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女医生晚上搞副业“收破烂”,直言在废品站挣得比医院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2 09:12 1

摘要:成都99 年女医生熊女士白天在私立医院康复科做康复师(月工资 4000 元),为老年患者做理疗,晚上到父母的废品回收站帮忙,负责金属废品分类、搬货,工作至晚九十点。

99年女医生晚上搞副业“收破烂”,直言在废品站挣得比医院多

近日,一名“康复治疗师白天干康复晚上副业'收破烂'”的新闻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成都99 年女医生熊女士白天在私立医院康复科做康复师(月工资 4000 元),为老年患者做理疗,晚上到父母的废品回收站帮忙,负责金属废品分类、搬货,工作至晚九十点。

下午五点半,结束了一天的医院工作后,熊女士来不及休息,便匆匆赶往父母开的废品回收站,开始了她的 “第二职业”。

在这个特殊的工作场景里,她熟练地进行废品分类、货物搬运,日复一日的劳作让手臂练出结实肌肉。“从小在废品站帮忙,长大也不排斥,现在多分担些,父母就能少辛苦些。”

面对镜头,这位年轻治疗师坦言,废品站的收入确实超过医院薪资——本职月薪约四千元,虽然父母不发放固定工资,但会通过其他方式给予经济支持。

随着媒体报道的发酵,这位年轻医务工作者意外卷入舆论漩涡。部分网友质疑其利用职业身份进行网络营销,对此熊女士回应称,自2020年起便开始记录日常生活,并非为了“起号”。

针对网络热议的废品回收收入高于医生本职工作的说法,她特别强调:“自己是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在医院属于医技岗位。薪资状况仅代表个人情况,不能反映整个医疗行业现状。”

医生兼职做医疗以外的副业,大家怎么看?

其实早在2022 年8月,国家卫健委在《「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到,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兼职兼薪获取报酬。

医护除了开展医疗领域内的兼职,例如做自媒体博主、线上问诊、培训等,也开始医疗领域外的兼职探索,护士摆摊卖烤肠、医生烤红薯、甚至还有住院医下班了跑外卖......

图源:抖音平台视频截图

三甲医生送外卖(图源:新闻截图)

鼓励医护空闲之余从事兼职,能获得额外收入这无可厚非,确实是值得鼓励的。许多同行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来自四川的同行A网友表示兼职收入确实比医生本职工作收入要高:“我在医院工作的时候,是新东方的兼职英语老师,结果兼职收入是医院收入的3倍左右。”

有网友却出离愤怒认为是资源浪费:“如果一个人苦读20年书,成为了救死扶伤的医生,却为了养家糊口去从事摆地摊、送外卖这样的兼职,完全和医疗技术没有关系,那是极大的浪费,我们不应该支持。”

而兼职跑外卖的三甲医院主治医师曾对媒体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兼职只是为了换一个工作环境,缓解负面情绪及升职压力,“对于送外卖这件事,我想未来我可能还是会坚持下去,不会轻易放弃,就当是在临床工作之余,自己回家路上的一种放松方式吧。”

更多的人则是对现有医生薪酬表示不满:“不觉得搞笑吗?一份专业工作还养不起家,还要兼职。”

理性看待医护兼职,呼吁保障医生有尊严获得合理待遇

早在 2018 年的某个调研就揭示,超30% 的医生拥有副业。实际上,医生搞副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线上咨询、科普创作、多点执业等。这些副业不仅有助于医生提升专业技能、增加收入、提高工作满意度,还可能间接提升医疗质量。例如,通过线上咨询,医生可以为更多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扩大医疗资源的覆盖范围;通过科普创作,医生可以向公众传播医学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国家卫健委 “支持基层医护兼职兼薪” 的导向,本质是对医护人员价值的多元认可。

但不可忽视的是,医疗收费价格长期严重扭曲不能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就拿康复科医生来说,某位康复治疗师反馈做一个理疗病人一小时才得5元。另外,按照她所在的医院康复科"1分1元"的绩效考核标准,完成一次刮痧质量1.7元、腰椎牵引一次2.04元,甚至不及当地家政保洁的时薪。在当前在经济大环境影响下,医院降薪裁员甚至破产的情况也较为普遍,选择做副业或是医生在生存压力之下被迫做的选择。正所谓“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医生的脑力价值与劳动付出绝对值得社会尊重,强烈呼吁保障医生的合理待遇,在他们的本职工作中获得有尊严的“阳光收入”。对于医生兼职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医有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