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绘就宜居乡村 共建共享谱写振兴篇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17:27 2

摘要: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黄山镇聚焦“听民声、聚民力、精治理”三大主线,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从“面子美”向“里子实”转变、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提升”,持续擦亮和美乡村靓丽底色。

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黄山镇聚焦“听民声、聚民力、精治理”三大主线,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从“面子美”向“里子实”转变、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提升”,持续擦亮和美乡村靓丽底色。

脚步丈量听民意把准整治“方向盘”

山东省临沂市黄山镇始终将群众需求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信号”,全镇常态化开展“民声入我心”遍访行动,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走街串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实打实问需,让整治工作更有温度、更合民意。

在文曲山片区,地势低洼、鸭子沟淤堵问题长期困扰当地村民。每到汛期,农田减产绝产、村庄积水成患,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镇党委书记、镇长多次带队实地走访,沿着沟渠边走边看,与村民拉家常、听诉求。“沟渠常年淤堵,汛期农田积水严重,种地收成全看天。”群众的心声就是行动的号角,镇里迅速将鸭子沟纳入重点整治范围,针对地势低洼、沟渠阻塞、资金短缺等问题,科学制定整治方案,规划实施清淤疏浚、渠道硬化、泵站建设等工程,从根本上破解内涝难题,让群众不再为“水患”发愁。

“去地里收柳条,就指着这座桥呢!可它到处都是坑洼,根本没法正常走,我们只能绕远路,这一来一回浪费太多时间,严重影响生产生活!”舒官庄危桥年久失修问题群众反映较为强烈。镇村干部在遍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将其列入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积极对接相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同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定桥梁修缮方案。如今,新桥即将通车,望着宽敞平坦的桥面,村民老舒脸上满是笑意:“这桥修得太好了!以后去田里干活再也不用绕远路了。”

多元联动聚合力 共绘整治“同心圆”

众人拾柴火焰高。黄山镇积极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通过发动企业、党员、群众等力量,有效破解资金、人力短缺难题,实现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转变。

木柞二村的排水沟修缮工程就是社会力量参与的生动实践。该村原有的排水沟窄而浅、堵塞严重,每逢暴雨便积水成患,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和农田安全。面对资金紧张的困境,村“两委”不等不靠,积极发动企业家、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募捐。工作区书记、村干部带头捐款,热心企业和村民纷纷响应,短短几天就募集到善款32000余元。有了资金支持,村委迅速组织施工,挖淤泥、清杂物、砌沟渠,村民们也主动参与,搬运材料、协助施工,两周内完成410米排水沟修缮,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积水问题,这条新修的排水沟也成为了木二村民心中的“幸福渠”。

精雕细琢提质效 绣出整治“工笔画”

细节决定成败,人居环境整治更要下足“绣花功夫”。黄山镇坚持从细微处入手,聚焦“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目标,以精细化治理推动乡村颜值与品质双提升,让每一处角落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针对村庄边角地、闲置地裸露问题,黄山镇发动村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撒播易成活花种,打造“小微花园”120余处。春风拂过,各色花卉竞相绽放,形成了“一路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画卷,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让群众出门见景、抬头赏美,幸福感显著提升。

除了扮靓“方寸之地”,黄山镇还系统推进水域生态修复工作,通过“点面结合”立体化推进乡村生态治理。在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中,黄山镇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对村内坑塘、沟渠进行综合治理,科学推进水生植物池建设、护坡挡墙砌筑和土方平衡等工程,目前全镇13处汪塘正同步推进修复工作。小微湿地的蝶变,不仅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更为人居环境注入了灵动的诗意与盎然的生机。

路漫漫其修远兮,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持久战。下一步,黄山镇将继续深化多元共治模式,推进精细化管理常态化,持续在补短板、提品质、强长效上下功夫,让乡村环境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从“局部美”升级“全域美”,奋力谱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篇章。(董浩)

来源:焦作在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