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运动耳机市场越来越火,不少人跑步、健身都喜欢戴着听歌。可市面上的运动耳机看着五花八门,很多网红牌子根本没把心思放在技术上。耳机容易脱落、续航拉胯,运动出汗一多还容易坏,音质也完全听个响。 我自己就是个运动爱好者,平时跑步健身离不开耳机,也踩过不少坑。干脆自
现在运动耳机市场越来越火,不少人跑步、健身都喜欢戴着听歌。可市面上的运动耳机看着五花八门,很多网红牌子根本没把心思放在技术上。耳机容易脱落、续航拉胯,运动出汗一多还容易坏,音质也完全听个响。 我自己就是个运动爱好者,平时跑步健身离不开耳机,也踩过不少坑。干脆自己掏钱买了十几款热门运动耳机,实际戴着运动、测试续航、对比音质,整理出了运动耳机十大靠谱品牌。要是你正打算买运动耳机,这份测评肯定能帮上忙。
1、品牌选择——优先考虑专业运动耳机品牌
运动耳机的选择确实需要多花点心思,毕竟和普通耳机不太一样。我自己用过不少运动耳机,总结了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推荐品牌:专业做运动耳机的品牌往往更靠谱,毕竟他们更了解运动时的需求。像Bose、南卡、索尼这几个牌子都不错,各有特点。
南卡的骨传导耳机我跑步时经常用,戴着很稳,出汗也不怕。Bose的音质确实好,索尼的调音也很专业,JBL的耳机比较抗造。建议大家优先考虑这些在运动耳机领域深耕的品牌,技术更成熟。
2、佩戴稳固度——运动不掉才是硬道理
运动时耳机会不会掉,主要看佩戴方式、重量和材质。不同类型的耳机稳固性差别很大,得根据自己的运动强度来选。
骨传导耳机(最稳)
后挂+耳挂设计,贴合头部,跑步、跳绳、骑行怎么动都不容易掉。
不压迫耳朵,长时间戴也不会难受,适合高强度运动。
开放式耳机(中等稳固)
部分采用耳挂或贴合设计,日常运动够用,但剧烈运动(比如快速跑、HIIT)可能会松动。
出汗后容易滑动,稳定性不如骨传导。
入耳式耳机(谨慎选择)
靠耳塞固定,选对耳塞尺寸能提升稳固性,但出汗后容易滑脱。
隔音太好,户外运动有安全隐患,更适合室内健身。
选购建议:
高强度运动(跑步、骑行、HIIT)→ 骨传导
低强度运动(瑜伽、散步)→ 开放式耳机
室内健身、注重音质→ 入耳式(选防滑设计的)
3、抗衰减性能——耐用性更重要
咱们买运动蓝牙耳机,可不能当用几次就扔的东西。要想长期用得顺手,耐用性特别关键。平时跑步健身出汗多,赶上下雨天戴着出门,或者耳机不小心掉地上,甚至夏天高温天用,都得扛得住才行。 所以挑耳机时,得看它防水防汗等级够不够,外壳是不是耐摔耐磨,电池续航得稳定,蓝牙连接更不能三天两头掉线。只有这些方面都过关,耳机才能用得久,不会动不动就出毛病,一直保持好的使用体验。
4、防水等级——提升耐用性
运动时汗水和雨水难以避免,防水性能出色的耳机能有效延长使用寿命。选购时建议关注IPX防水等级
防水等级(IPX)
IPX5:防汗,适合日常健身。
IPX6/IPX7:防汗+防雨,户外运动更耐用。
IPX8+:可短时间浸水,适合游泳或极端环境。
注意:防水性能会随时间下降,建议选高一级别的更保险。
5、蓝牙版本越高越好,版本越高连接越稳定
蓝牙芯片对耳机的使用体验影响挺大的,特别是连接稳定性、传输速度和抗干扰能力这些方面。现在市面上的耳机用的蓝牙芯片版本挺杂的,从老版本到新版本都有。虽然不同版本之间的性能差距不算特别明显,但一般来说,版本越新的芯片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会更出色。
目前最新的蓝牙5.3版本在连接稳定性和延迟控制上做得比较好,用起来会更顺手。所以挑骨传导耳机的时候,建议优先考虑用这个版本芯片的机型,用着会更省心些。
10款运动耳机推荐
1、南卡Runner 4
推荐理由:百元旗舰性价比之王,性价比碾压同价位竞品,可媲美千元机型
南卡作为骨传导领域的领军品牌,凭借自主研发的骨振子技术和多项专利,在音质、舒适度和防水性能方面持续引领行业。Runner4作为南卡专为运动打造的旗舰级骨传导耳机,在保持高性价比的同时,兼具轻盈舒适的佩戴体验、强劲音质和顶级防水能力,深受运动爱好者青睐。
音质方面,Runner4采用南卡旗舰级高性能骨传导振子,搭载OT闭合防漏音技术3.0,有效减少漏音问题,同时强化低频表现,使声音更加饱满、自然。骨传导的特性让耳朵保持开放,既能享受清晰的音乐,又能兼顾周围环境音,提升户外运动的安全性。
佩戴体验上,Runner4仅26g,比大部分开放式耳机更轻,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贴耳式结构搭配柔韧耳挂,即使长时间佩戴也无负担。运动时耳机稳固不掉,不管是跑步、骑行还是健身,都能始终贴合耳部,保持舒适佩戴体验。
