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下,正值农作物田间管理的“黄金期”。在民乐县各村田间地头,一幅生机勃勃的农忙画卷徐徐展开。田埂间,身着各色衣衫的“农事钟点工”穿梭其中,她们动作麻利,或弯腰点播黄芪苗,或熟练间苗除草,成为乡村田野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时下,正值农作物田间管理的“黄金期”。在民乐县各村田间地头,一幅生机勃勃的农忙画卷徐徐展开。田埂间,身着各色衣衫的“农事钟点工”穿梭其中,她们动作麻利,或弯腰点播黄芪苗,或熟练间苗除草,成为乡村田野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走进民乐县永固镇八卦营村的黄芪种植基地,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进行点播作业。“我们就像田间的‘及时雨’,哪里有活就往哪里赶!”民乐县永固镇八卦营村村民张丽萍一边快速将黄芪苗植入土壤,一边笑着介绍,“工作时间灵活,有时是半天,有时仅几个小时,计时结算工资,当天就能揣着‘辛苦钱’回家。”这种灵活的就业模式,让不少农村妇女既能照料家庭琐事,又能通过劳动增加收入。
对于当地种植大户而言,“农事钟点工”同样是解决用工难题的“及时雨”。“我雇了周边村的三十多名临时工,他们随叫随到、工资适中,40亩黄芪苗移栽,两天就全部搞定,有效缓解了农忙时节‘用工荒’的问题。”谈及“农事钟点工”带来的便利,民乐县永固镇八卦营村种植大户王军福连连称赞。在民乐县永固镇,像他这样依赖“农事钟点工”完成农忙作业的农户不在少数,这种高效的用工方式,大大提升了农事生产效率,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就业机会。
近年来,民乐县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活力。随着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忙时节的用工需求与日俱增。“农事钟点工”模式应运而生,既填补了劳动力缺口,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搭建起就业桥梁。据统计,全镇已有超千名村民加入“农事钟点工”队伍,他们凭借勤劳的双手,年均增收超万元,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钱袋子鼓起来”。
如今,在民乐县,“农事钟点工”不仅是一种灵活的就业方式,更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绘就出农民增收与农村发展的双赢“新图景”。
通讯员 赵玉梅 康丹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