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8岁男孩春游被猴子挠伤,打了5针狂犬疫苗,为何还是去世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2 02:41 2

摘要:2022年,8岁的宇浩是一名来自青岛的小学生,他是单亲家庭的小孩,刚生下来父母便离婚了,他连父亲一面都没见过。或许是因为从小缺少父爱的原因,宇浩特别喜欢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打交道,不仅家里养了两只猫,还特别喜欢给流浪猫、流浪狗喂食。

2022年,8岁的宇浩是一名来自青岛的小学生,他是单亲家庭的小孩,刚生下来父母便离婚了,他连父亲一面都没见过。或许是因为从小缺少父爱的原因,宇浩特别喜欢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打交道,不仅家里养了两只猫,还特别喜欢给流浪猫、流浪狗喂食。

2022年3月,这次学校春游要组织去生态动物园,宇浩兴奋不已,他一直都很想亲眼看看长颈鹿、大象、袋鼠这些动物。从听到通知的那天开始,他几乎每天都在倒数,春游前一天晚上更是兴奋得翻来覆去好半天才睡着。

春游的日子终于到了,3月22日上午,宇浩刚进动物园几乎就撒了欢,到处跑来跑去。他一会儿去看小兔子,一会儿给小羊喂蔬菜,还学鸵鸟走路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直到他们走进猴山里,意外发生了...

那是一群活泼的小猴子,有的在树上跳来跳去,有的在绳子上荡秋千,还互相打闹着,看起来玩得特别开心。但在角落里,却有一只小猴子瞬间吸引了宇浩的注意力——它一动不动,眼神也呆呆的,它不但没有去玩,也不搭理其他猴子,就安安静静地缩在墙边,好像在发呆。

宇浩一下就愣住了。他突然觉得这只小猴子,好像他自己,让他心里酸涩不已。宇浩突然想起那些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写作业、一个人睡觉的夜晚,也想起别的同学放学有爸爸接,而他只能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那这只小猴子呢?它是不是也没有家人了?

想到这,宇浩顿时心疼得一塌糊涂,他慢慢走到那只小猴子旁边,蹲下来,看着它瘦小的身子和低垂的脑袋,心里一阵阵发酸。宇浩轻轻地伸出手,动作小心翼翼,手指刚靠近那团灰色的毛发,还轻声说了一句:“小家伙,别怕,我不会伤害你……”

可是还没等宇浩说完,那只原本蜷缩着的小猴子,突然像被什么刺痛了一样,猛地抬起头。它眼里闪过一抹警觉和凶狠,嘴巴瞬间张开,在宇浩反应过来前,“咔哒”一口,狠狠咬住了他伸过去的手指!

“啊——!”一阵剧烈的刺痛从指尖猛地冲上大脑,宇浩瞬间尖叫出声,整个人吓得往后一倒。可那一下却咬得又快又狠,鲜红的血从伤口里一下子涌了出来,沿着他的指缝滴到地上。看到自己一手的鲜血,宇浩的脸一下子就白了,眼泪唰地冒出来,嘴唇都疼得在颤抖。

听到宇浩的尖叫声,旁边的同学们也全吓住了,有反应快的同学赶紧拔腿就跑去叫老师。两分钟后,老师小跑着赶来,看着宇浩鲜血淋漓的手指,老师心中也倒吸了一口凉气,接着连忙从随身的急救包里拿出清水和消毒棉给他消毒。

很快,园区的负责人也赶到了,负责人赶紧联系了宇浩的家长,并把他送去了最近的医院。到医院后,医生检查发现宇浩的右手中指近侧出现一道约0.7厘米长、0.4厘米深的齿痕,局部皮肤破裂,周围有明显红肿,伤口边缘呈不规则状。

得知这是被猴子咬伤后,医生赶紧先用温水和肥皂水仔细地清洗了伤口,再用大量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洗,整个过程持续了约二十分钟。随后,又用碘伏和75%乙醇交替对创面进行了全面消毒,确保减少感染风险。

在伤口处理完毕后,医生语气严肃地说:“这是灵长类动物造成的伤口,不能大意。我们要立即安排注射第一针狂犬病疫苗,并在后续几天完成全程免疫。”于是,医生给宇浩注射了第一针狂犬疫苗,并告诉了家属之后接种的日期,提醒按时接种剩下的四针。

灵长类动物虽然不像犬类那样是狂犬病的常见宿主,但它们依然有被病毒感染的可能,尤其是在与野外环境或其他动物接触频繁的条件下。一旦被猴子等灵长类动物咬伤或抓伤,病毒可能通过唾液进入人体。

狂犬病一旦发作,几乎无药可救,死亡率接近100%。因此,出于安全考虑,任何被灵长类动物咬伤的情况都应按照狂犬病暴露处理原则,尽早、足量、规范地接种狂犬疫苗,以防万一,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接下来的时间里,宇浩严格按照医生的安排,依次完成了五针狂犬疫苗的接种。除了第一针是当天打的,后面几针分别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完成。等到第五针打完的那天,一切似乎又恢复了正常。可谁也没想到,四个月后一场变故还是发生了...

