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同学入伙!10名学生被抓!这八种行为直通牢房,千万不能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1 15:48 2

摘要:今天,看到两个案例,一个高中生小聂在网上看到一条兼职信息:群发一条短信就可赚1毛钱。小聂明知这是非法引流行为,仍然用自己手机替人群发短信,并且还拉来同学小彭、小周等9人作为自己的下线。

今天,看到两个案例,一个高中生小聂在网上看到一条兼职信息:群发一条短信就可赚1毛钱。小聂明知这是非法引流行为,仍然用自己手机替人群发短信,并且还拉来同学小彭、小周等9人作为自己的下线

然而,他们的行为很快被警方查获,10人仅仅获利460元,却造成群众被骗16.3万元的损失。小聂他们10人也因此受到行政处罚,学业也受到影响。

大学生小杨,为了赚钱帮诈骗团伙架设“手机口”,为诈骗分子拨打诈骗电话提供语音中转,获利770元,导致两名群众被骗60余万元。小杨因诈骗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留下了案底。

学生群体法律意识淡薄,容易被人蛊惑,往往为了蝇头小利(还会被收缴)不惜铤而走险。广大家长、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工具人”。

下面是八种帮信行为及其典型案例,请家长带领同学们认真学习。

一、出租、出售支付工具

在明知可能被用于信息网络犯罪的情况下,仍将自己的银行账户、支付宝、微信收款码等卖给犯罪集团用于收款、转账,并据此非法获利。

典型案例:小陈和小徐手头紧,在网上看到收购银行卡的信息,每张卡能卖几百元,便心动了。两人分别办理了4张和3张银行卡,卖给了他人。没想到,这些银行卡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3名受害人的28万元资金转入他们的银行卡。最终,小陈和小徐因犯帮信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和六个月,并处罚金。

二、推广引流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活动,仍帮助犯罪团伙发布诈骗、赌博类的广告链接、二维码等网络推广链接,让更多人陷入骗局。

典型案例:朱某某等人明知是为电信网络诈骗“引流”,仍根据上线提供的收件信息,联系物流点邮寄涉诈骗的宣传单页。这些宣传单页上印有虚假的贷款App二维码,导致汪某某扫码下载后被骗193万元。法院经审理,以帮信罪判处朱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三、提供社交账号

为犯罪团伙提供“粉丝引流”活动,或提供解封社交平台账号服务,解封后的账号被用于诈骗等犯罪活动,行为人因此获利。

典型案例:马某甲伙同妹妹利用QQ等社交软件,收贩大量微信账号,有偿提供给他人使用,违法所得7万余元。这些微信号关联了3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造成被害人财产损失50余万元。最终,马某甲因犯帮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四、提供软硬件便利、技术支持

帮助犯罪团伙安装、维护通信设备,铺设信息传输器材,搭建诈骗、赌博网站,制作相关软件,对接支付平台提供资金接口,或为非法经营活动提供服务器、数据库资源、域名解析等服务。

典型案例:董某、唐某、夏某三人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电信诈骗犯罪的情况下,仍按照他人安排,在河南省郑州市购买“络漫宝”设备,并插入电话卡,帮助犯罪分子拨打诈骗电话。法院审理后,以帮信罪判处董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五、收购、出售、出租“两卡”

包括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账户、手机卡、流量卡、物联网卡等。这些小小的卡片,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就可能成为他们实施犯罪的工具。

典型案例:在校大学生涂某通经同学介绍,收购了同学万某玲及其他同学的银行卡,出售给他人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经查明,万某玲的银行卡被用于接收电信网络诈骗资金38万余元。最终,涂某通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千元;万某玲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六、利用社交媒体账号推广引流

利用社交媒体账号为电诈团伙推广引流,借助社交平台的传播力,让诈骗信息迅速扩散。

典型案例:伊某翔组织团队利用 QQ 明星粉丝群实施诈骗活动,还组织在校学生帮助转移涉案赃款。法院经审理,以诈骗罪、帮信罪判处伊某翔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一万元 。其他涉案学生也被采取惩戒措施,他们的人生轨迹因此改变。

七、参与“跑分”活动

职业“码农”团伙依附非法平台疯狂“跑分”,为犯罪团伙转移资金,看似是在赚取佣金,实则是在为虎作伥。

典型案例:沈某某等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通过网络平台,以“跑分”的形式为他人转移资金,从中获利。法院审理认为,沈某某等人的行为已构成帮信罪。

八、组织发送诈骗短信

组织人员发送诈骗短信,就像撒下一张大网,等待着无辜的人上钩。

典型案例:董某通过境外聊天软件加入一个发送诈骗短信的群组,按每条0.8元的价格帮人发送短信。为了多赚钱,他还组织了多名中学生参与。他们发送的短信内容多为虚假贷款、兼职刷单等,极具迷惑性。最终,董某及其他涉事学生被公安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九、帮信罪的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除了刑事处罚,还可能面临一系列的附加后果。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帮信罪被判刑罚的,司法机关可以依法宣告职业禁止;对于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依法宣告禁止令。

在信用方面,人民银行会将相关信息移送金融信用基础数据库,违法违规记录到个人征信报告,影响贷款、信用卡申请等金融业务。

在账户使用上,5年内暂停相关单位和个人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银行和支付机构5年内不得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开新账户,惩戒期满申请开户的,银行和支付机构将加大审核力度。

甚至,因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决定自处罚完毕之日起六个月至三年以内不准其出境。

十、如何避免陷入帮信罪陷阱

帮信罪离我们并不遥远,稍有不慎,就可能让自己陷入法律的漩涡。尤其是学生群体,涉世未深,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帮信罪陷阱呢?

首先,要增强法律意识,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帮信罪的相关规定和法律后果,明确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不触碰法律红线。

其次,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随意将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社交账号等重要信息出租、出借、出售给他人。

再者,面对各种看似诱人的“兼职”机会,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兼职,避免参与不明来源的兼职活动。

来源:潍坊网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