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八百公里的红色对话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1 16:08 2

摘要:日前,一场跨越八百公里的检察交流活动在黄浦区检察院举行。来自山东沂蒙革命老区的检察官与上海检察官共聚一堂,他们的目光聚焦同一个名字——秦鸿钧。这位将生命定格在38岁的红色电波英雄,以特殊的方式串联起沪鲁两地的红色血脉。

跨越八百公里的红色对话

日前,一场跨越八百公里的检察交流活动在黄浦区检察院举行。来自山东沂蒙革命老区的检察官与上海检察官共聚一堂,他们的目光聚焦同一个名字——秦鸿钧。这位将生命定格在38岁的红色电波英雄,以特殊的方式串联起沪鲁两地的红色血脉。

在这场以 “回溯英烈初心之路”为主题的检察监督工作交流中,两地检察人见证的不仅是历史记忆的唤醒与绽放,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法治护航 守护红色根脉

2021年,《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的出台,为守护城市红色根脉提供了法治保障。

作为党的诞生地所在区,黄浦现存143处经《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认定的红色旧址遗迹,其中既有中共一大会址这样的红色地标,也有像秦鸿钧秘密电台这样深藏街巷的“红色密码”。

四年来,黄浦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以法治利剑守护红色印记,针对区域内纪念设施管理、开放公示、标识维护等开展专项监督。通过与区文化和旅游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开展磋商,汇聚各方力量推动整改。其中,位于瑞金二路(原金神父路)148号的秦鸿钧秘密电台旧址的修缮工作尤具代表性——这座隐匿在黄浦区牙病防治所阁楼内的红色堡垒,经过系统性的保护修缮与展陈设计,成为了向公众讲述隐蔽战线故事的生动课堂。

电波联结的红色血脉

秦鸿钧烈士的传奇人生,将党的初心始发地黄浦与红色革命老区沂蒙紧密相连。这场交流活动既是黄浦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的生动展示,更是红色精神传承的破界探索。通过引入烈士故乡的检察力量,让红色资源保护从单点修缮升级为全链条守护。

在历史现场触摸初心

温暖的晨光穿过瑞金二路的梧桐,两地检察人员与秦鸿钧烈士家属共同走过当年地下工作者接头的小巷。

这座建于1935年的三层西式沿街建筑,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秦鸿钧的英勇事迹。1937年底至1939年底,秦鸿钧在此处3楼阁楼设秘密电台,与第三国际远东局(苏联)直接联系。如今,这里是黄浦区牙病防治所。

在史料展陈室内,讲解员声情并茂,将大家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秦鸿钧家属代表秦岭先生更是饱含深情,从家族记忆的角度,重现了先辈的英勇无畏与坚定信念。

全体人员观看了由黄浦区牙病防治所制作的影像资料,切身体会了秦鸿钧烈士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发报的坚定信念,感受着这份穿越时空而来的革命精神。

沪鲁携手共话传承

座谈交流会上,两地检察官们怀揣着对红色精神的敬仰与传承,带着详实的办案资料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司法交流之旅。两地的退役军人事务局也举行了对接仪式,未来将加强两地协作与资源共享,共同做好红色资源保护的“后半篇文章”。

山东沂南县检察院的同仁们全面深入地介绍了沂蒙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详细阐述了本地区针对红色资源保护所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并着重分享了秦鸿钧故居的相关情况:从这座故居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到它目前的保存状态,以及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难题,并展示了目前已完成的工作成果,展望了后续“保护+传承”的办案理念与思路,热切地表达了与黄浦区检察院加强合作的期望。

黄浦区检察院也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办理的红色资源保护案件,重点分享了秦鸿钧秘密电台旧址修缮推进工作的细节,并与两地的文化和旅游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围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旧址修缮方案、文物保护等展开深入交流。

从攻克案件办理难点到还原旧址风貌,各方都展现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烈的敬意。

秦鸿钧家属代表秦岭先生也针对修缮方案向各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补充分享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先辈故事,表达了对加强相关宣传,以让更多公众了解这段历史的期待。

红色传承 未有穷期

此次活动,是黄浦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在红色资源保护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沪鲁两地检察机关携手传承红色精神的新起点。通过此次活动,双方不仅加强了交流协作,更在革命英烈保护、红色精神传承及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

黄浦江与沂河水共同见证:那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正通过检察公益诉讼的现代法治频率,向未来传送着历久弥新的忠诚密码。下一步,黄浦区检察院将继续秉持初心,积极履行公益检察职责,加强与各地的协作配合,探索更多创新举措。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融媒体矩阵,扩大红色文化传播,让英烈事迹走进千家万户,让红色基因深植人心。

来源:上海检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