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指导、内蒙古艺术剧院蒙古剧艺术团演出的儿童剧《国家的孩子》在上海市宝山区文化馆温情上演。该剧以“三千孤儿入内蒙古”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草原母亲都贵玛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大爱情怀,吸引了众多上海市民前来观看。
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指导、内蒙古艺术剧院蒙古剧艺术团演出的儿童剧《国家的孩子》在上海市宝山区文化馆温情上演。该剧以“三千孤儿入内蒙古”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草原母亲都贵玛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大爱情怀,吸引了众多上海市民前来观看。
《国家的孩子》以“三千孤儿入内蒙古”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以“人民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草原母亲都贵玛的真实事迹为原型,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19岁的都贵玛作为公社的保育员,克服重重困难,收养并抚养28名上海孤儿的动人故事。剧中通过“多场景”和“生活流”的叙事手法,细腻刻画了都贵玛与孩子们之间的深厚情感。从雪夜赶狼到用首饰换取白糖为孩子们庆生,一个个生动的细节让观众深切感受到超越血缘的母爱和民族团结的力量。
在五天的演出期间,观众热情满满。一位上海观众在观看后激动地表示:“这部剧把一个时代故事浓缩到一个小时里,真实又感人,希望内蒙古艺术剧院多创作这样接地气的好作品!”另一位观众分享道,“草原妈妈在艰苦条件下对孩子无私的爱让我特别感动,作为母亲,我也从中得到了感染和启发。”
首演当天,现场还迎来了一位特殊观众——当年从上海被送往内蒙古的“国家的孩子”白金芬。她与演员们分享往事,讲到动人之处,演员们不禁流下泪水。60多年前,还在襁褓里的她便从上海来到了内蒙古,被赤峰的一对夫妇收养,在养父母的精心养育下,她茁壮成长。如今,她家庭幸福,两个儿子事业有成,养父母的恩情让她一直铭记在心。“我就是内蒙古人,我的根就在内蒙古,我从内心感恩内蒙古,如果没有内蒙古人民当年伟大的举动,没有他们敞开博大的胸怀接受我们,我们就没有今天,我们这些‘孩子’活得都非常幸福。”白金芬动情地说。
此次跨越千里来到上海,演员们也深有感触。饰演都贵玛的演员朝木日勒格和饰演孤儿巴特尔的演员达布力干表示,此次在上海演出意义非凡,因为这里是“三千孤儿”的故乡,观众的反馈让他们感触很深,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段历史的情感重量。
据了解,内蒙古艺术剧院蒙古剧艺术团多年来坚持深入基层,用艺术传递民族团结的正能量。该团曾创作《满都海斯琴》《黑骏马》等优秀剧目,并多次在国内外演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此次《国家的孩子》的上演,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诠释。
随着谢幕掌声响起,观众纷纷用手机记录下演职人员与“国家的孩子”合影的珍贵瞬间。这场跨越地域与时代的演出,为上海市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与温暖,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黄浦江畔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中环“未来之星”有新动作?南大智慧城核心区优质商住地块即将璀璨启幕
全天候“营业”,三座公园焕新开放
“520”宝山民政增设“家门口婚登”,父母同行仪式感“拉满”
来源:上海宝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