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睹榜样风采!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福建宣讲报告会自强人物与助残先进个人介绍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1 17:15 3

摘要:5月22日上午9:30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福建宣讲报告会将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大讲堂举行,届时,6名全国自强模范、1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将依次登场宣讲。

5月22日上午9:30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福建宣讲报告会将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大讲堂举行,届时,6名全国自强模范、1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将依次登场宣讲。

他们为何能成为全国自强模范与助残先进?

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先一睹他们的风采!

唐占鑫(肢残,女)

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

女,汉族,46岁,中共党员,肢体一级残疾。2004年从德国修满硕士学位即将回国时遭遇车祸,下半身瘫痪。经过漫长而艰难的康复,她凭借坚强的意志重新融入社会生活。2014年,创立助残社会组织“希望之家”,培训400多名骨干伤友,助力900多名脊髓损伤者实现生活自理、700多名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增收。2019年起,带领团队帮助残疾女性通过编织、刺绣等手工制作就业增收,参与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颁奖花束“荣耀之花”、康复国际百年庆典颁奖花束、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胸针、巴黎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文化交流产品等制作。2023年,“希望之家”被授予全国首批“美丽工坊”挂牌机构。

黄莺(视障,女)

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女,汉族,29岁,中共党员,视力一级残疾。两岁时因高烧双目失明,2015年作为宁夏首位参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学生,以高出当地理科一本线85分的好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2019年被保送为学校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22年考取了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校时,她摸索出“口述-盲文记录-盲文学习-盲文解题-口述”的学习模式,连续三年综合测评第一,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主持国创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她积极参与湖北省“四进四信”等宣讲活动,累计到基层开展宣讲报告200余次。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达800余小时,先后帮助70余名残疾人升学、就业,通过短视频分享视障知识、励志故事等,总播放量超过15亿。

李康(听障,女)

江苏省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

女,汉族,48岁,中共党员,听力一级残疾。幼时因药致聋,她刻苦奋进,成为苏北首位聋人大学生,毕业后投身特殊教育事业。作为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她爱生如子,用爱心和智慧引领残障学生成长。作为聋协负责人,她创新工作方法,组织多彩活动,帮助聋人融入社会。她还致力于阅读推广,开设公益阅读课,带动残疾人阅读,近三年来组织各类残疾人读书活动30余场。先后获得盐城市师德标兵、盐城市十佳服务之星、盐城市十佳阅读推广人、东台市十佳道德模范等荣誉。

此路恒(肢残,男)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力民族服饰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男,58岁,傈僳族,中共党员,肢体四级残疾。八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脚残疾。2000年开始从事制作民族传统服饰产业,挖掘整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傈僳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200多户村民,户均年增收3.1万元以上。他运营的傈僳族民族服饰于2019年成功进入国家级非遗工坊,并于2022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他支持残疾人购买股份,根据投资比例参与经营并分红,为重度残疾人家庭免费发放缝纫机,指导、培训缝纫技术,帮助他们在自己家里实现就业。为困难学生家庭帮助解决建房所需水泥。发挥科技特派员和乡土人才作用,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国家政策、免费培训民族服饰加工、传承非遗工坊。

陈君恩(视障,男)

福建省福州市盲人协会会长

男,汉族,61岁,视力一级残疾。三十余年来,他积极投身扶残助残公益事业,为60多位盲童争取到社会各界30多万元的助学资助,使他们不因贫困而辍学。同时,他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多名中途失明者重拾信心。陈君恩作为第十届福建省政协委员,撰写的《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提案,被列入《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2018年1月陈君恩劳模工作室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劳模工作室,同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的人生经历证明了:一个人在中途失明后,一样可以帮助他人,一样可以服务社会。

许志杰(肢残,男)

福建省益萌(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鹏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男,汉族,47岁,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他致力于脑机接口在孤独症智能康复方面的研究,2015年国家优青获得者,带领团队论文产出自2017年至今排名全球前10,主持中国脑计划、国自然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儿童脑功能评估与孤独症辅助诊断系统,牵头组建全国第一个孤独症多学科联合攻关团队,形成的智能诊疗产品成为中国残联科技助残优秀案例,在科技助残的科研攻坚、先行先试、产业发展、公益服务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工作。相关研究相继获得2019中国生物医学工程黄家驷自然科学研究二等奖、2023中国生物医学工程黄家驷自然科学研究一等奖、2024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入选2023年度中国脑机接口十大研究进展。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