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友堪楷模(60、B)“朋友”话题的联想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04:11 7

摘要:—次,胡世宗与我聊天,充满感恩情怀提到刘白羽、臧克家、艾青、贺敬之、张光年、丁玲、魏巍、袁鹰、李瑛、浩然、张志民、彭定安、王向峰、李仲元、阿红、解明等一连串良师益友名字时,加重语气说,回首我的成长历程,得益于诸多良师益友的真诚引领与热情帮助。

尊师重友堪楷模(60、B)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朋友”话题的联想

写在前面:

‌胡世宗的良师益友包括许多著名的文化界名人,他们通过作品和交往对胡世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次,胡世宗与我聊天,充满感恩情怀提到刘白羽、臧克家、艾青、贺敬之、张光年、丁玲、魏巍、袁鹰、李瑛、浩然、张志民、彭定安、王向峰、李仲元、阿红、解明等一连串良师益友名字时,加重语气说,回首我的成长历程,得益于诸多良师益友的真诚引领与热情帮助。

“良师益友助力我成长”,先生这番话,让我深受触动,在赞同他此观点的同时,想到问题的另一面:胡世宗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我不清楚当今中国文坛有多少位巨匠名家精英,也无从统计。可我知道这样一组数据:胡世宗先生仅收到赠书的友人就有814位,共1984本书。这中间有良师,有益友,有的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胡世宗尊师重友是出了名的,与良师益友交往,时间长的超过半个世纪,短的也有一二十年。胡世宗不仅用心动情与他们沟通往来,还曾经撰写50多位诗人的生平历程,性格特点,创作风格,生活情趣,精神风貌……著有《当代诗人剪影》《当代诗人剪影•续集》《人生与诗》。

多年来,胡世宗与众多师友通信累计数十万字。他将这些珍藏书信,全部捐赠给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档案馆和辽海出版社联手出版了《胡世宗捐赠珍藏书信集》,他为书信集写的附言就有50万字。

透过这组数字,我深切感受到了胡世宗先生尊师重友的程度,他善于交往良师益友,善于从良师益友身上汲取营养,善于学习和发扬良师益友的好思想,好作风。如今的他,早已经成为许多人公认的良师益友。

无论在军界,还是在地方,也不管是小范围朋友闲聊,还是放大的朋友圈交谈,只要唠起胡世宗先生,大家都会肃然起敬,说他是尊师重友的楷模,尤其是他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乐于助人更是赢得交口称赞。

我在与胡世宗先生长期相处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他有太多太多的优长值得学习。每次来往,每次交流,每次见闻,都深受感动与教益。

从3月25日开始,我以《尊师重友堪楷模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为题,将连续发布胡世宗尊师重友的故事。由于受多种条件所限,这些小文仅仅是胡世宗先生尊师重友的“冰山一角”,每一篇也只是一个侧面,难免挂一漏万。但是,把这些汇集起来,我们完全可以从中看到胡世宗先生是怎么样尊师重友的。

今天,与亲友们分享 《尊师重友堪楷模》

第六十篇(B):《“朋友”话题的联想》

注:文中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2025年5月22日

五年前,胡世宗先生在朋友圈,发布了他2000年7月27日,发表在《都市青年报》的文章《朋友》。文章短小精悍,内涵丰富。读后深受启发,颇有感想,引发联想。

我觉得,朋友之间,更多的不是物质上的等价交换,而是思想和精神上的互惠。尊崇这种理念,2020年10月3日,我转发了世宗先生的《朋友》和我读此文的感想与联想,与朋友们交流。今天,在《尊师重友堪楷模》的话题里,重温当年我们的交流,似有一种恰逢其时的感觉。祝愿大家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与朋友一路同行,享受美好时光!

