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香港阿伯闪婚43岁阿姨,送钻戒劳力士,发现450万存款失踪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1 15:28 1

摘要:何伯,名叫何永祥,1949年出生在香港九龙一个普通家庭。家里经济条件一般,父亲做裁缝,母亲管家务,日子过得紧巴巴。何伯从小就知道要靠自己努力,读完中学后就进了一家贸易公司打工,靠着踏实和诚信慢慢爬到管理层。1970年代,他跟第一任妻子陈美玲结婚,生了三个儿子两

何伯,名叫何永祥,1949年出生在香港九龙一个普通家庭。家里经济条件一般,父亲做裁缝,母亲管家务,日子过得紧巴巴。何伯从小就知道要靠自己努力,读完中学后就进了一家贸易公司打工,靠着踏实和诚信慢慢爬到管理层。1970年代,他跟第一任妻子陈美玲结婚,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1980年代,何伯瞅准香港经济腾飞的机会,开了家小型贸易公司,做香港和内地的货物进出口生意。那时候香港市场火热,他的公司虽然不大,但也赚了不少钱,攒下了几百万港元的家底,够一家人过上安稳日子。

2016年,陈美玲得了癌症去世,何伯一下子没了相伴几十年的老伴,心里的空虚怎么也填不上。五个子女都长大成人,有的结婚,有的忙事业,虽然经常来看他,但总不能天天陪着。何伯为了打发时间,养成了每天早上去市场的习惯。他喜欢在那儿买点菜,跟摊贩聊几句,再去老友的报摊翻翻报纸。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的气氛让他觉得有点安慰,街坊邻里都说他是个热心肠的老头。

何太,名叫李晓芳,1982年出生在广东一个偏远的农村。年轻时她嫁了个当地男人,但丈夫对她不好,家暴让她受不了,最后离了婚。离婚后,她一个人带着儿子,日子过得特别艰难。2000年代,她带着还小的儿子来到香港,想找个更好的活路。在香港,她租了个小摊位,在市场卖些日用品和自己做的点心,比如糯米鸡、烧卖之类的东西。摊位不大,但东西实惠,味道也不错,慢慢有了些回头客。

李晓芳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准备食材,忙到半夜才休息。她总是笑脸迎人,跟客人聊天特别亲切,摊位旁边经常有熟客凑过来扯几句。她的儿子18岁,在本地一所职业学校学机电维修。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攒够钱让儿子上大学。虽然生活压力大,她从不抱怨,总是乐呵呵地面对一切。

何伯和李晓芳是在市场认识的。那天,何伯在报摊看报纸,见李晓芳搬货吃力,就过去帮了把手。李晓芳挺感激,送了他一碗刚熬好的汤,让他尝尝。何伯觉得汤味道好,夸了几句,两人就聊开了。从那天起,何伯每天都会在报摊多待一会儿,跟李晓芳说几句话。几周下来,他们关系越来越近。李晓芳经常送点心给何伯,何伯也请她去附近的茶餐厅吃饭。他们聊了很多,何伯讲自己年轻时做生意的故事,李晓芳说她在香港打拼的辛苦。两人觉得彼此投缘,慢慢有了感情。

认识一个多月后,李晓芳主动提出结婚。她说自己想要个安稳的家,也希望儿子有个依靠。何伯一开始有点犹豫,毕竟自己年纪大了,但想到孤单的晚年生活,他还是同意了。他觉得年龄差和别人的看法不重要,只要两人能互相照顾就好。何伯的五个子女听说后,坚决反对,觉得李晓芳来路不明,可能是冲着钱来的。何伯不听劝,觉得子女多管闲事,还说李晓芳老实本分,绝对不会骗人。跟子女吵了几次后,他跟他们彻底闹翻,带着李晓芳去登记结婚。这段婚姻刚开始看着挺甜蜜,但也埋下了后面一堆麻烦。

题目提到的内容

何伯和李晓芳的婚礼在香港一间小的婚姻登记处办的,仪式很简单,只有几个市场认识的朋友来捧场。婚礼后,他们在附近一家茶餐厅吃了顿饭,点了些烧鹅和叉烧饭,跟朋友们热闹了一下。婚后,何伯对李晓芳特别好,想让她过得开心,经常带她去商场买东西。一天,他在尖沙咀一家珠宝店挑了枚价值13万港元的钻戒送给李晓芳。戒指有两克拉,闪闪发光,李晓芳戴上后特别喜欢,逢人就展示。

没过几天,何伯又带李晓芳去了一家名表店,买了块价值10万港元的劳力士手表。手表表盘镶了珍珠母贝,表带是银色的,特别精致。李晓芳拿到手表后,爱不释手,经常在市场里戴着给别人看,摊贩们都觉得稀奇。后来,到了情人节,何伯又送了一对龙凤金镯,价值将近10万港元。这对金镯做工精细,每只镯子都有手工费将近4000港元,算是贵重的定情信物。

