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香港恒生大学(南沙)中心(以下简称“南沙中心”)启用礼暨大湾区青年创业论坛在南沙举行。作为香港恒生大学在内地设立的首个办公室,南沙中心的启用不仅是香港恒生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支点,也是构建粤港青年联系交流的实体枢纽。
5月21日,香港恒生大学(南沙)中心(以下简称“南沙中心”)启用礼暨大湾区青年创业论坛在南沙举行。作为香港恒生大学在内地设立的首个办公室,南沙中心的启用不仅是香港恒生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支点,也是构建粤港青年联系交流的实体枢纽。
在南沙设立首个内地办公室
小南了解到,香港恒生大学是一所以博雅教育为主导的非牟利私立大学,设有六个学院,包括商学院、传播学院、决策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翻译及外语学院和跨学科学院,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逾6,700人。
据悉,为了进一步落实在大湾区的发展计划,香港恒生大学于南沙开设南沙中心。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创新、贸易与合作的关键枢纽;而南沙中心坐落于配套设施完善的商业综合体内,毗邻主要面向香港和澳门青年的创新创业基地——创享湾,为香港恒生大学的内地事务发展提供全方位而灵活的协作环境。
作为大学首个落户内地的办公室,南沙中心致力拓展与内地高校与业界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从教育、研究、青年创业就业等重点领域,协助师生在内地发展,推动两地研究与创新。
香港恒生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郑慕智博士致欢迎辞时表示,南沙中心的启用不仅拓展了校园空间,更突显香港恒生大学致力透过各市的竞争优势,实践以推进大湾区发展的承诺。大学将促进大湾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培育青年成为未来的领航者。
小南在会上获悉,在《南沙方案》的政策利好下,南沙作为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正通过税收优惠、跨境数据流动试点等创新政策,为三地青年搭建从课室迈步湾区全面发展的快速通道。南沙中心正式落户启用,将加速实践“内地硬件+港澳创意”模式,成为湾区协同发展的关键。
香港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教授致谢辞时表示,南沙中心的启用是大学推动粤港澳三地教育融合的关键一步。香港恒生大学将充分利用南沙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及资源,在青年创业孵化和产教融合创新的领域重点发力,促进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南沙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优势
活动中,何顺文、广州南沙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广州南沙城市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云辉分别代表香港恒生大学与创享湾发展共建理事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深化跨境资源整合,并促进产学合作。何顺文表示,此次合作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实践,为湾区青年打造全方位的青年创业平台。
活动当天还举行“大湾区青年创业论坛”,汇聚政界、学界及商界代表,从政策、教学与创业的视角,讨论湾区青年在大湾区创业的优势与挑战。
南沙区人力信息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中心相关负责人分享鼓励青年创业的政策,香港恒生大学管理学系讲师黄伟豪回顾培训学生创业的经验,剖析年轻一代的创业历程,而两位香港恒生大学毕业生黎达成与赵嗣淦通过分享自身经历,展现湾区青年的创业新机遇。论坛主持人、香港恒生大学管理学系副教授廖逸博士总结时表示,南沙的发展瞬息瞬息万变,相关政策与基建塑造了充满机遇的创业生态,为实现青年的创业梦按下了加速键。
在兼任广州南沙新区香港服务中心联络官和香港恒生大学校务委员的张江亭看来,除了南沙中心的正式启动将实现南沙和香港的教育互通新突破,他还将推动金融、养老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南沙和香港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作基础,天时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南沙方案》,地利是地理距离之近,我们今天上百位同事搭船过来,感觉还没聊完天就到南沙了。至于人和,广州和香港同声同气,都讲粤语,沟通起来更没有阻碍,文化相通。”
南沙推动粤港教育合作
取得多项成果
南沙肩负着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战略使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南沙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重任,《南沙方案》更将这里定位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战略性平台。
近年来,南沙与香港的合作持续深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教育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在基础教育领域,南沙目前已创新推出覆盖学前至义务教育全周期的港澳子弟班特色办学模式,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粤港澳姊妹学校网络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形成51对结对学校的规模优势,建立起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在促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方面,南沙已形成立体化支持体系:
一是创新实施“五乐”行动计划及创业就业“新十条”政策,2024年发放奖补资金1074万元,惠及港澳青年324人次、单位31家次;
二是构建“创享湾”为龙头的15个青创基地矩阵,集聚粤港澳企业(项目)超1000个;
三是推进“百企千人”实习计划,吸引近2400名港澳青年在南沙历练成长;
四是建成港澳新青寓一、二期人才公寓,为港澳青年构筑温暖家园。
香港恒生大学是香港乃至亚洲知名的博雅教育高等学府,此次南沙中心的落成,是激发湾区青年实践“融合、创新、共赢”价值的创新引擎,是粤港澳三地教育协同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也是《南沙方案》又一生动案例。
文字:罗瑞娴
通讯员:邓盼
图片:罗仲贤、主办方供图
编辑:叶雅欣
校对:武姣姣
二审:梁思静
终审:齐华伟、黄增才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nanshanet@12
来源:广州南沙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