8月5日,阳光正好,宇浩走在放学的路上,可刚出学校大门,他却突然觉得全身发冷,手脚冰凉。宇浩连忙拿出书包里的长袖校服套上,才不至于冷得打寒战。而等到晚上睡觉时,宇浩又觉得被咬伤的手指有些发麻,像被细针扎一样刺痛。他连忙仔细看了看手指,原先红肿的伤口只剩下一个淡淡的疤痕了,可那块皮肤却又痒又烫。

第二天早上,宇浩就告诉了妈妈这件事,可粗心的妈妈却连伤口都没仔细看,就说着只是伤口在长新肉导致的瘙痒,宇浩也就没在意了。直到8月24日晚上,宇浩在写作业时,却突然觉得眼前的台灯光线十分刺眼,刺得脑袋都有些昏胀了。他连忙用手按了按太阳穴,却怎么也缓解不了那种钝钝的疼痛。宇浩心中有些疑惑,最后思来想去觉得可能是最近学业繁重太累了导致的,看着妈妈那么忙着赚钱养家,他也就没告诉妈妈了。

时间很快到了9月5日,这天晚上宇浩坐在餐桌前,看着眼前的汤碗有些发愣。直到妈妈用勺子舀了一口热汤递到他嘴边,可他刚一低头闻到汤的味道,整个人就猛地往后缩。紧接着,宇浩的喉咙里发出一种怪异的“咕咕”声,眼神突然惊恐,整张脸皱成一团。“我不要喝水,水……太可怕了!”他哭着推开碗,整个人发抖,像看到了什么恐怖的东西一样。妈妈被宇浩莫名其妙地动作吓了一跳,只觉得是孩子挑食,连忙安慰道:“行行行,那咱们吃别的。”

而意外就发生在当天夜里,宇浩正睡得迷迷糊糊地,却忽然睁开眼,满脸惊恐地坐起身来。很快,他开始胡乱地挥舞着双手,好像在赶什么东西,一边挥手嘴里还一边喊叫着:“不要靠近我!别爬过来!”妈妈被这动静惊醒后赶来开灯,却被眼前的一幕吓得心惊肉跳——宇浩眼睛发直,额头冒汗。他抓着被子,牙关紧咬,嘴角抽动,身体也在不由自主地抖动。而且宇浩还在一边哭,一边哆哆嗦嗦地说:“它们在我身上爬……我受不了了……”

直到这时,哪怕再迟钝的妈妈也意识到情况不对,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到急诊后,宇浩的病情急转直下。他开始剧烈抽搐,四肢僵直,出现间断性意识丧失。急诊医生立即呼叫ICU值班团队,进行紧急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支持。心电监护仪发出持续警报,血压波动剧烈,氧饱和度一度降至82%,情况十分危急。

而医生马上询问宇浩的过往病史,得知他曾被动物咬伤,且近期接种过狂犬疫苗,医生立即下达指令,启动病毒性脑炎及狂犬病排查流程,包括脑脊液采集、血清抗体检测、皮肤活检等多项检查。

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病毒核酸检测:其脑脊液与唾液样本中狂犬病毒RNA拷贝数高达1.3×10⁶ copies/mL,呈阳性;病毒抗原检测:在左侧颈部皮肤活检标本中检出典型嗜酸性包涵体,符合狂犬病毒感染特征;血清抗体检测:RABV IgG滴度为1:4096,远高于正常参考范围;

而进一步的脑电图检查显示:可见全脑范围中-高幅度θ波活动,伴广泛性慢波爆发,提示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抑。综合检查数据和多位感染科、神经内科与重症医学专家联合会诊,最终宇浩被确诊为狂犬病(脑炎期)!

尽管医院立即启动综合救治,包括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静滴、高剂量人源免疫球蛋白输入、诱导镇静与体温控制等治疗手段,但狂犬病毒已深入中枢神经系统,宇浩的状态持续恶化。在发病的第12小时,宇浩突发持续性心律失常并二次呼吸衰竭。虽然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遗憾地是,宇浩最终还是心跳骤停,抢救无效,于凌晨4点26分宣告死亡。

孩子离开的消息像一道惊雷劈开了妈妈的思绪,接着,妈妈几乎是扑向医生的,她声音嘶哑、带着颤抖,泣不成声地质问道:“这怎么可?我的孩子明明昨天还好好的啊!怎么可能是狂犬病……他明明已经打了五针狂犬疫苗了呀!医生不是说,按时打完就安全了吗?他怎么还是没了?!难道……你们打的是假疫苗?!”

