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惠阳,有一家“老字号”——维墩藤器。曾被视为“长辈专属”的藤制家具,在“90后”叶倩楠的手中完成了“基因重组”,维墩藤器正以全新的视野诠释藤艺之美。留学归来的叶倩楠将建筑设计思维注入藤器,打破传统藤器边界:将传统藤木与现代材质相融合,打造出既保留自然韵味又不
在惠阳,有一家“老字号”——维墩藤器。曾被视为“长辈专属”的藤制家具,在“90后”叶倩楠的手中完成了“基因重组”,维墩藤器正以全新的视野诠释藤艺之美。留学归来的叶倩楠将建筑设计思维注入藤器,打破传统藤器边界:将传统藤木与现代材质相融合,打造出既保留自然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设计;产品线从精巧的杯垫、萌宠家具延伸到全屋定制,满足多元化生活需求;应用场景更是突破想象,从温馨的家居空间延伸到餐厅、奶茶店等商业场所,甚至走向户外自然……这项传统手工技艺正以“轻潮”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场景。
叶倩楠。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摄
两代客家人的藤艺传承
叶倩楠的母亲是维墩藤器创始人黄祝浓。1992年,黄祝浓放弃教师工作,和丈夫一起传承祖辈的编织技艺,开办了藤器家具公司。这些年来,她既是手艺人也是“守”艺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风向,她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传统的东西走进更多家庭?
2020年,叶倩楠留学归来,起初在广州一家设计公司工作,主做室内设计。“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场景和藤器之间有契合点。”之后,她决定从广州带领一支年轻的设计团队回到惠阳,开启传统制造业的“基因重组实验”。
小时候,叶倩楠在家族藤器事业的耳濡目染中长大,但她并不理解藤器的价值和父母坚守的意义。后来到澳大利亚求学,她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仍然觉得父母做的东西“有些老土”。“直到我回国后,加入维墩藤器,才明白它的价值所在。”和木材相比,藤有许多优点:韧性强,带来舒适质感;使用年限较久,性价比高;冬暖夏凉,实用性强。更重要的是,留学归来后,她似乎更理解客家人的根和魂:“你看这藤,跟客家精神的柔韧多么相似,柔中带韧。”
“藤器不等于老气。”她说,自己既想兼顾本行,又希望创新发展家族事业,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开拓新思路。
赋能消费升级,塑造年轻化品牌形象
叶倩楠很快着手让产品“变型”,核心是适应现代社会,满足年轻人需求。
她认为,作为惠阳“老字号”,维墩藤器能更好地赋能消费升级、塑造年轻化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在于:表达品牌世界观、链接消费情感、点亮社交属性。三者互通共融,缺一不可。基于此,她从用户需求出发,迭代新产品体验,将场景融入生活,推动品牌场景化变革,通过重塑品牌、设计、产品、服务,积极拥抱全新的时代。
叶倩楠首先从产品设计着手,在与父母、老师傅们的摸索配合下,将现代工艺逐步融会贯通到传统藤编中。大胆融合现代简约风格与藤器的自然质朴之美,摒弃了传统藤器过于繁杂的造型,简化线条,使藤器家具更符合现代审美。同时,巧妙运用其他材料与藤材相结合,既保留了藤器的独特韵味,又提升了产品的耐用性和功能性。无论是居家环境还是商业空间,小到一个杯垫、餐盘、灯罩,大到全屋的家具,都能完美融入其中。
近年来,可折叠露营椅抢占户外经济,萌宠家具斩获年轻客群。她敏锐地抓住商机,带领团队迅速开展相关产品设计制作,如可折叠的露营椅、食物篮、藤木结合的猫架和书架一体架等,颇受年轻客户欢迎。
在惠阳各级部门搭建的平台下,叶倩楠接触到不少本地相关资源,并将藤器运用场景扩大化,打造“藤器+”产品。与本土品牌堡乐咖啡联名合作,采用藤纹杯套,与当地现代艺术家共同举办藤器与现代艺术融合的作品艺术展。
结合当今网络发展趋势,线上渠道的拓展也是叶倩楠的发展策略之一。她搭建了官方电商平台,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通过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和图文内容,向消费者展示藤器家具的制作工艺和使用场景,让更多人了解藤器产品。
积极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我生于惠阳,长在惠阳,深知本土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叶倩楠说,观展在大城市很平常,但在惠阳不常见。她认为目前还缺少一些展示平台,也笃定“作为年轻一代,我有责任让大家去看见、去交流”的目标。
于是,她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捣鼓”起来。今年1月10日到2月10日期间,维墩藤器、脏房子艺术空间、堡乐咖啡等联合推出的《蛇藤新岁 蜕旧焕新》联合展在淡水物业城展出,通过设计与再创作重新诠释与传播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推动本地文化走向大众视野。
闲暇时,她还积极参与当地科普文化活动,走近社区居民、学校师生群体,带大家体验藤器编织,感受惠阳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魅力。左手握着祖传的藤编工具,右手滑动着3D建模软件,在传统与现代的经纬交错中,叶倩楠将继续编织“老字号”维墩藤器的未来图景。
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
来源:今日惠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