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到劳模:马雪亮的高铁逐梦征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09:08 2

摘要:马雪亮,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瑞梅铁路江西段项目部总工程师。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深耕铁路建设一线十八载,参建东乌铁路、济郑高铁、雅万高铁等多项重点工程,先后荣获中铁电气化局首届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以

马雪亮,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瑞梅铁路江西段项目部总工程师。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深耕铁路建设一线十八载,参建东乌铁路、济郑高铁、雅万高铁等多项重点工程,先后荣获中铁电气化局首届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以责任担当、创新实干和人才培育,为中国高铁发展贡献力量。

添翼琢梦:勇挑重担的“急先锋”

作为基层成长起来的项目总工,马雪亮始终以责任担当为使命。在国内工程中,他是攻坚克难的能手:呼准铁路增二线施工中,面对300余组接触网软横跨更换的紧迫任务,他优化方案与时间赛跑,确保顺利开通;济郑高铁引入徐兰高铁的I级施工中,他制定“毫米级”精调方案,实现道岔拨接提前开通。

在海外雅万高铁建设中,他展现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与担当。针对印尼方站前单位接口复杂、语言不通等难题,他成立专项小组,编写汉印尼双语《专业接口工程作业指导书》,图文并茂规范施工标准,并派专人现场指导,实现接口验收合格率100%。面对跨国物资调配与系统联调挑战,他带领团队将中国标准“简统化”接触网装备落地,为中国高铁全产业链出海奠定基础。

匠心筑梦:创新增效的“智多星”

“擅钻研、重创新”是同事对马雪亮的评价。在济郑高铁郑州万滩黄河公铁大桥施工中,他针对多专业接口难题,提出接触网偏心下锚棘轮框架、电缆敷设等系列方案,解决绝缘距离不足、施工冲突等问题,确保工程一次成优。

雅万高铁接触网施工中,他创新技术手段:运用Excel逻辑判断分析测量数据,提出腕臂预计算方式并通过CAD模型验证,解决复杂工况下安装图选型难题,实现7569套腕臂一次安装到位。他主导的两项科研课题攻克施工难题,成果获行业奖项;提出的多项合理化建议获企业“晓林奖”并广泛推广,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2100余万元。

薪火传梦:培育匠才的“引路人”

马雪亮秉持“培养人才比建成工程更重要”的理念,形成特色人才培育体系:推行“分层培”制度,为技术人员、骨干、管理人员分别开设基础课、国际特训营和跨文化沟通培训;建立“实战练兵”机制,让年轻技术人员分片负责工区技术管理,在实践中成长。

在瑞梅项目部,他将技术传承与党建结合,通过职工业校、技术沙龙开展培训,累计培训1286人次。其“传帮带”模式成效显著:培养28名徒弟中,19人成为工程师,7人晋升高级工程师,多人走上技术主管和项目总工岗位。

同心跨梦:舍小家为大家的背后

马雪亮的奋斗离不开家庭支持。妻子张娜独自承担家庭重任,曾因雪天接女儿摔伤,虽未及时获丈夫安慰,但理解其工作的她仍以“心在一起就是幸福”诠释担当。正是家人的默默付出,让他能无后顾之忧地投身高铁建设。

从国内干线到海外丝路,马雪亮以十八年坚守,用匠心和担当书写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的传奇。他是技术创新的探路者,更是交通强国的追梦人,其故事激励着无数铁路建设者以劳动为笔,续写中国高铁的辉煌篇章。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