胡世宗先生《朋友》原文:

朋友的话题是让人动心的话题。没有朋友的人好像行走在无边的精神沙漠之中,那种令人窒息的孤独,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幸。

朋友未必是天天在一起聚的,但朋友是应该时时放在心上的。

朋友是能够真正掏心窝子说话的,对朋友说假话,除非是那种必要的有利于朋友身心健康的隐瞒。

朋友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幸福和快乐,也分担彼此的烦恼和忧愁。

放纵朋友的错误是朋友的失职,而苛求朋友也会使友谊干枯。

朋友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聪明人能够从朋友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朋友间互相说好话当然也必要,对朋友也需要鼓励;但最难得的是能够及时提醒朋友弥补其不足。

朋友的圈子不能太小,太小了会使自己过于闭塞。

朋友的圈子也不能太大,太大了会累得自己心力交瘁。

在无数的朋友中,最知心的也就是那么几个。

一帆风顺的时候还看不出朋友的重要,就是在急风暴雨的当儿,朋友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全力相助。

对朋友的赞扬话,应当拿到朋友的背后去说。

对朋友的批评话,应当拿到朋友的当面去说。

在你倒霉的时候离你而去的人,不但不配做你的朋友,而且都不如一条重义的狗。

不能够轻易地结交一个朋友, 也不能够轻易地放弃一个朋友。朋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有新的结交,也会有新的放弃。结交和放弃,都遵从一个原则,那就是让自己和朋友都觉得需要。 好朋友不是时间的概念,不是年龄的概念,也不是性别的概念。结交时间长短,年龄的老少,以及男女,都不是最好朋友的障碍。

朋友的话题一旦展开,就很难收住。

我读胡世宗《朋友》的感想与联想:

9月3日,胡世宗先生在微信中发布了他20年前在《都市青年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朋友》。同时,他在信息末尾写到,如果你是我的朋友,你赞成我20年前这样理解和论述“朋友"二字吗?

我认真读了这篇文章,并对世宗先生提出的问题作了思考。我觉得,他对二十年前关于“朋友”的理解和论述信心滿滿,希望能与朋友就此话题作些交流。我敬佩作者的思维方式,赞许作者的理解论述,愿意以朋友的身份就此谈点感想和联想。

世宗先生这篇文章不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寓意深刻。从20多个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内涵阐明了与朋友有关的问题。我认为,突出的特点有三。一是文章开门见山,不兜圈子,不绕弯子,直接了当,进入主题。二是文章短小精悍,没有套话,没有官话,环环相扣,切入主题。三是文章用心感悟,是自己识友,交友,为友多年的实践概括和理性认识,层层递进,浅出深入主题。

为方便诠释,我把世宗先生的文章大体概括为五个层面:其一,反面求证,无友之苦。文章指出,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就会窒息,孤独。明确指出,这是一种不幸。逆向思维,反面求证,寓意更加鲜明。充分说明有友之福,无友之苦。充分说明朋友在一个人的生活,生命中的位置和份量。充分说明我们应该倾其力,践其行,用其心,善于发现和交往真正的朋友。

其二,直接论述,交友之本。朋友未必天天相聚,但要时时放在心上。对待朋友要说真话,除特殊需要外,要说陶心窝子的话。强调交友要用心,交心,掏心窝子说真话。真心实意,真情实感,真诚实在,这是交友之根本、正道之所在。

其三,陈述道理,处友之则。积极倡导,以友为镜。指出朋友分优劣,诤友难能可贵。知心之友难觅,逆境之友品高。朋友圈子要适当,太小视野受限,太大心力憔悴。倡导赞扬朋友的话背后说,批评朋友的话当面讲。诸如此类,既是交友之术,更是为友之则。

其四,辩证思维,识友之方。提出患难识朋友真伪,逆境分高下朋友。鄙视无情无义之人,善待困境落难之友。指出不轻易交朋友,不轻易放弃朋友。朋友并非始终不变,要善于在动态中辩友,识友,交友。

其五,深层揭示,朋友真谛。指出真正的朋友可以打破年龄概念,时间概念,性别概念。真正的朋友可以超越时间,年龄,性别的界限,这些都不成其为障碍……

日常生活中,人们讨论起关于朋友的问题,都会各持己见。或谈论对朋友的理解,或交流朋友交往的范围,久处的原则。这已经成为朋友圈的家常便饭。我非常敬重的一位省级领导干部,曾经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当我们在领导岗位时,没朋友也有朋友,少朋友能变成多朋友。当我们离开领导岗位后,多朋友变成了少朋友,少朋友才是真朋友。这番话,言之凿凿,富有哲理,是现实生活中非正常、不纯正朋友的生动写照。是识别、区别和鉴别真假朋友的肺腑之言。

