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凯今年28岁,是一名在深圳工作的自由摄影师,每天的生活日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拍摄,靠着咖啡、抽烟、喝酒来续命。他的朋友圈里总是晒着酒吧蹦迪、网红餐厅和旅行探店,而因为长得帅气,性格张扬,他身边从不缺女伴,在感情生活上毫无节制,对性关系也从不设防,有时醉酒后甚
张凯今年28岁,是一名在深圳工作的自由摄影师,每天的生活日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拍摄,靠着咖啡、抽烟、喝酒来续命。他的朋友圈里总是晒着酒吧蹦迪、网红餐厅和旅行探店,而因为长得帅气,性格张扬,他身边从不缺女伴,在感情生活上毫无节制,对性关系也从不设防,有时醉酒后甚至连基本防护都不做。
张凯自认身体好,年轻力盛,不会得什么不干不净的脏病。直到2017年4月,合作方要求提供健康证明,张凯才被不得不去医院体检。而万万没想的是,张凯的肝脏竟然出了问题,只见乙肝两对半显示: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e(e抗体)、抗-HBc(核心抗体)均为阳性(+),提示为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状态(小三阳)。
张凯还以为自己是有脂肪肝或酒精肝,得知是乙肝他大感意外,他从出生起就无病无灾,家里也没有任何传染病史,怎么会患上乙肝呢?直到得知乙肝和艾滋病一样,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以及母婴传播、且乙肝作为一种DNA病毒传染性更强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很可能是无保护的性行为中不幸感染了乙肝。
好在目前还没有出现转氨酶升高、乙肝DNA病毒载量也处于低水平状态、没有肝炎体征,属于稳定型小三阳,医生让张凯后续要注意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还可以适当一下增加身体抵抗力。张凯连连点头,经此一事也终于老实了,不敢再随便的的和别人发生关系,并且还会特别注意个人防护。
时间来到2018年6月,最近大半年以来,张凯都在赶一个纪录片项目,每天从清晨拍摄到深夜,连续通宵修片已是常态。这天凌晨两点,他盯着电脑上的剪辑界面眼睛酸胀得几乎睁不开,肩膀也僵硬无比,明明马上就是项目的截止日期,但他手指搭在键盘上却毫无力气,只觉一股莫名的疲倦蔓延到四肢。
或许因为没吃晚饭,他的腹部还开始隐隐钝痛起来。张凯打算吃点夜宵垫胃,可看着冰箱里冷藏的鸡腿和饺子,他却忽然没了胃口,连最爱喝的冰镇可乐也让他感到一股发腻。张凯以为是太累了,匆匆关掉电脑准备上床睡觉,却发现上腹部的钝痛感越来越强烈,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了两小时才逐渐睡着。
第二天一大早张凯约了模特外拍,结果刚扛起器材就觉得胃里一阵翻涌。同行的朋友买了豆浆油条请他吃早饭,他却还是没什么胃口,为了填饱肚子他咬了一口油条,结果喉咙里顿时升起一股强烈的恶心感,几乎是夺门而出冲到路边干呕。朋友赶紧递水、扶他坐下,却见他脸色蜡黄。
张凯摆摆手说自己没事,但他后来却发现,他似乎一看见油腻食物就会感觉胃里发堵,甚至连闻到路边摊的煎炸味都直犯恶心。张凯意识到身体的不对劲,而正在让他决定去医院的,是他在上厕所时发现他的小便颜色如同浓茶。而出来洗手时,又猛然发现镜子中的自己眼睛眼白部分也泛着一抹异样的柠檬黄。
张凯赶紧来到了医院,医生见存在黄疸体征,也立马开具了相关检查,结果发现HBeAg(e抗原)由原本阴性转为阳性,提示小三阳已转换为大三阳;此外,HBV-DNA定量为3.3×10^7IU/ml,提示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肝功能也示:谷丙转氨酶(ALT)209 U/L;谷草转氨酶(AST)198 U/L;总胆红素124.8μmol/L,肝细胞已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
影像学未见明显异常,但由于病毒复制活跃,如果还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毒很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持续损伤,引起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进而诱发肝硬化和肝癌,甚至还可能会引起肝外并发症。于是,医生给张凯开了恩替卡韦,这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能够通过模仿病毒需要的成分,来干扰病毒复制过程,抗病毒效果强,耐药性也相对降低。
医生叮嘱张凯一定要遵医嘱服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同时绝对不能自行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刚开始服用恩替卡韦时,张凯心里其实并不踏实,因为他要突然之间戒烟戒酒戒夜宵,火锅都得绕着走,难免觉得活得没滋味。但为了身体健康,他还是坚持控制油烟,晚上十点前关电脑,早晚在公园慢跑两圈,三个月下来,整个人瘦了七八斤。
张凯也非常注意定期复查,前三个月每隔一个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才逐渐变成了隔三个月、六个月。转眼5年过去,张凯来来回回差不多复查14次,而每次复查报告也都提示肝功稳定,病毒持续阴性。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23年10月,张凯谈到一个漂亮的女朋友,两人趁着国庆节在海边拍照。看着女友拍的照片,张凯惊觉自己变胖了,肚子鼓得像顶气球一样,事实上他自己也有所察觉,早上穿裤子时裤腰带越来越紧,系扣时竟然还系不上。但他以为是和女友在外度假没运动、没控制饮食所以体重反弹了,一时没太在意。
然而在返程的飞机上,张凯突然感觉腹部传来了一阵撕裂般的疼痛,起初只是左下腹隐隐作痛,他侧了侧身,试图换个姿势缓解,可没想到这股疼痛急速向上扩散,像一只鱼钩在他的右肋下反复拽扯。张凯双手抱着腹部,额头冷汗涔涔,整个人几乎要蜷缩成虾状,女友担心极了,好在飞机在半小时后就抵达了目的地,两人急匆匆的往医院赶。
医生问诊后,予以肝脏专项检查,结果提示:ALT 368 U/L,AST 389 U/L,肿瘤标志物AFP(甲胎蛋白)显著升高,达1237 ng/mL(正常值
结合既往乙肝感染史,医生遗憾的表示很可能是乙肝进展恶化所导致的肝癌。张凯当场就要愣住了,感到晴天霹雳,崩溃的抓着医生的伸手反复追问道:“这不可能啊,这绝对不可能的!我年纪轻轻的,虽然患有乙肝,但是这5年来我一直坚持吃抗病毒药,而且确诊之后我什么坏习惯都改掉了,复查时病毒量也一直在正常范围,怎么可能会演化为肝癌呢?
