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持续亏损与营收下滑: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暴跌23.58%,净亏损扩大至1832.2万元,现金流由正转负(-55.15万元)。此数据延续了2024年营收下滑37.44%、净利润亏损2440万元的颓势,反映公司转型阵痛期仍未结束
持续亏损与营收下滑:
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暴跌23.58%,净亏损扩大至1832.2万元,现金流由正转负(-55.15万元)。此数据延续了2024年营收下滑37.44%、净利润亏损2440万元的颓势,反映公司转型阵痛期仍未结束。
核心问题:传统电商代运营业务萎缩,天猫平台营收同比下降38.06%,自有品牌虽增长超110%(如玉容初、美壹堂),但基数较小,难以对冲总代业务下滑。
市场情绪:机构目标价曾预测10元(潜在涨幅26.9%),但资金流出及阿里系股东减持加剧短期悲观预期。
战略调整与业务亮点:
身体护理品类布局:公司宣布拓展身体护理市场,依托抖音平台新增品牌店铺,试图通过品类多元化改善营收结构。
自有品牌尝试:产品“千金极光饮”含麦角硫因成分,但2025年一季度GMV仅400.6万元,收入占比不足1%,对业绩影响有限。
渠道扩张:截至2025年3月末,运营店铺总数增至265家,覆盖天猫、抖音、京东等多平台,但新增店铺未能有效提振销量。
阿里系资本退出:2025年4月,杭州灏月(阿里关联公司)以6.90元/股协议转让17.57%股份,套现4.86亿元,释放阿里收缩美妆赛道投资的信号。
实控人风险:黄韬因离婚案划转1/8股权(约1.2亿元),叠加其持股冻结,公司治理稳定性存疑。
新股东入场:受让方琳琅焕彩承诺18个月内不减持,但其背景不明,市场观望后续战略支持力度。
行业竞争加剧:直播电商增速放缓,品牌直营化趋势挤压代运营商生存空间(如韩束、珀莱雅直接布局抖音)。
消费需求变化:Z世代偏好“情绪价值”驱动产品,而公司仍依赖“代运营+买流量”传统模式,未能抓住成分党或快消热点。
营收结构恶化:
2025年一季度营收3.61亿元,同比下降23.58%,主要因天猫渠道收入下滑38.06%。尽管新兴渠道(如抖音)占比提升至18%,但增速不足以弥补传统业务缺口。
毛利率与净利率:2024年毛利率35.89%(同比+3.84%),显示成本控制改善,但净利率-1.52%(同比-253.8%),反映销售费用刚性(占比34.84%)及转型投入拖累盈利。
亏损扩大与现金流压力:
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55.15万元(同比-132.06%),存货金额3.7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同比激增104.05%,显示库存周转效率低下。
长期偿债能力:每股净资产6.2元(同比-1.82%),货币资金减少31.42%,但短期借款无明显增加,流动性风险尚可控。
销售费用刚性:一季度销售费用同比降6.39%,低于营收降幅,显示流量成本高企;管理费用反增5.87%,反映组织调整成本。
研发投入加码: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90.98%,聚焦自有品牌开发,但短期难见回报,需关注产品市场转化率。
相对估值法:
当前股价约12.55元,对应市净率(PB)1.19倍(每股净资产6.2元),低于行业平均1.5倍,反映市场对资产质量担忧。
市销率(PS)0.43倍(市值/2024年营收17.28亿元),显著低于珀莱雅(PS 5.2倍),显示代运营模式估值折价。
绝对估值法:
DCF模型需假设转型成功,若自有品牌未来5年复合增速30%,永续增长率3%,WACC 12%,则内在价值约8.5元,接近压力位,但风险溢价较高。
筹码成本下移:2025年1月平均成本9.31元,2月降至8.47元,5月,再次升到9.63元,套牢盘压力缓解,但上方15.00-16.30元区间仍存密集抛压。
主力资金分歧:5月短暂净流入478万元(单日涨幅6.38%),显示短线资金博弈加剧。
股东结构分散化:阿里系退出后,前十大流通股东以散户和私募为主,筹码稳定性差,易受情绪波动影响。
短期趋势(日线):
支撑位:10.44-12.14元,若跌破可能下探9.73元(阿里转让价)。
压力位:14.74元,突破需成交量放大。
中期趋势(周线):
均线系统空头排列,MACD零轴下方死叉,RSI 35(未超卖),显示下行趋势未改,反弹需站上30周均线。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但需等待营收拐点及自有品牌放量验证。
待财报改善或自有品牌GMV占比超5%后右侧布局;
关注抖音渠道增长及股东战略资源注入,需重新评估逻辑。
来源:静儿达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