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州砸1350万美元打造无手机校园,中国国际化学校跟不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17:40 2

摘要:互联网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电子产品从过去的辅助工具,摇身一变成为了孩子们学习与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们对手机的依赖、对网络的成瘾让很多家长陷入教育困境。

互联网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电子产品从过去的辅助工具,摇身一变成为了孩子们学习与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们对手机的依赖、对网络的成瘾让很多家长陷入教育困境。

共青团中央发布的《第6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3年12月,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近两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逾97%。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孩子们从学习到社交都离不开电子产品。

放眼全球,这种现象随处可见。沉迷电子产品已经不只是意志力的问题,智能手机正在以无比隐秘的方式操纵着孩子们的时间、大脑和心理健康。当孩子们的学习社交深度绑定数字设备,如何平衡技术赋能与成长健康,成为全球教育者面临的共同课题。

全球校园的 “断网探索”

一场关于 “屏幕时间” 的教育革新正在全球上演,越来越多国家以立法或行政手段重构校园数字生态。

近日,美国纽约州宣布将实现K12学校无手机政策,成为了全美最大规模实施上学期间禁用智能手机政策的州。

「纽约是第一个针对成瘾性社交媒体内容的州,这一次,纽约继续领先全美,在数字时代保护我们孩子的安全。」

Hochul州长表示,“我知道,年轻人要取得成功,必须学习和成长,而不是点击和滑动手机——因此,纽约继续领先全国,在数字时代保护我们孩子的安全。”

这场 “数字管理革命” 已在美国形成趋势:2023年,佛罗里达州成为第一个彻底禁止在教学期间使用手机的州。去年8月,美国弗吉尼亚州教育部发布了一份针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草案,其中规定在学生到校和离校期间,各年级学生的手机应保持关闭并收起。加州州议会同样也颁布了类似的法案,其中规定允许学校使用置物柜或Yondr锁袋来限制学生使用手机。截至目前,全美已超过 10 个州已实施或提议校园手机限制政策。

被誉为“英国精英摇篮”的伊顿公学宣布,自今年九月份新学期起,全面禁止新生携带智能手机进入校园。为了保障学生的通讯需求,学校将特别发放一款功能精简的诺基亚手机,仅支持通话与短信功能,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专注与纯净的学习环境。

芬兰议会日前正式通过《校园数字设备管理法案》,以立法形式规范中小学生移动设备使用行为。该法案经立法程序审议后,将于8月新学期开始正式生效。根据新规,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将实施“阶梯式管理”:总体原则为教学时段禁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仅保留必要例外情形。

在我国,对于电子产品进校园这个问题,教育部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对于公立学校而言,因为学生人数众多,为了能更方便地进行管理,可能更容易进行“一刀切”的贯彻执行。但对于更加注重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的国际学校而言,手机不仅是学生和家长之间很重要的联系终端,一些特色课程的学习也需要电子设备、网络来辅助完成,那么在对待手机的问题上,该如何平衡技术赋能与成长健康,并且让这一举措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呢?


01 构建对话型管理生态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面临着电子产品管理的难题,既不能管理过松导致学生分心,也不能管控过严而限制学生们错失学习机会,程度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一些学校选择先倾听学生的心声。

来源:北京乐成国际学校BCIS公众号

如北京市朝阳区乐成学校以“科技·探讨·抉择: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数字设备禁令是否必行之举?”为主题,由校长主持,学生嘉宾、临床心理咨询师和学校顾问共同参与。学生们从年轻一代的角度分享了她们的观察与感受,同时,心理辅导老师也基于她的工作经验,分享了学校在合理使用电子设备方面的策略和实用性建议。

来源:北京王府学校公众号

北京王府学校两位同学在TEDx上演讲了电子产品相关的话题。郑同学从自由和创造力的角度出发,认为“电子设备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学习资源”,并呼吁学校政策更加灵活包容;而吴同学则从社交媒体成瘾的角度提出了倡导有节制地使用而非完全戒断的解决方案,给学校的电子产品管理提供了新的角度。


02 建立学段适配机制

为了科学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针对不同学部的学情,部分国际学校特别制定了详细的电子产品使用规定,并严格执行。

来源:北京赫德学校公众号

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集中精力、努力吸收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为营造心无旁骛的学习氛围,学校禁止学生携带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iPads、音乐播放器等产品)及其他玩具进入学校。教学有关的电子产品,校方会全部提供。如学校组织的活动需要孩子携带玩具来校,老师或校长办公室将会以邮件的形式告知。

中学阶段学生在未经报备和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携带手机和智能设备入校。在报备和被允许携带的情况下,学生应只在被允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该设备。


03 用真实体验替代虚拟依赖

为了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国际学校积极为孩子们构建网络之外的多彩世界,组织了丰富的课外活动,也通过活动教会孩子们如何合理使用电子设备。

来源:北京赫德学校公众号

例如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在这场旅途中学校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同时为避免学生沉浸于电子世界,于是制定了明确的使用规则,以确保手机使用的合理性和教育意义。赫德相信,通过合理引导,孩子们能够学会自我管理,而不是被技术所控制。 “参观环节可以使用手机进行记录,体验环节不能使用手机,用餐和休息等特定时间不允许使用手机”,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并设置了相应的提醒和管理机制。在实践中,根据每日不同的活动安排,规则也在不断的完善。如调整手机发放的时间,增加组长对手机使用的管理职责等,这些改进措施都是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确保了规则的公平性和可接受性。在这场旅途中,手机成为了他们记录风景、记录随笔、记录欢乐时光的工具,也不是旅途的“主旋律”。


04 家校协同打造数字素养共同体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让规则从单方面约束转化为家庭共识。

来源: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公众号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开展家长课堂,探索青少年手机使用的平衡点,让家长们深刻认识到青少年手机使用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也让大家收获了宝贵的应对策略和温暖的心灵慰藉。家长们不仅获得了一份对孩子成长的深刻理解,更学会了如何以更加耐心、理解和支持的态度,陪伴他们走过这段风险与挑战并存的旅程。学校将和家庭携手,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既充满爱又不失原则的数字环境。让孩子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学会自律、健康成长、驾驭未来。

当学校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当学子学会设备自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管理策略的革新,更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培养能驾驭技术而非被技术奴役的数字时代公民,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屏幕之外,看见更辽阔的星辰大海。

如果您也在寻找能平衡技术赋能与成长本质的教育土壤,渴望深入了解国际学校的创新管理实践,不妨将目光投向这个夏日 ——7 月 5 日(周六),北京多元升学择校展将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拉开帷幕!

来源:直说择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