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淀区副区长武凯表示,身心健康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海淀区作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始终将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未来,海淀区将坚持“全时段育人、全员动员、全方位发力”的工作思路。将身心健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五育并举”,以德育心、以智慧心、
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
而身心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基石
5月21日
海淀区中小学第十五届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启动会召开
本次会议汇聚了教育部门领导
专家、校长、教师及社会各界代表
共同探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
新路径与新举措
启动会由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霞主持。
海淀区副区长武凯表示,身心健康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海淀区作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始终将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未来,海淀区将坚持“全时段育人、全员动员、全方位发力”的工作思路。将身心健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五育并举”,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打造专业护航队伍,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筑牢学生成长防护网。
会上播放了海淀区身心健康工作宣传片,生动展现了全区中小学在身心健康方面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从心理课程一体化建设到运动干预提升心理韧性,从心理疏导闭环体系到校家社协同育人网络,海淀区以“全员育人、全程守护”的理念,为学生撑起了一片心灵的晴空。
海淀实验小学校长宋继东和一零一中学副校长刘子森分别分享了学校在身心健康方面的特色做法。
两所学校强化顶层设计,通过设立学生身心健康小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委员会,梳理学生身心健康工作,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使学生在学业、品格、视野、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坚持五育融合,依托跨学科课程,实现学生多维成长,通过开展专题活动,锻炼复合型心理品质;以特色资源为依托,构建浸润式心灵成长场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过构建校家社协同网络,开展家庭教育课程、实施“家校协同成长计划”,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共育平台,通过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为区域身心健康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详细介绍区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海淀区作为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通过五维驱动、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多向融合,心理预防与危机干预双重保障,校内与校外协同推进。
注重通过体育运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组织体育节系列活动,举办各类班级体育比赛2600余场,在新修订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增加“运动习惯养成”等指标,2024年的调查显示,97.6%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乐观品质和主观幸福感提升明显。
全方位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发“心理健康”“社会情感培养”“生涯规划”等专题课程,开发心理社团活动、心理游园会等特色活动,绝大部分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乐观品质较强。
构建链条式心理疏导干预体系,涵盖咨询服务、危机干预、转介处置等环节的递进闭环机制,创新实现143名中小学心理副校长全覆盖,构建六级工作团队,包括心理委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教师、心理副校长及志愿服务队,连续四年开展全覆盖心理测评,实施“一生一档”分级跟踪处理,完善“学校-区域-康复医院-专业机构”四级诊疗逐级干预。
实施全员心理赋能,全力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课程,累计参与学习的家长达378万人次,强化教联体建设,推广社区心理服务站、教育资源进社区等活动,多方合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未来,海淀区将持续深化开展“阳光跑”和班级赛,实施美育润心行动,探索全程浸润式劳动教育模式,夯实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根基;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进一步提升海淀家长学校实效,落实落细家访制度,形成家校共促学生身心健康的合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联体建设,建立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格局。
海淀区家长代表宣读了《家长家庭教育倡议书》,向全体家长发出七项重要倡议,即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引导孩子全面发展、给予高质量陪伴、树立良好榜样、培养良好习惯、关注身心健康、加强家校合作。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助力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
会上,身心健康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4所学校获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这些学校通过创新课程、活动和辅导模式,为全区树立了标杆。
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
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
北京市育英中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此外,会议还为3所医疗机构和3所大学颁发“心理健康教育协作联合体”,他们的加入进一步推动了海淀身心健康工作的发展。未来,教联体将通过校际联动、校社联动和家校联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身心健康服务。
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副处长单聪强调身心健康工作室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基层的底座。身心健康工作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前提。海淀区作为北京市的教育大区和强区,一直走在改革前列,始终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实施全覆盖学生心理监测、推动心理副校长模式、依需开展心理志愿服务、开展教师培训、开展校-医-社合作、创建海淀区家长大讲堂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她充分肯定了海淀区身心健康的成果,并提出应坚持五育赋能,将身心健康融入教育全过程;整合资源,建设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打破三方壁垒,形成育人合力;提升教师心育能力,创建和谐育人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部基教司二级巡视员王新立强调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工作摆在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突出位置。教育部推动中小学校将身心健康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持续强化身心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对身心健康工作的研究、咨询、监测、评估、科学普及、引领指导等职责,指出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落实落地。
他对海淀区的身心健康工作做出高度肯定。海淀区作为全国基础教育高地、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对学生身心健康工作高度重视。海淀区通过坚持五育并举促进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生命教育相辅相成,海淀区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能够在身心健康层面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未来可通过进一步建设专门化改善学生身心健康的场馆,提升身心健康专业水平,构建身心健康协同育人生态。
本次启动会
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
更是新征程的起点
海淀区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
推动身心健康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
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