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实施“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加大面向青少年群体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科普工作,5月19日至20日,芦溪镇中心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走进芦溪一小、芦溪二小、芦溪镇四平小学和芦溪中学,开展“博物馆里的中医药奇遇” 主题文化进校园活动,
为深入实施“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加大面向青少年群体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科普工作,5月19日至20日,芦溪镇中心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走进芦溪一小、芦溪二小、芦溪镇四平小学和芦溪中学,开展“博物馆里的中医药奇遇” 主题文化进校园活动,引领学生在千年中医药智慧中开启文化寻根之旅
探秘 “国礼”:揭开针灸铜人的神秘面纱
活动伊始,中医师以 “猜猜这是什么宝贝” 的趣味提问,揭秘北宋针灸铜人“体表 559 个穴位”的教学奥秘,引导学生理解中医经络学说的博大精深。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国礼故事|世卫组织总部的 “中医使者”》,了解到针灸铜人作为 “国礼” 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宋代医学高度成熟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医迈向世界舞台的重要象征。
互动环节中,学生们化身 “小中医”,在身体上寻找足三里、神阙等常见穴位,一边认穴一边聆听穴位养生的小知识,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充满了对中医药知识的好奇与探索热情。
穿越时空:探寻《内景图》里的养生智慧
随后,师生们共同走进宋代《内景图》的神秘世界。这幅纸本彩绘以独特的山水意象描绘人体内脏,其中隐含着“天人合一” 的养生理念,涵盖内丹修炼的四个阶段,是中医经络学说与道家哲学结合的典范。中医师师引导同学们观察图中玄机:“古人没有 X 光,却能通过‘望闻问切’推断内脏健康,这正是中医的大智慧所在!”
通过观看视频《内景图的智慧与奥秘》,同学们了解到图中穴位标注为针灸治疗提供了精准指导,而顺应四季调理作息的理念至今仍在养生领域广泛应用。一场关于“古人如何探索身体秘密”的讨论,让孩子们对中医的整体思维有了初步认知。
古今对话:见证中医药文物的现代传承
在 “从博物馆走进当代生活” 环节,中医师展示了西汉《元延元年历谱》木牍、汉代博山炉、坐虎针龙木雕等珍贵文物。历谱木牍记录的 “春季养肝、秋季润肺” 节气养生法,博山炉中蕴含的香疗智慧,以及药王孙思邈“坐虎针龙”的传说,让同学们惊叹中医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古今器具对比”环节。古代药碾与现代药厂机器、戥秤与电子秤、冰鉴与冰箱、火罐与现代拔罐器…… 一件件实物图片的对比展示,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传统中医药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延续与创新,深刻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与时俱进。
互动体验,让中医药文化 “触手可及”
活动现场,中医师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讲台上整齐摆放着艾草、陈皮、菊花等常见中药材,学生们通过“看、闻、触”等多种方式辨识药材,感受“看图识药”“闻香养生”的乐趣。
通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体验,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同时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热爱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埋进心田,让中医药的智慧在生活中生根发芽。(刘静、医师报陈远航)
来源:川卫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