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世界遗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已成功申报59处世界遗产。在问答环节,孙老师运用敦煌莫高窟、福建土楼等案例,激发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同时,孙老师还通过展示北京的 8 处世界文化遗产,拉近了世界文化遗产与同学们的距离。

聚焦北京中轴线,孙老师分享了亲身参与的申遗历程:从2009年启动筹备到2024年成功列入名录,凝聚了15年努力。她以梁思成1951年的经典论述为引——“北京壮美秩序源于这条贯穿南北的轴线”,揭开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串联故宫、天坛等遗产的宏大格局。

在中轴线演变部分,孙老师通过对比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的历史地图,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中轴线从元代奠基到明清完善的发展脉络。近现代以来,景山、天坛等皇家禁地开放为公园,天安门广场变身国家庆典中心,中轴线与市民生活深度交融。孙老师特别提到永定门复建的故事:借助古地图比对与考古发掘,这座消失了半个世纪的城门重现原貌。

孙老师最后强调了中轴线的核心价值。一方面,它是中华文明“居中而治”理念的见证,承载着国家礼仪文化与城市规划智慧;另一方面,其严格对称的布局与《考工记》记载的理想都城高度契合,成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典范。

互动环节

在孙老师的讲座结束后,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的同学们积极提问。五年级学生司睿佳抛出两个问题:“现在的中轴线建筑是原来的样子吗?”“中轴线建筑的门钉为什么是九排九列?”孙老师回应:中轴线并非单一历史时期的产物,而是元、明、清至现代层层叠加的结果;中轴线上的不同建筑规制有别,午门规制最高,门钉不仅是装饰更是等级的象征。六年级学生开淇瑄则关注实践:“申遗成功后,小学生如何参与保护?”孙老师提出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实地探访中轴线建筑,未来可报名成为遗产保护志愿者,通过讲解服务传播文化知识。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共筑名城保护智慧新篇——专家进校园”主题活动持续推进,展现了西城区落实核心区控规、推动传统文化普及的创新实践。活动组织专家走进中小学,通过中轴线申遗、非遗知识讲解,在青少年心中播撒文化传承的种子。同学们不仅拓宽了文化视野,更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守护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下一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将持续发力,并紧密结合西城区教育特色,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期望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让此系列活动成为孩子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关键一课。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