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眼下,北方地区冬小麦等夏熟作物进入灌浆阶段,长江中下游等麦区陆续进入收获期。各地因地制宜,加大科技投入,抓好三夏生产,为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
央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眼下,北方地区冬小麦等夏熟作物进入灌浆阶段,长江中下游等麦区陆续进入收获期。各地因地制宜,加大科技投入,抓好三夏生产,为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
在山东德州陵城区义渡口镇的“吨半粮”核心示范区,多架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植保无人机在飞防人员操控下腾空而起,它们不仅能够精准定位、智能规划航线,还能自动避障,每架每天可高效完成千亩小麦的“一喷三防”作业,促进小麦灌浆期颗粒饱满。
无人机飞手孙士超:现在这款无人机比以前无人机下药量要大,效果好,增加了智能避障,载重量大,现在一天最多可以达到1000亩地的作业量。
近年来,德州农业部门持续加大科技赋能,自动伸缩式喷灌设备如同田间“智慧园丁”,能根据土壤湿度精准调控喷灌范围与水量;物联网监测平台化身“农田医生”,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温湿度、病虫害等数据。通过遍布田间的传感器,农户可远程掌握农田“健康状况”,及时做好田间管理,有效防治小麦受病虫害、干热风、早衰影响。
眼下,山西南部冬小麦逐渐灌浆饱满,进入乳熟期。面对近期的干旱与持续干热风天气,侯马市上马街道高标准农田示范应用抗旱微生物菌剂,帮助小麦在干旱条件下稳定增产。
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张颖翔: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了小麦的抗旱能力,预计今年小麦增收15%。
新型智慧农业设备的应用也让节水抗旱更高效。大型自走式喷灌机沿着田间轨道匀速前行,精准喷洒水雾;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将水和肥料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节水节肥、增产增效。
种植户王平:现在有了大型移动喷灌,省时、省力、省钱还省水,一亩地可以省水40%。
侯马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苗国雄表示,当地及时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农作物产量。
江苏各地小麦正陆续成熟,开镰收割。
在常州市金坛区明星村,近千亩小麦开镰收割,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来回穿梭,农机手管才余接下的1700亩麦田收割任务预计本周内就能完成。
管才余:我们早上7点钟开始要干到夜里10点,日程全部排满了,地块好的话一天能割100多亩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