何伯的五个子女知道父亲这么大手大脚,气得不行。他们聚在何伯的老公寓里,想劝他悠着点。大儿子何志强说李晓芳明显是看中了钱,二女儿何美玲查了李晓芳的底,说她带着个18岁的儿子,经济条件差,动机不单纯。何伯听不进去,觉得子女不该管他的事,还说李晓芳老实,不会耍心眼。子女劝不动,气得跟他翻脸,从此不怎么来往了。

结婚没多久,李晓芳跟何伯提了个想法,说想开家餐饮店,做她家乡的点心。她觉得香港餐饮市场有搞头,凭她的手艺和何伯的经验,肯定能成。她需要100万港元启动资金。何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觉得这是支持老婆的梦想,也是两人一起打拼的机会。第二天早上,他拿着存折去了银行,想取100万港元。柜员查了账户后,告诉他定期存款里的450万港元全没了,只剩4200港元。何伯傻了眼,问是谁拿的钱。柜员查了记录,说是账户的另一持有人——何伯的小女儿何美玲。

何伯气得手抖,马上给何美玲打电话,问她怎么能动他的钱。何美玲冷冷地说,她是为了保护父亲的积蓄,不让那个女人花光。她还说账户就剩4200港元,让何伯跟新老婆自己过日子去。何伯挂了电话,觉得心口堵得慌。这笔450万港元是他大半辈子攒下的,本来打算养老和支持李晓芳的生意,现在全没了。他觉得银行没管好账户,决定拉着李晓芳上电视节目讨说法。

后续发展与人物结局结尾

何伯带着李晓芳上了香港TVB的节目《东张西望》,想让银行给个交代。节目里,何伯说银行不该让大额提款随便通过,李晓芳在一旁抹眼泪。主持人试着调解,但银行拿出账户协议,说这是联名账户,设成“单签”,任何一方都能取钱,程序没问题。何伯的指控没得到支持,节目播出后,观众议论纷纷。有人觉得何伯太轻信别人,有人觉得他可怜,子女不该这么对他。

节目里,李晓芳说何伯跟子女闹翻后,精神压力很大,曾两次想轻生。一次是深夜站在阳台上,盯着楼下发呆,被她拉回来。另一次是吞了很多安眠药,幸好及时送医院救回来。这些细节让观众挺感慨,也觉得何伯的处境不容易。节目播出后,这件事在香港传开了,茶餐厅里、街头巷尾都在聊这段忘年恋和存款的事。

公众对这件事看法不一。报纸上有些文章分析老年再婚的风险,提醒老人要小心财务问题。网上论坛里,网友吵得热火朝天,有人说何伯被爱情迷了眼,没听子女的劝,有人说何美玲做事太绝情,伤了父亲的心。市场里的摊贩也对李晓芳议论不少,有人觉得她是个好女人,运气不好,有人怀疑她一开始就冲着钱来的。网上还有人爆料,说李晓芳可能结过两次婚,通过前夫拿了公屋资格,但她澄清自己只结过一次婚。这些争议让故事更复杂。

何伯跟子女的关系彻底崩了。他试着联系何美玲,想好好谈谈,但电话总是被挂。大儿子何志强说,除非何伯跟李晓芳离婚,不然他们不认这个父亲。何伯觉得心累,慢慢放弃了跟子女和解的念头。没了450万港元,他的日子过得紧巴巴。这笔钱本来是他养老的底气,现在账户只剩4200港元,只能靠养老金和一点散碎存款过活。市场租金和生活开销让他压力不小。

李晓芳看何伯这样,也开始多出力。她把摊位营业时间延长,周末还给附近餐馆供点心。她拿自己的积蓄租了个小厨房,做起了小规模餐饮生意。何伯看她这么拼,也帮着干活,帮忙打包点心,偶尔在市场吆喝几声。虽然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以前,他还是尽力帮老婆。后来,他们在市场附近租了个小店面,开了一家卖李晓芳家乡菜的小餐馆。店面不大,但菜味道正宗,价格也公道,慢慢有了些常客。

时间长了,何伯的子女看到父亲的新生活,态度软了点。二女儿何美玲有次在市场碰到何伯,聊了几句,虽然没道歉,但语气没那么冲了。大儿子何志强也开始偶尔打电话问候。家庭关系没完全修好,但裂痕在慢慢缩小。何伯渐渐放下了对子女的怨气,觉得他们当初也是想保护他,只是方式不对。他也更珍惜跟李晓芳的婚姻,觉得这段感情给了他晚年新的盼头。

李晓芳后来把那对龙凤金镯卖了,换了7万港元,用来补贴生活费。金镯本来值将近10万港元,卖的时候亏了2万多,因为有手工费和金行差价。何伯有点心疼,但也没说什么。两人现在日子虽然紧,但还算过得下去。市场里的摊贩不再八卦他们的故事,反而夸他们俩有韧性,配合得挺好。

这件事让何伯明白,钱虽然重要,但亲情和感情才是生活的根。他的故事在香港街头传了好一阵,成了大家饭后聊天的料,也让不少人开始思考老年再婚和家庭信任的事。有人说何伯太傻,有人说他勇敢,但不管怎样,这段经历都让他和李晓芳的生活变了样。

来源:法只必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