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4年,注定是中国体育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许海峰的一声枪响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中国女排实现了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三连冠......在中国体育走出尘埃的这一年,三力运动器材厂的前身“天津市三力异型胶带厂”成立了。
企业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在于能否准确捕捉时代发展的脉动,并与之同频共振。
1984年,注定是中国体育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许海峰的一声枪响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中国女排实现了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三连冠......在中国体育走出尘埃的这一年,三力运动器材厂的前身“天津市三力异型胶带厂”成立了。
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样一个小作坊会发展成为行业领军型企业,并连续十六年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球胆”供应商。
从0到1的蜕变
三力异型胶带厂成立于1984年,当时是北辰区双口镇线河二村的一家集体企业,主要生产自行车车胎、工业用的三角带等,到了1997年,因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经营困难。这时,在村里担任会计的梁国强“临危受命”,得到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们的一致举荐,承包下了企业。自此,曾经的村办小作坊实现脱胎换骨,一路高歌猛进,开启全新篇章。
“接手企业后,资金链的紧张让我举步维艰,不得已只能通过变卖车辆来勉强维持运营,那一刻起,我就意识到必须转型。”回想创业之初,那种种不易仍鲜活地浮现在三力运动器材厂董事长梁国强的脑海里,“经过充分市场调研,结合我们生产橡胶制品的经验,决定转型做球胆。”
初入体育用品制造业,此时的梁国强,技术为零,客户资源也匮乏,前路迷雾重重,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他持续揽才聚智,注重品质把控,同时,为了开拓业务,他踏上漫长的奔波之路,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一心只为打开市场。
就这样,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三力运动器材厂在机遇垂青、品质坚守、渠道畅通以及创新驱动等多重利好加持下,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在短短十一年间,便从新手小白一路披荆斩棘,一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第一大球胆供应商,日产球胆20多万只,占国内市场份额达到15%以上,国际市场10%以上。
打造成品球领域的民族品牌
球胆领域的成功并没有让三力停下脚步,在2009年登顶世界第一后,借着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东风,三力再次谋求转型升级,正式进军成品球领域。而这一切,源于梁国强、梁晓军父子的民族情怀。
“因为球胆业务,我们跟很多品牌在合作,其中不乏国际一线品牌,当时的成品球市场被国际品牌占据80%以上。依据我在外资企业的十年工作经验,我认为外国人能做好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好,而且这块大蛋糕应该由我们中国品牌去主导。”谈及为何涉足成品球领域,三力运动器材厂总经理梁晓军表示,除了要推动产业链延伸,让企业更好地发展,更重要一点就是要做成品球的民族品牌。
于是,在父亲的支持下,梁晓军辞去外企的工作,回到家乡,创立了三力的成品球事业部,开始研发生产足篮排三大成品球,并打造“MVP”品牌,力求让三力生产成为成品球领域的“MVP”。
“球胆是球的其中一个核心部件,所以在起步阶段我就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推动这个事业。”借助生产球胆优势,梁晓军牵头迅速构建起涵盖印刷、球胆、中胎、成品的全产业生产线,使得成品球生产周期和成本实现双降,企业研发优势日益凸显,兼具深度与全面性,同时品质把控更为精准到位。
种种优势在价格上得到具体体现,三力成品球价格低到国外产品的至少30%以上,并以过硬的品质和性能得到市场的迅速认可。
做“竞赛级用球推广者”
在成品球领域打开市场后,三力再次设定了一个新目标,做“竞赛级用球推广者”。
球类的质量等级分成三种:日常活动用球、二级竞赛用球、一级竞赛用球,三力所生产的属于最高端的一级竞赛用球。由于成本优势,三力用一个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让大家可以直接使用上一级竞赛用球。
梁晓军介绍:“我们做的一级竞赛球的质量,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国际标准。比如篮球的国际耐冲击标准是8000次,我们的出厂标准就要求能达到1万次,让中国制造的实力在三力得以充分彰显。”
在竞赛级用球推广中,球的品质和价格是决定性因素,而决定球品质的就是创新。“一直以来,我们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和开拓市场的制胜法宝,一次次不断的转型就是最好的体现,每一次转型都会带动着我们不断去追求创新。”在梁国强和梁晓军父子眼中,做到“不一样”这三个字是做企业的永恒追求。
以三力所生产的球胆气嘴为例,它的生产质量直接影响球的气密性。在传统的工艺模式里,该项工艺需要50个人去做,且生产的质量一般。而三力在改良中,试验把生产汽车零部件的设备引入到球胆气嘴的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发现质量比以前至少提高30%,人工却节省了一半,成效显著,使得企业有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入到其他的市场当中,并扩大了生产。
此外,三力深入挖掘成品球与特色文化融合的潜力,与杨柳青年画、双口农民画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强合作,通过巧妙设计与精湛工艺,将传统艺术元素融入成品球制作,赋予球类产品独特文化内涵,在“双口礼物”推广和电商直播销售中,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现在,三力有职工近400人,占地也从最初的1500平方米扩大至2万余平方米,成品球年产量200万只以上,远销美国、南美、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是北方最大的球类生产制造商之一,以优质的产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备受认可,成为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等国内大型比赛的指定用球。
让有担当成为企业最亮眼的名片
先后荣获“全国福利企业示范单位”“全国助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曾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总经理梁晓军成为第十届全国残运会火炬手。
在三力,助残已经成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志。400个人的企业,有几十名残疾人职工,四十一年来,三力为近百个残疾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
“我们尊重每一位残疾人,根据个人能力合理安排岗位,有在技术岗位做产品研发的,也有在生产车间操作设备的,他们活跃在各个岗位上,有的还成为了岗位中最优秀的。”梁晓军表示,在三力,每一个残疾人都得到了人生的发展,并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自2022年起,三力体育每年出资两百万元以上,与天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了天津市首个村级专项基金三力安康基金,用于双口镇线河二村的残疾人福利事业,在扶残助残、防残减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实这项工作我们从2000年就开始了,从最初的一点心意到现在的百万捐助,资助范围也越来越广。我和父亲都是土生土长的线河人,是在镇、村关心帮扶下成长起来的,现在企业越来越好,为家乡做点实事是应该的。”梁晓军介绍。
同时,三力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在爱心助学、敬老助老、青少年体育发展等方面积极作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慰问、捐赠、三大球进学校等活动,累计捐款捐物3000余万元。
“2025年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让我感触良多、深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信心倍增、干劲十足。有着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我们民营企业一定会越来越好,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展望三力未来发展,梁晓军信心满怀,“我们将继续发挥球胆市场优势,深耕成品球领域,强化‘MVP’品牌辐射力和影响力,以十足的创新活力和过硬的品质实力,为民族品牌事业发展增光添彩。”
谈及如何助力以三力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发展,双口镇党委书记李悦表示,镇里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制定了“一城两带五片区”发展规划布局,构建了“123456”乡村振兴组团发展模式,为民营企业施展拳脚提供了广阔舞台,将继续聚焦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以开展“辰兴十干·善作善成”活动为抓手,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干部敢为、政府有为激励企业敢投、敢干。
来源:瞰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