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强者加油 | 何巧:用手语架起警民“无声心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10:28 1

摘要:5月20日,银川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一位身着警服、手势利落的女民警走上讲台。她叫何巧,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红岩派出所教导员,扎根磁建村社区7年,用双手“翻译”无声世界,将200余名听障群众从“沉默的角落”拉进温暖的怀抱。

报告会现场。

5月20日,银川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一位身着警服、手势利落的女民警走上讲台。她叫何巧,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红岩派出所教导员,扎根磁建村社区7年,用双手“翻译”无声世界,将200余名听障群众从“沉默的角落”拉进温暖的怀抱。

何巧工作的磁建村,是歌乐山下的一处“特殊社区”——这里曾有一座福利工厂,转型搬迁后,近200名听障群众就地安置。初到社区时,她常遭遇“闭门羹”:听障居民报警求助,她需请手语老师翻译;居民到警务室办事,她比划半天却不得其解。一次,一位听障老人因证件问题焦急比划,她因看不懂手语,只能干着急。那一刻,她暗下决心:“要成为他们,才能读懂他们的世界。”

从此,她开启了“疯狂学手语”模式:向听障居民请教、买教材自学、参加培训班,甚至做饭时都一手拿锅铲、一手比划动作。一位头发花白的听障老人悄悄塞给她一本泛黄的《聋哑人通用手语图》(1979年版),书页比她年纪还大。这本“老古董”成了她的“无声导师”,每当学习遇到瓶颈,翻开它,仿佛能听见无声世界里涌动的期待。

一年后,何巧终于能用手语与听障居民“对话”。她第一次“听懂”他们的故事,是在调解一起听障青年失恋自杀事件中。青年蜷缩在角落,双手疯狂比划着绝望,何巧跪坐在地,用手语一遍遍重复:“我懂你的痛,但生命比什么都重要。”三个小时的劝说,青年终于放下刀片,扑进她怀里泪流满面。

从此,“有困难找何巧”成了听障居民的“口头禅”。她为听障夫妇协调入住福利院,为听障儿童当“家庭教师”,甚至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傅爷爷连夜寻找走失的踪迹。傅爷爷的女儿傅燕(听障)曾挤到镜头前,用不流利的口语说:“她是我的家人。”这句话,让何巧红了眼眶——日复一日的守护,早已让警民之情化作血脉相连的亲情。

2019年,何巧与同事创建全国首个“巧姐无声警务室”。这里不仅是办公场所,更是听障群众的“家”:他们在此学习法律知识、咨询难题,围坐聊天。2022年,“无声警务宣讲团”成立,何巧带领民警和听障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用手语普及反诈、禁毒知识。

曾因沟通误会抵触警察的听障大姐代小荣,如今成了宣讲团骨干。何巧还帮她联系非遗刺绣工作坊,居家就业。培训一周后,代小荣将绣的第一条手帕送给何巧,针脚虽不齐整,却绣着“谢谢”二字。那一刻,何巧明白:自己拆解的不仅是语言的隔阂,更是信任的坚冰。

“红岩精神是什么?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更是平凡岗位的默默坚守。”何巧说。在重庆公安队伍中,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民警为听障群众送药上门、调解家庭纠纷、甚至自学手语歌曲在社区联欢会上表演……这些点滴,让“红岩精神”从历史丰碑走进现实生活。

如今,磁建村的听障居民会主动向新民警教手语,孩子们会骄傲地比划:“巧姐阿姨是我们的骄傲!”何巧常说:“我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但能让弱势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就是最大的意义。”(宁夏日报记者 杨淑琼 李宏亮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