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一周观察丨鸿蒙电脑在成都发布;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投产;四川公安厅长被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09:15 2

摘要:早在2000年,华为成都研究所就在成都高新西区成立。拥有万余名员工的成都研究所是华为全球主力研发中心之一,坐拥全球认证检测中心成都实验室、亚洲最大的华为IT兼容性实验室、全球首个5G试验外场等。

成渝一周观察【0515-0521】

1.国产操作系统迎重要突破,鸿蒙电脑在成都发布

5月19日,华为在成都发布两款鸿蒙电脑,这是鸿蒙操作系统首次在电脑端正式发布,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在电脑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这一次,我们又回来了,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5月19日下午,华为终端BG首席执行官何刚在发布会上说道。

据媒体报道,在华为发展早期,华为和成都就开始携手合作,20多年来,双方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关系日益紧密。

早在2000年,华为成都研究所就在成都高新西区成立。拥有万余名员工的成都研究所是华为全球主力研发中心之一,坐拥全球认证检测中心成都实验室、亚洲最大的华为IT兼容性实验室、全球首个5G试验外场等。

2024年,华为与成都又携手共同竞逐人工智能赛道。6月,华为在蓉举办了一场新质生产力城市峰会。会上,华为(四川)人工智能与智改数转创新推广中心、华为(西南)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华为(成都)数字服务创新中心三大中心揭牌。

2025年,华为和成都的互动更加密切。成都市党政代表团到大湾区拜访华为并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上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首席供应官应为民一行来蓉,针对深化拓展合作领域、创新更多合作模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成都“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据悉,近年来成都已基本构建起以“芯屏端软智网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获批建设全国唯二软件和信息服务先进制造集群、全国首个跨省域成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所在的成渝地区是中国大陆第4、全球前10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地,在全球、全国产业版图中的标识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2.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投产

5月16日,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投产仪式在泰国罗勇府举行,相关车型右舵版在该车企罗勇工厂正式下线。这家工厂秉承“绿色、智能”的设计理念,应用光伏发电、雨水回收、循环风、虚拟仿真、数字底座等先进技术,实现单车能耗降低、制造效率提升,后续产能将提升至20万辆/年,为渝车出海整车工厂标准体系快速推广复制奠定基础。

据了解,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泰国是汽车产业辐射东南亚、澳新的关键市场。今年,相关车企将通过AI赋能,迭代升级泰国数智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智慧车控、智能维保、电池监控、远程诊断等功能,未来还将在罗勇建立泰国备件仓库,定位全球右舵备件中心。

长安汽车罗勇工厂投产,不仅展现中国车企从产品出口到品牌出海,再到产业出海“三步走”的中国特色汽车出海路线图,为我国车企整车工厂标准体系快速推广复制奠定基础,也有助于推动泰国当地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预计未来累计提供上下游产业链就业岗位3万多个,为中泰关系发展注入产业新动能。

3.四川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叶寒冰被查

5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四川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叶寒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叶寒冰生于1965年10月,浙江三门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副总警监。

叶寒冰在浙江省工作多年,曾任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杭州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等职。2018年1月,他赴四川省就任,此后担任四川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等职。

目前,中央第十二巡视组正在四川省巡视。

4.上海⇌成都、重庆将缩短5个多小时!沪渝蓉高铁有最新进展

5月15日,沪渝蓉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简称“沪渝蓉高铁武宜段”)联调联试正式启动。

沪渝蓉高铁武宜段位于湖北省境内,起自武汉市,经天门市、荆门市,终至宜昌市,正线全长31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通车后,将大幅压缩武汉至宜昌间的时空距离,旅行时间从目前的2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带动沿线钟祥、京山、当阳等多个城市迈入高铁时代。

沪渝蓉高铁起自上海,途经江苏、安徽、湖北、重庆,止于四川成都站,贯穿4省2市,线路总长约2100公里,预计2030年前全面建成。建成后的沪渝蓉高铁将取代原有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作为我国贯穿东西的沿江大通道,串联起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11个省(市),成为长江流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主骨干、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主动脉之一。沪渝蓉高铁建成后,上海至成都、上海至重庆的运营里程预计将分别缩短为1875千米、1594千米,旅行时间将分别由现在的12.2小时、10.7小时缩减至6.7小时、5.3小时。

5.国内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铁最高桥墩首桩正式开钻

5月21日,在沪渝蓉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蔡家沟特大桥首根桩基正式开钻,标志着国内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铁最高桥墩开始建设。

