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塞上非遗瑰宝 共赴黄河文化之约 “黄河水润非遗花”展在宁夏博物馆成功举办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1 01:10 2

摘要:步入“黄河水润非遗花”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刺绣艺术的巧夺天工。一针一线穿梭间,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栩栩如生,每一处针脚都倾注着传承人的心血与情感,诉说着宁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筑彩绘以其浓烈色彩和独特图案,展现出宁夏传统建筑的典雅韵味,一笔一划勾勒出历史

宁夏,这片黄河与丝路交汇的神奇沃土,在漫长岁月中孕育出多元交融的非遗瑰宝。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与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联合举办的 “黄河水润非遗花”展盛大启幕,为广大市民与游客开启了一场绚烂的非遗文化盛宴。

步入“黄河水润非遗花”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刺绣艺术的巧夺天工。一针一线穿梭间,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栩栩如生,每一处针脚都倾注着传承人的心血与情感,诉说着宁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筑彩绘以其浓烈色彩和独特图案,展现出宁夏传统建筑的典雅韵味,一笔一划勾勒出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而宁夏固原砖雕,在质朴中尽显华美,工匠们凭借精湛技艺,将普通砖石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或花鸟、或瑞兽、或吉祥图案,每一块砖雕都承载着当地的民俗风情与人文精神,淋漓尽致地突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

此次展览精心规划为 “何为非遗”和 “非遗繁花”两个部分,通过100余件精美绝伦的非遗作品,不仅全方位展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成果,更深度挖掘了宁夏 非遗项目的悠久传承历史。漫步其间,观众仿若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真切感受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伏兆娥的剪纸艺术无疑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四十载岁月悠悠,伏兆娥潜心钻研,将黄河的波澜壮阔、贺兰的雄浑巍峨化作气势恢宏的《黄河金岸》长卷,每一处线条都流淌着对家乡山河的热爱。她独创的 “三分钟瞬剪肖像” 绝技,更是让古老的剪纸艺术紧跟时代步伐,灵动跃动。在极短时间内,寥寥数剪,人物神韵便跃然纸上,令人拍案叫绝。凭借这一绝活,伏兆娥曾多次为多国元首现场献艺,让中国剪纸艺术闪耀国际舞台。从展现丝路商贸繁忙的《丝路驼铃》,到描绘塞上江南旖旎风光的《塞上江南》系列,她的作品宛如一朵朵绽放在黄河浪尖的 “非遗之花”,以红纸为媒介,剪影为灵魂,生动勾勒出西北地区的烟火日常,将塞上江南的诗意山河定格为永恒的艺术图腾。

展厅内,观众络绎不绝。市民赵大爷扶着老花镜,凑近《黄河金岸》长卷,手指微微颤抖地说:“这黄河水仿佛要从纸里流出来了!每道波纹、每朵浪花,都带着黄河的劲儿,看这羊皮筏子上的艄公,那神情、那动作,就像真的在浪里搏斗!

“太震撼了!伏老师把传统剪纸和现代艺术完美融合,构图大胆又充满想象力。像这幅《丝路驼铃》,线条简洁却张力十足,驼队蜿蜒在沙漠中的画面,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艺术美感,激发了我的设计灵感。”从事设计工作的市民张女士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为筹备好此次意义非凡的展览,宁夏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牵线搭桥促成宁夏博物馆与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宁夏政协委员、艺盟文创创始人李剑的携手合作。李剑以“让传统活在当下”为使命,带领团队将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以数字化互动体验,让游客在非遗中心亲手体验,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

“展览期间,我们的文创产品销售异常火爆。”李剑介绍道,公司推出的“宁夏地图”“西部影视城”冰箱贴等一百多种文创产品,巧妙地将非遗元素融入其中,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让非遗以轻巧时尚的姿态走进生活,成为人们日常可见、可用的美好事物。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创意表达,更是传播非遗文化的有效载体,让更多人在使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喜爱上非遗。

在非遗传承这条任重道远的道路上,李剑依托委员会客室这一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作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宁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根本宗旨,积极奔走推动非遗与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各类非遗主题展览、体验活动,为非遗传承人搭建起展示技艺、交流经验的广阔平台,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同时,注重倾听界别群众的声音,深入收集社情民意,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黄河水润非遗花”展不仅是一次非遗作品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它让人们在欣赏精美非遗作品的同时,深刻理解非遗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激发全社会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关注和热情。

来源:华兴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