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增城的挂绿荔枝最金贵,外皮带着道绿线,果肉甜得纯粹,核小得几乎看不见。可惜一棵树一年只结几十颗,前些年一颗果子拍出过55万,普通人也就看看新闻。倒是菜场里常见的桂味荔枝更实在,带着点桂花香,核小肉脆,放三天都不坏。这种唐朝就有的老品种,现在还是家家果盘里的常客
在中国南方的夏天,荔枝树挂满红彤彤的果子。这种水果广东人吃了几百年,从古时候的稀罕物,到现在满大街都能买到,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一本经。
增城的挂绿荔枝最金贵,外皮带着道绿线,果肉甜得纯粹,核小得几乎看不见。可惜一棵树一年只结几十颗,前些年一颗果子拍出过55万,普通人也就看看新闻。倒是菜场里常见的桂味荔枝更实在,带着点桂花香,核小肉脆,放三天都不坏。这种唐朝就有的老品种,现在还是家家果盘里的常客。
东莞人最会吃糯米糍荔枝,软糯的果肉像年糕,核小到可以忽略。就是皮太薄,摘的时候得用蕉叶垫着竹筐,稍微碰着点就发黑。茂名人守着祖传的白糖罂,种了上千年,皮薄得透光,甜得直白,每年五月抢先上市。北方人熟悉的妃子笑,借着杨贵妃的故事走红,酸甜口正好解腻,运到北方还能保持水灵。
这两年海南的无核荔枝出了风头,科学家把核变没了,果肉更细更甜,虽然卖到一百多块一斤,照样有人抢着买。广东农科所也不服输,新搞出来的仙进奉荔枝,集齐了桂花香、糯米甜、耐储存三大优点,去年在广州一天就卖了三吨。
现在买荔枝真是方便,手机上下个单,第二天就能吃到现摘的。有钱人去高档餐厅吃荔枝宴,液氮冻着的挂绿荔枝,一颗顶普通人一个月菜钱。乡下阿婆还是老法子,竹匾晒的荔枝干,太阳底下要晒足二十天。直播间里九块九包邮的桂味,五分钟能卖空一片果园;街坊买荔枝总要捏一捏,挑皮红肉厚的才肯掏钱。
想起古时候吃荔枝多金贵,得用快马接力送,裹丝绸装冰盒。现在快递小哥骑个电动车,就能把新鲜的妃子笑送到家门口。这些红壳白肉的果子,从皇帝专享到百姓家常,倒像是中国这些年变化的镜子。下次剥荔枝时细看看,这甜味里不光有阳光雨露,还有老农修剪枝条的手艺,科学家实验室里的心血,更藏着广东人过日子的小心思——既要老传统的踏实,也要新花样的热闹。
来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