妈妈的嗓音里满是崩溃与绝望,整个人摇摇欲坠,眼睛布满血丝。医生见状也是于心不忍,表示狂犬疫苗都是能查到溯源信息的,做不了假。接着,医生又连忙上前安抚家属的情绪,但同时心中也产生了疑惑。理论上,只要按时规范接种了狂犬疫苗,几乎可以100%预防发病。可宇浩的情况,打破了所有常规,这只有一种可能——宇浩在暴露后,可能存在某些干扰因素。

于是,医生便怀疑宇浩是不是在接种狂犬疫苗后再次接触了流浪动物?可妈妈却摇头否认,并表示自从上次之后,宇浩便有了心理阴影,就连以前的流浪猫、流浪狗都不敢再喂了,只和家里的猫玩,但是家里的小猫都是打了疫苗的。听到这,医生也是一头雾水了,究竟是什么细节被忽略了呢?医生只好再次询问了有关宇浩这段时间以来的生活细节,最终还是发现了罪魁祸首!

医生满脸震惊地怒斥道:“糊涂啊!你究竟是怎么做父母的?即使五针狂犬疫苗确实能及时控制体内的病毒,但偏偏是你们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忽略了两个极为重要的细节,这才让你们白发人送黑发人啊。事实上,临床上还有许多同样打了5针狂犬病疫苗的患者,就是在接种完成后犯了这两个致命的错误,最后导致狂犬病发作,白白丢失了性命!”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主要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经伤口或黏膜侵入人体。一旦发病,几乎无药可治,因此“预防为主”始终是应对狂犬病的核心原则。如今,狂犬疫苗的接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大多数被动物咬伤的人只要处理及时、接种规范,完全可以避免发病。但临床中仍有极个别案例,在完成五针疫苗接种后,出现了狂犬病的典型症状。这类情况虽极少见,却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以便在应对咬伤时更科学、更严谨。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狂犬疫苗本身的有效性并不成问题。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疫苗均经过严格检验,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与免疫效果,且每一批次都有溯源和检测记录,不存在所谓“假疫苗”的风险。如果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标准的五针程序,身体通常能产生足够抗体,对狂犬病毒形成保护屏障。

那么,为何仍可能出现疫苗无效的极端情况?主要原因通常并非疫苗本身,而是在暴露后的处理环节中,某些重要步骤未被规范执行。

第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环节,是咬伤后伤口的及时处理。狂犬病毒在侵入人体早期,主要停留在伤口周围的组织中。这一阶段,最有效的应对方法并非仅靠打疫苗,而是立即用流动水、肥皂水等充分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并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消毒和评估。若处理不及时、不彻底,病毒可能更快地沿神经末梢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等疫苗产生抗体时,病毒已“抢先一步”,此时即使疫苗接种规范,也难以阻止病毒的传播。因此,第一时间的“物理冲洗”是疫苗之外最关键的防线。

第二个经常被低估的要素是:是否注射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根据国家规范,当咬伤属于“三级暴露”——也就是伤口较深、出血明显,或者是头部、手部、面部等神经密集区域的暴露——除了疫苗之外,还需在首针当天同步注射狂犬病人用免疫球蛋白(RIG),为机体提供即刻的被动免疫保护。在疫苗尚未发挥作用前,免疫球蛋白能直接中和伤口附近的病毒,起到“当场拦截”的效果。如果此环节被忽略,特别是在病毒侵入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就可能留下防护漏洞。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干扰疫苗的效果。例如:患者本身免疫功能较弱,或在接种期间合并感染高热、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等,可能会影响机体抗体的正常产生;又如在接种期间不慎再次暴露于动物抓咬,却未及时补种疫苗,也可能存在被忽视的风险。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类因特殊原因导致疫苗保护失败的情况,在狂犬病防控实践中非常少见。目前数据显示,只要做到以下几点——伤口及时规范处理、根据暴露级别是否使用免疫球蛋白、全程按时完成疫苗接种,几乎可以实现对狂犬病的有效预防。

资料来源:

[1]冯婷.科学预防狂犬病,保护生命健康[J].家庭生活指南,2025,41(05):98-99.

[2]杨文豪,朱敏,罗茜,等.狂犬病病毒毒力及感染途径对小鼠致病性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25,56(03):973-982.

[3]俞利娜,徐晓芳.了解狂犬病,远离狂犬病[J].科学生活,2025,(03):130-131.

(《22年,8岁男孩春游被猴子挠伤,打了5针狂犬疫苗,为何还是去世了?》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三秦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