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智赋百业”向“新”崛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10:28 2

摘要:5月20日,在银川市梦驼铃数字经济基地,大屏幕上动态监测数据实时跳动,清晰地显示接单、卸车、装车运输、车后领用等各个环节的实时情况。其运营中台的可视化数据显示,近一年,油气销售累计达到22.1亿元,油气补贴累计发放4920万元。

5月20日,在银川市梦驼铃数字经济基地,大屏幕上动态监测数据实时跳动,清晰地显示接单、卸车、装车运输、车后领用等各个环节的实时情况。其运营中台的可视化数据显示,近一年,油气销售累计达到22.1亿元,油气补贴累计发放4920万元。

“‘梦驼铃司机帮’App累计注册货主4000余家,注册司机人数突破78万大关,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运送的货物以煤炭、石料等为主。”宁夏梦驼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助理魏扬东介绍,“数智驼铃”深度运用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精准匹配货主和司机的需求,大幅提升现代物流行业的运营效率,全面赋能物流生态内企业的数字化发展。

对于司机而言,他们通过“数智驼铃”,不仅可以实时按照“距离优先”“价格优先”等条件筛选订单,还能借助平台集采的价格优势,享受优惠的加油加气、维修保养等服务。在“56大侠”旗舰店,司机们可在二楼免费洗澡、洗衣服、休息,而一楼则提供换轮胎等维修保养服务,全方位满足司机的日常需求。

银川市梦驼铃数字经济基地。

今年,银川市加快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步伐,积极培育新业务、新应用、新业态。聚焦智算、智能、智产三大领域,实施“智赋百业”行动,突出算力+场景+生态协同发展。全力支持产业、民生、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复制推广,鼓励打造标杆性AI大模型产品和服务,并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项目库,为全市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5月19日上午,银川北塔中学的课间时间,凤凰楼与德馨楼连廊里,乒乓球“砰砰”作响,教室门前的羽毛球场地上,飞扬的球与跃动的身影,交织成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充满活力的场景,得益于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持续推进。

“以往运动设施集中在体育馆后,学生课间活动极为不便。借助智慧安防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学校发现问题后,在开学初采购了25张乒乓球桌安置在连廊上,并利用教室前的空地打造了简易羽毛球场地,让学生尽情畅享课间欢乐。”银川北塔中学校长张建东说。

教师使用智慧作业批阅系统批阅作业。

该校教学领域的信息化成果同样令人瞩目。在智能批阅室,八年级英语老师牛丽艳正熟练地使用智慧作业批阅系统。登录账号、简单操作后,机器自动扫描试卷,随后迅速进入自动批阅阶段。

“以往手工阅卷需要两个多小时,现在仅需20多分钟就能完成,这套系统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大幅提升,更是教学质的转变。”牛丽艳说,系统甚至能精细批改作文,指出语法、拼写错误并给出用词建议,实现“面批”效果。如今,她能够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学生也能精准复习薄弱环节。

依托智慧作业批阅系统,牛丽艳可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学生也能精准复习薄弱环节。家长还能在手机端查看孩子听写、默写详情。

“在信息化建设上,学校建有智慧书法、虚拟实验室等特色教室,72个班级智慧班牌实现全覆盖,智慧校园安防系统、教育城域网、专业防火墙全方位保障校园网络安全与稳定。”张建东说,学校全面推进教学资源数字化转型,构建立体化数字资源体系,形成“建设—应用—考核—激励”管理闭环。

目前,银川北塔中学校本资源库已形成覆盖全年级、全单元的系统化架构,累计上传课件3638件、教案641件,教师自主创建的云课件总量突破15.13万件。张建东介绍,所有资源均与学科知识图谱智能匹配,支持教师一键检索所需内容,备课效率大幅提升。

“银川市制定算力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建设‘两地两中心’目标定位,成立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出台算力产业10条、算力人才12条政策,实施算力应用产业引育、数字产品制造产业扩量等四大行动,推进算力监测调度平台建设、人工智能+产业赋能提升等九大工程,为全力打造算力之都。”银川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说。

5月19日,银川市西夏区西市酒店负责人兰有成,登录宁夏政务服务网银川站,点击“数字化无人审批”专区,进入“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新办”事项,按照申报要求完成申报后,系统启动“智能审批”流程。“从审查到办结和出证,整个过程历时不到3分钟。”兰有成称赞道。

在银川市民大厅,银川市通过优化上线“数字政务门牌”,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精准详细的智能导引服务。群众只需扫一扫“数字政务门牌”二维码,就能了解“谁可以办、怎么办、去哪儿办”等相关信息。在一楼北侧“DeepSeek+希言”银智办体验区,“银小服”边聊边办的工作模式,升级办事体验。

“‘数字化无人审批’大大提升了审批服务质效,节约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时间和成本。”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网络技术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银川市智能审批的办件量已达4133件,数字门牌访问量超过13万次。

企业工作人员在银川市民大厅办理业务。

在赋能产业升级、医疗教育、政务服务“三大场景”方面,积极释放数智融合价值。持续推动产业智转数改,建成全区42%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培育了全区50%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达到192家,银川一中等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实现1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自动化办理,效率大幅提升,获评国家级“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案例。

“银川市将高水平打造人工智能平台载体,加快推进数字宁夏研究院、东数西算产融研究院、数据要素运营中心‘两院一中心’平台建设,打造人工智能生态社区。”银川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质量打造全域开放应用试验场,加快银川“数据湖”建设,全力创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城市,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裴艳 王若英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