医生对此感到十分困惑,他查看过张凯的复查报告,确实肝酶恢复正常,病毒量也显著下降,况且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哪怕再过10年,转变成肝硬化、肝癌的几率也很小。但事出必有因,医生抽丝剥茧般的细致询问着张凯这一年来的生活、饮食以及用药情况,没想到竟在细枝末节处发现了端倪。
得知真相的医生摇了摇头,遗憾的道:“恩替卡韦虽好,但任何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你虽然不抽烟不喝酒,复查做的很好,但是你在吃恩替卡韦时却忽略了这2个用药的关键点。临床上许多乙肝患者也和你一样,在服药时犯下了这2个大错,不仅疗效不佳引起肝肾毒性,反而让肝硬化、肝癌直接找上门,如果你能早点注意这2点,也不至于发展到如今这般田地啊……”
很多人都以为,乙肝一旦控制了病毒载量,就等于彻底压住了病情。张凯正是这类典型患者:吃药规范、复查频繁、病毒持续阴性,却最终因肝癌宣判人生的剧变。这种结局看似偶然,实则早已埋下伏笔。临床上不少乙肝患者最终病情失控,并非因为药效不佳,而是他们在“按时吃药”的表象背后,忽略了两个致命误区。
误区一:自行服用草本保健品或增强免疫类制剂,与抗病毒药物“混搭”服用。张凯长期服用某品牌宣称“护肝排毒、增强免疫力”的保健药丸,还曾在健身教练推荐下服用某种“天然提取的肝脏清毒片”,自以为这些产品纯中药、无毒副作用,可以和恩替卡韦搭配使用,甚至帮助“排残毒、提疗效”。但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这类产品中可能含有未经验证的提取物或重金属成分,会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与恩替卡韦发生酶系竞争,影响其在体内的稳定浓度,导致药物血药水平波动。
此外,某些草本提取物如柴胡、大黄、穿心莲等成分,虽具抗炎解毒之名,但若与核苷类抗病毒药长期合用,反而可能诱发肝酶反弹、免疫激活失调,甚至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张凯的肝癌并不是突然来的,它可能是几年微弱慢性炎症与代谢干扰堆积的结果,悄悄干扰了恩替卡韦的疗效。
误区二:长期高强度摄入咖啡因,严重干扰肝细胞代谢功能。大家都知道乙肝患者要戒酒、控制脂肪摄入,但鲜有人关注“咖啡因”的隐形杀伤力。张凯作为自由职业者,熬夜成常态,他一天能喝三杯现磨咖啡提神,有时再加上功能饮料,不知不觉摄入高达500毫克以上的咖啡因——是普通成年人推荐摄入上限的2~3倍。
过量咖啡因摄入会促使中枢神经兴奋、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肝脏代谢酶系统持续处于高负荷状态。这在乙肝基础上,这无疑是火上浇油,长期如此不仅可能导致肝细胞代谢紊乱,还可能诱发轻度肝纤维化进展。对乙肝患者而言,即使病毒被抑制,肝纤维化才是隐形杀手,它常年累月侵蚀肝组织结构,最终可能演变为肝硬化或诱发肝癌。
张凯自以为饮食健康、不喝酒就足以规避肝癌风险,事实上他忽略了一个核心要点——肝癌不是“病毒量高”才发生,而是“基础肝损害进展”积累的结果。病毒控制得再好,如果生活中有持续诱导肝损伤的因素存在(如咖啡因过量、熬夜、精神紧绷等),肝癌的风险也不会低。
参考资料: [1]蒋彩华.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中外医疗,2024,43(34):115-118.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4.34.115. [2]蒋文慧,李艳芬.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对乙肝患者的疗效[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39(07):105-107.DOI:10.16286/j.1003-5052.2024.07.037. [3]刘宗财,骆文静,孙冠超,等.恩替卡韦在核苷酸类似物中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7):49-50.(《深圳男子乙肝吃恩替卡韦,5年复查14次,医生:长期服用,注意2点》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健康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