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之名 向光而行——贵州火焰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三十载创业纪实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17:04 2

摘要:1995年的春天,家住遵义市播州区茅栗镇草香村的邓兴贵,举债5000元,带着两个儿子在遵义市播州区城区一隅租下一间300平方米的破旧厂房铸造烟管,正式开启了贵州火焰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传奇篇章。三十载风雨兼程,这家从山沟里走出的企业,以“火”为名,将传统炉具锻

1995年的春天,家住遵义市播州区茅栗镇草香村的邓兴贵,举债5000元,带着两个儿子在遵义市播州区城区一隅租下一间300平方米的破旧厂房铸造烟管,正式开启了贵州火焰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传奇篇章。三十载风雨兼程,这家从山沟里走出的企业,以“火”为名,将传统炉具锻造成智能家居的璀璨明珠,用创新之火点亮了智能制造的星辰大海。

三十年来,贵州火焰山电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一个个零的突破。

三十年来,贵州火焰山电器淬火成光,一簇火苗温暖万家灯火。

三十年来,贵州火焰山电器始终朝气蓬勃、初心如磐;始终与时俱进,扬帆逐梦。

筚路蓝缕:一根烟管叩开市场之门

“那时候厂房漏风漏雨,但父亲说,铸铁烟管就是我们的火种。”贵州火焰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正刚回忆道。

1995年,在和平村关门山的废旧厂房里,父子三人用铁锹铲平积灰盈尺的地面,搭起土制熔炉。当第一炉铁水在1300℃的高温中翻涌,火星溅落在漏风的砖墙上,在“叮当”作响的节奏中,第一根铸铁烟管初具雏形。

1997年,当第一车烟管驶出苟江路厂区时,他们未曾想到,这根铸铁管竟成为燎原的起点。

因物美价廉,很快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邓兴贵将产品命名为“南白烟管”。凭借“南白烟管”的过硬品质,产品迅速占据半个贵州市场。

1998年,企业迁至苟江路,成立遵义宏峰铸造厂。在这里,他们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工厂的蜕变:5亩土地上,蜂窝煤下排技术的研发成功,并于1999年获得首个国家专利,铸铁两用节能炉量产,产品线从单一烟管扩展到回风炉、电暖炉。正如邓正刚所言,创新是刻在火焰山基因里的密码。

破茧成蝶:技术革命重塑产业版图

2003年,火焰山迎来新的战略转型,企业正式更名“火焰山炉具厂”。随着“远红外多功能电暖炉”问世,这款通过CCC认证的创新产品开始批量生产,单品销量突破万台,并成功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2007年,在龙泉村征地70亩,正式成立遵义火焰山电器有限公司,行业第一款电动升降桌面的电暖炉问世。

2016年的股改成为公司新的发展契机,深圳研发中心挂牌,企业开启智能化转型,当2017年新三板挂牌钟声敲响时,展厅里陈列的已是融合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茶几,能通过语音控制调节温度、播放音乐。

2020年,新的革命浪潮袭来,贵州火焰山电器与海尔、创维共建智能家居生态链,深圳研发中心开发的AI温控系统,让产品节能效率再提升。

在产品研发领域,研发团队再次创新研发出全行业第一款电动升降桌面的电暖炉。相较于以往的产品,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功能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一举成为行业内高端取暖设备的代表之一。

与此同时,企业上下齐心协力,成功建立起了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条。每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为企业在全国化征程中筑牢了根基。

铸造品牌:从西南一隅到世界舞台

“品牌不是LOGO,是用户指尖的温度。”对于品牌的理解,邓正刚如是说。

三十年的跨越发展,贵州火焰山电器以技术创新驱动品牌升级,从区域龙头迈向全国市场,专利布局、标准引领、跨界合作,奠定行业领军地位。

品牌之路始于2004年“火焰山”商标注册。2009年,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世界拳王邹市明代言让品牌走向全国;2015年“中国驰名商标”加冕,标志着品质的至高认证。2019年,贵州火焰山电器启动“全屋智能家居”战略。

在贵州火焰山电器电商直播示范基地,主播们正展示最新款智能电暖桌:大理石纹桌面嵌入无线充电模块,APP远程控制配合空气监测功能,月销突破6000台。这种“科技+美学”的产品哲学,让企业蝉联天猫电暖炉类目销冠。

从“315消费者放心产品”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墙上百余块奖牌,见证着质量坚守与口碑沉淀。

以“火焰山”为核心企业,配套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链接、相互支撑的集群发展模式中,“火焰山”稳稳地处在这个共同体的核心位置,凭借自身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过硬的技术实力以及完善的生产体系,发挥着引领与辐射的作用。

在这个模式推动下,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可实现企业一直以来所期盼的战略性发展目标。

薪火相传: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图谱

三十年来,两代掌门人书写了不同的传奇。邓兴贵在破厂房里打磨出“质量即生命”的匠人精神;邓正刚则用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诠释着“创新永无止境”的企业家精神。

站在三十周年的节点回望,从铸铁烟管到智能家居,从小作坊到千人高新企业,火焰山的故事是中国民营经济坚韧生长的缩影。当2024年新品搭载着鸿蒙系统走向世界,当直播基地的订单飞向全球,这家企业的征途早已超越炉具本身——他们锻造的,是中国智造生生不息的创新之火;他们书写的,是山区企业走向世界的突围故事。

记者手记:三十年,于历史长河不过一瞬,但对火焰山而言,是从星火到朝阳的蜕变。当智能工厂的机械臂上下翻飞,当电暖炉的柔光点亮万千家庭,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更是一个时代奋进的印记。火焰山的故事,是贵州民营经济破茧成蝶的缩影,更印证着一个朴素真理:真正的温暖,从来不是烈火烹油,而是细水长流地照亮人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洪飞

编辑 吴浩宇

二审 何美

三审 唐正平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