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庆阳市纵深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11:02 2

摘要:自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庆阳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积极作为,加快建设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研学体验、休闲康养等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体系,通过系统谋划、人才培育等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庆阳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

自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庆阳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积极作为,加快建设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研学体验、休闲康养等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体系,通过系统谋划、人才培育等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庆阳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全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农文旅业态不断丰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顶层设计方面,庆阳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坚持规划先行,出台《庆阳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乡村旅游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通过全市文旅系统专题会议,将具体工作分解至各县(区),建立起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

项目建设是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聚焦基础设施短板,累计投入省级文化旅游专项资金1187万元,实施镇原县翟池景区提质扩容、宁县正洋苹果乐园服务设施提升等标志性工程,启动西峰区李岭村、正宁县王录村等乡村旅游提升项目。

截至2024年底,全市新建游客中心3处、停车场6座、旅游厕所8座,改造民宿34家、农家乐28家,打造非遗手工作坊13家,香包刺绣产业培训实践基地1处,初步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6个,培育国家乙级旅游民宿1家,3个村获评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

针对庆阳市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的痛点,文旅部门创新实施“引智+育人”双轮驱动战略,邀请3名国内知名文旅专家开展实地调研,对20个特色村进行“把脉问诊”式指导。通过举办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组织前往陕西袁家村“取经”,结合讲解员、民宿管家、文创研发等专项培训,累计培养乡村旅游专业人才900余人次。

同时,注重培育本土力量,重点对村干部、致富带头人、返乡青年等群体开展实务培训,涌现出了香包刺绣非遗传承人、乡村民宿运营团队等一批“新农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市文旅部门还深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创新开展“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景区”等文化惠民活动180余场,打造《印象环州》实景演出95场,红色研学实景VR体验馆开馆后,立刻成为网红打卡地。在品牌推广方面,我市成功举办“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庆阳诗会,开展“香约庆阳”百城推介活动,与60余家旅行社达成引客协议,与10余家旅游企业签订红色研学合作协议。

目前,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初显,乡村旅游接待能力显著增强,环州故城、南梁红色小镇等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35%,民宿入住率突破70%,带动周边2000余户农户增收。通过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文化基因,翟池泥塑、王录剪纸等13项非遗技艺实现产业化发展,正宁南邑红色文化村成为党性教育新基地。

今年,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争取国省文旅项目22个,项目资金945.5万元,优先支持特色村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开发业态产品、开展惠民演出等,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市将重点实施基础设施提档工程,计划创建2个国家4A级、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培育6个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推动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标准化建设。通过“以旅兴农、以农促旅”发展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构建起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来源:掌中庆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