蔡家沟特大桥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全长约2006米,设计桩基共344根,承台27个,墩台身27个。该桥多次跨越乡道、省道等构筑物,上部结构多为连续刚构桥。主桥跨越斜阳溪,设计为跨度(92+3×168+92)米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此次开钻的是9号墩,高度为165米,为全线最高墩,也是国内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墩高165米的高铁连续刚构桥梁第一高墩。

宜涪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正线全长约47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通车后,将形成川渝地区与华中地区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新通道,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完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四川省外卖骑手接单将不再强制要求上传健康证

近日,总台中国之声独家报道了从去年11月份开始,四川省尝试全省的外卖送餐人员、售卖预包装食品的工作人员不需要办理健康证就能上岗,同时,体检机构也不再接待外卖员做健康证体检。但与此同时,外卖平台公司却表示,他们没有接到相关通知,仍要求外卖员办理、上传健康证,否则会被限制接单。近半年来,外卖员不得不通过PS健康证、办理假证等方式提交平台。

报道播出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相关政策进行沟通,省市场监管局与多个外卖平台负责人沟通并重申入职体检不等同于健康证体检,体检机构可对外卖员出具健康证明或体检结果,但不办理健康证。多家外卖平台表示,将按照四川省相关政策,逐步采取措施,不再强制要求当地外卖骑手上传健康证。

7.两座特大桥顺利合龙!成渝中线四川段建设又迎新进展

5月17日,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跨成都第二绕城高速特大桥(60+100+56)m连续梁中跨顺利合龙;5月18日,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跨成龙简快速路特大桥(32+48+32)m连续梁顺利合龙,项目建设取得了又一阶段性成果。

成渝中线高铁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形成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间最高效最便捷的客运通道,成渝两地旅行时间进一步压缩,为提升双城核心能级和带动力、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8.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迎最新进展,今年将全面建成

5月19日,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大足区张家坡隧洞顺利贯通,也标志着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23座(81公里)隧洞的全面贯通。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共有隧洞23座,其中张家坡、双桥等隧洞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经过砂岩、泥岩、灰岩等多种地层,穿越多条断裂带,受多种特殊地质构造叠加影响,施工过程中突泥、涌水、坍塌等不良地质灾害频发,综合施工难度极大。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正有序加快推进,工程投资和实物工作量已达到90%以上,均超序时进度。”重庆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9.05亿元,圣中水库已下闸蓄水,嘉陵江干线全线通水,东干线具备通水条件,西干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泵站开工19座,其中2座建成投用,3座具备供水条件,其余14座年内建成投用。

下一步,重庆市水利局将会同参建各方,进一步强化调度、倒排工期、打表推进,确保工程2025年全面建成,提前实现全线通水目标,为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9.多部门联合举办长江上游防汛抗洪演习,15个科目+2000余人参演

5月20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应急使命·2025”长江上游防汛抗洪演习。

此次演习模拟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紧扣防汛救灾全流程分级分类递进预警响应,突出上下游省份协调联动和水库群联合调度,设置15个科目,在重庆市合川区设主演习场,共投入各类参演力量2000余人。

演习聚焦指挥体系数字赋能、应急处置协同高效、新质救援能力锻造,以“智慧应急”为调度平台,通过“体系运转、多跨协同”,致力破解信息滞后缺失痛点难点,合力突破“救援孤岛”困境,有效检验各级防指指挥能力、“三断(断路、断网、断电)”应急保障能力、队伍应急实战能力和基层组织动员能力,全要素展示了重庆市在极端灾害背景下的洪涝风险系统防控水平。

10.重庆:已全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累计支付补偿7.7亿元

20日,重庆市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庆已全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长江干流全域贯通,嘉陵江、乌江等重要支流全面覆盖,相关方累计支付补偿资金7.7亿元。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是在不具有隶属关系,但生态关系密切的地区之间,通过经济手段让生态保护方获得补偿,或让生态破坏方支付补偿的制度安排。长江沿线省份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促进流域内各地区“共抓大保护”,是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初衷。

据悉,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改革领域,2018年重庆实现市内补偿机制全覆盖;2021年重庆四川建立长江干流跨省补偿机制;2024年全面签署渝鄂、渝黔、川渝补偿协议,实现重庆与上下游省域间“补偿机制全覆盖”。

来源:观察者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