我理解,朋友交往的长或短。除了情投意合,志同道合的因素之外。朋友间的采长补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包容尤为重要。在与朋友交往中要尊其品,敬其德,学其长,补其短,容其特,帮其困,解其难,分其忧,助其行,赞其为……这样,作为朋友,彼此才能在融洽中相处,在相处中更加融洽。在相处中受益,在受益中更加珍惜。在相处中适度,在适度中更加持久。

追根溯源,二十年前,世宗先生之所以能写出这么透彻,同现实接轨,与现状絲毫不落伍的文章,不仅仅是认识能力,写作能力,重要的是人格魅力所致。长期以来,他结交了一批良师益友。自己也成为众多人的良师益友。

我联想到,沈阳市档案馆馆长张春风在《胡世宗捐赠珍藏字画选解》一书中的代序《致敬胡世宗先生》一文。这篇文章提到,仅从作者捐赠给沈阳市档案馆珍藏的348幅字画中,就有诸多与他交往几十年,甚至半个多世纪的良师益友,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是驰名中外的当代名家,比如,张爱萍、丁玲、贺敬之、张光年、刘白羽、臧克家、艾青、魏巍、浩然、张志民、李瑛、袁鹰、刘征、孙其峰、孔继昭、梁绍堂等。也有辽沈本土走出来的泰斗、名流,如沈延毅、宋雨桂、林声、王堃骋、王充间、王向峰、李仲元、于植元、冯大中等。胡世宗与这些社会名人、文学大家,文坛巨匠,在长期的思想交往,文学交流,生活交谈中,成了名符其实的良师益友。他把与这些人交往的过程,鲜为人知的故事,带有时代印迹,反映专家个性,名家秉性,大家本性的生活细节,写入千万字的日记里,这让他受益良多,不仅吸收了丰盈的文化营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也对朋友有了全方位鲜活的理解和感悟,增强了识人交友的眼力和能力。

我联想到,胡世宗在微信,微博发布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传播了相关知识,文学故事,诗词内涵,书画背景……还传递了他和街坊邻居,学校同学。全国文化战线的作家,诗人。媒体的记者,编辑。部队机关的战友,基层连队许多爱好诗歌的战士。社会各界的业余作者,喜欢创作的文学青年。他到过边防哨所的官兵,他采访过不同类型的对象,他撰写不同时期的英模……都是他的好朋友。透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感受到胡世宗待人真诚,办事热诚,处友坦诚,结识正能量的社会各界,交往不同层面的朋友。他以渊博的学识能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许许多多人的良师益友。这一点,是他理解何为朋友的深层底蕴,论述如何为友的丰厚资本。

我联想到,2018年,我曾经在微信中与世宗先生有过关于对朋友的交流。这里不妨摘录一段,作为参与这个话题交谈的一点粗浅认识。我在微信中写道,回首人生,往事并不如烟。漫漫人生路,难得一知已。朋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走进视野的朋友。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地域相互认识了,彼此结交了,握手成友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动,情况的变化,交往的变少,有的便渐行渐远,成了人生中的过往之友。二是步入生活的朋友。一方热土的老乡,一同成长的学友,一起入伍的战友,一道工作的同事,一块执政的同仁……通过逐年累月的朝夕相处,走动日渐频繁,交流日久天长,感情日益加深,成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相依相伴。三是融入生命的朋友。虽然姓氏不同,却情投意合,志同道合,患难与共,风雨同舟。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生死相依。我们要时常思念过往之友,倍加呵护生活之友,以心相对生命之友。

感谢世宗先生与我们分享二十年前的美文,由此引发一些关于朋友的感想和联想。脑海闪现出一位又一位朋友的音容笑貌,耳畔回响着一批又一批朋友的温暖话语,眼前矗立起一茬又一茬朋友的可亲形象……

来源:乐观的润无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