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免费领养”的营销模式在宠物市场悄然走红,吸引了大批爱宠人士参与。然而,随着这种模式的流行,与之相关的宠物消费纠纷也日益增多,部分消费者反映“一不小心就掉坑”。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宠物“免费领养”背后,往往带有各种“尾巴”,如签订领养协议、定期在店内购买
漫画:傅汝萍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 通讯员 彭佳敏 张海红
近年来,“免费领养”的营销模式在宠物市场悄然走红,吸引了大批爱宠人士参与。然而,随着这种模式的流行,与之相关的宠物消费纠纷也日益增多,部分消费者反映“一不小心就掉坑”。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宠物“免费领养”背后,往往带有各种“尾巴”,如签订领养协议、定期在店内购买宠物用品等。即便宠物生病死亡,协议也得继续履行,否则将支付高额违约金。甚至还有商家涉嫌利用“病宠”欺骗消费者,相关投诉在平台上居高不下。
“免费领养”暗藏消费陷阱
“0元领养”“纯种健康”……这样极具诱惑力的宣传语,成功吸引了长沙某高校学生小张的目光。今年1月,她在看到株洲市芦淞区一家宠物店的宣传后,满怀期待地进店咨询。
店员告诉小张,可以免费领养,但是需要签订领养协议,且每个月要在店里购买猫粮。考虑到猫粮本就是养猫的必需品,小张就同意了,不料却因此背上了“贷款”。
按照协议,小张领养宠物猫后,需连续12个月在店内购买指定宠物粮,只有完成全部支付,才能真正拥有这只猫咪。而随着猫粮费用不断累积,不堪重负的她提出解除合同,却遭到商家拒绝。经市场监管部门调解,商家退还了808元预付款,并解除了合同。
记者走访发现,类似消费套路在宠物市场并非个例。部分领养店打着“免费”的幌子,吸引消费者到店,实则要求签订所谓的领养协议。这些协议上往往包含“定期购买猫粮”、高额违约金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条款,一旦消费者疏忽大意,就可能陷入麻烦之中。
5月11日,记者来到长沙市开福区黄兴中路的一家宠物领养馆。馆内英短、布偶、缅因等品种猫咪一应俱全,每只猫咪的玻璃门上都贴着档案标签,标注着品种、性别、防疫情况,而标签上199至799不等的数字格外引人注目,勾起不少消费者的兴趣。
面对询问,店员介绍称,只要支付宝芝麻信用分达到一定条件,并签订一份领养协议,每月按标签数字缴纳猫咪用品费用,就能享受免费领养猫咪服务以及猫粮保障计划。当记者提出查看协议时,店员表示“没有纸质协议,在支付宝上操作一下,每月自动扣款”。
长沙市天心区城南路的一家猫咪无偿领养馆,情况如出一辙。在这里领养宠物同样需要签订领养协议,猫粮费用根据猫咪种类而定,最低200元,周期为18个月。令人咋舌的是,领养协议明确:不能以宠物死亡或丢失等原因来终止合约;若逾期超过一个月,需支付3000元违约金。
“星期宠物”成为消费痛点
一位宠物卖家向记者透露,所谓的宠物免费领养和猫粮保障计划,本质上是将一次性的宠物消费转变为长期捆绑消费,消费对象从宠物本身转移到宠物用品上。这也意味着,商家的获利模式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宠物销售,还增加了猫粮、猫砂等宠物用品的销售,并且是“专卖”。
记者注意到,尽管相关店铺宣称“消费协议可享受猫粮及营养品、用品低于市场价的福利”,但店内摆放的猫粮等用品实际上存在溢价情况。
5月12日,记者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以“免费领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相关投诉达700多条,除了协商退款难、猫粮等用品溢价高外,“星期宠物”也是消费者集中反映的头疼问题。
所谓“星期宠物”,指的是领养时活泼可爱,带回家没几天就出现健康问题的宠物。长沙市民林女士曾以18个月、每月248元的代价,领养了一只心仪的猫咪,没想到回家后猫咪就开始呕吐,不久后就死了。
“明显是‘星期宠物’!”当林女士提出解约时,商家却以协议为由拒绝:“合约已生效,必须履行完!”
王女士也遭遇过这样的糟心事。今年2月,她在天心区一家宠物店领养的缅因猫也出现了类似状况。猫咪领养回家后,出现打喷嚏、精神萎靡等症状,经检查感染了疱疹等多种病毒。王女士要终止合约,被告知需支付3000元违约金。
一份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三成的消费者遇到过“星期宠物”,具体表现为购买后几天内,宠物出现呕吐、腹泻、咳嗽等生病症状,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带去宠物医院检查后确诊患有严重疾病等。
据介绍,目前宠物行业经营缺乏明确的行业监管政策,猫、狗等宠物属于活体商品,没有明确、规范的质量标准。与其他产品相比,宠物受环境影响大,情况变化多,这使得消费纠纷难以有效解决,事后的调查取证、举报诉讼等工作也异常艰难。
提醒:签订购买服务合同要审慎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进行宠物消费时,务必选择正规购买途径,优先考虑到正规、有资质、信誉好的宠物经营场所。不建议通过网络途径购买价格高昂的宠物,以免出现宣传与实际不符而遭受经济受损。
同时,要注意索要免疫证明。最好提前向正规宠物诊所专业人士咨询了解相关知识,避免买到病宠。购买前应检查宠物的检疫证明,购买后给宠物做传染病化验,并与商家约定清楚宠物检验事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签订服务合同时一定要审慎。尤其是对一些商家推出的“0元领养”“免费爱宠”等活动,要详细查看约定后续义务,避免被“套路”,比如明确宠物刚买回家出现拉肚子等症状时的处理方式,以及宠物生病或死亡后双方责任的界定等。
专家指出,这种新兴的消费模式,从设计之初就游走于金融、消费、动物保护等多领域监管的边缘地带,极易出现监管盲区。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让宠物消费市场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