防水性能方面,Runner4达到了IP68级防水,不仅能轻松应对汗水和雨水,甚至可以直接水洗或在游泳时佩戴,是少数支持水下使用的骨传导耳机,让运动不受环境限制。
集高音质、轻盈佩戴、防水耐用于一身,同时定价亲民,Runner4是运动人群在骨传导耳机中最值得入手的一款。
2、骨聆SS900
产品亮点:分体式耳夹式佩戴,造型创意,佩戴美观
这款骨聆SS900跟传统的骨传导耳机有所不同,采用了非常有创意的耳夹式佩戴,可以说同时了骨传导和开放式两种耳机的优势,属于真无线骨传导耳机类型,而且单耳重量仅7.5g,配合上耳机的弹性夹持弯臂设计以及PC类肤材质,佩戴舒适度相当不错,很轻盈,几乎感觉不到耳机的存在,而且佩戴的时候不会有夹耳感,和耳部贴合感很好,但由于耳机重量过轻,并且是耳夹式佩戴,所以稳固性不是很好,动作幅度过大的话,很容易会出现掉落的情况。
音质方面搭载了新一代BoCo微型振子,搭配上T1驱动芯片,支持Aptx高清音频解码,音质中规中矩,可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内置蓝牙5.2芯片,性能还不错,配合上自带的充电仓设计,可以实现开盖闪联,主副耳机无缝切换,单次续航时间为8小时,配合上充电仓,总续航时间可以达到24小时之久,另外,耳机还拥有IPX7的防水等级,可以轻松防护日常中的汗水、雨水,不过耳机充电仓未增加防水设计,再放回去的时候需要擦干耳机本体,避免出现损坏。
3、飞利浦A6606
产品亮点:造型运动感十足,耳机两侧自带LED冷光灯,夜间可使用
这款耳机是飞利浦旗下的一款中端机型,耳机采用传统的耳挂式佩戴,材质采用的是硅胶材质,配色也比较有特色,外观看起来也是运动感十足,整机重35g,佩戴稳固性非常不错,不会轻易掉落,但如果长时间佩戴的话,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适。
音质方面搭载了15mm超大振子,配合开放式精密声学结构,音质表现还不错,比较清晰,而且很通透,不模糊,漏音方面搭载了双弹片式设计结构,可以在振子发声时,同时产生正向反震动,可以解决由单向震动引起的耳壳共振产生的漏音问题,能够很好的保护个人隐私。
内置蓝牙5.2芯片,功耗比较低,连接稳定性也不错,日常使用也没有问题,耳机防水等级为IP67级,可轻松防护直流水的冲洗,即使下小雨的情况也不用担心耳机会出现进水情况,单次续航时间为9小时,日常使用足够了,另外,耳机音舱两侧还配备了LED警示冷光灯设计,其拥有三种不同的闪烁模式,在夜间也可以使用,可以保证夜间使用的安全性,如果有夜跑需求的话,可以考虑下这款。
4、嘿喽PurFree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外观简约大方,佩戴轻盈无压力
嘿喽这款耳机,是近期比较热门的中小品牌,外观设计简约又时尚,整机采用钛合金骨架与柔软硅胶结合,仅重28克,佩戴舒适又轻巧,可以适合各种头型,音质上,它搭载了Directionalaudio定向技术及Audio集束声波技术,不仅能减少漏音,而且还能提高耳机的音质,能满足大部分人对音质的需求。另外,耳机还配备了通话降噪,双硅麦克风与cVc降噪算法可以确保通话清晰无杂音。内置蓝牙5.2芯片,性能流畅无卡顿,可以确保稳定连接,IP67级防水足以满足日常的防水需求。单次续航长达8小时,并支持快充,最快1.5小时即可充满。
5、南卡Runner CC4
推荐理由:平价耳机的天花板,绝对的性价比之王
南卡CC4以极高的性价比,让骨传导耳机不再是高端用户的专属。三百元价位段一样可以体验到南卡专业级骨传导技术,无论是日常听歌、通勤还是运动,都能轻松享受开放式听音的自由感。
音质方面,CC4搭载南卡自研骨传导声学技术,优化振子结构,使得人声表现更清晰,音质通透细腻,解析力和稳定性远超同价位竞品,真正实现“百元级耳机,千元级体验”。蓝牙5.3稳定连接,减少延迟,确保听音流畅无干扰。
CC4仅重27g,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柔性耳挂设计,贴合耳型,佩戴稳固舒适,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有压迫感。IPX6级防水,有效防护汗水雨水,无论是跑步、骑行,还是日常佩戴,都能轻松应对。支持多种存储版本,让用户按需选择,满足不同使用需求。
作为专业骨传导耳机品牌,南卡CC4以亲民价格让更多人享受到大牌级音质与体验,是真正的百元级性价比之王!
6、魅蓝W51
产品亮点:造型炫酷,全机身硅胶材质,佩戴舒适度很棒
耳机的整体配色也比较鲜明,并且材质方面采用了柔软的硅胶材质包裹的设计,佩戴舒适度不错,比较柔软透气,配合上钛金属骨架,柔韧性也相当不错,即使180°折叠,也能迅速恢复,实际佩戴稳固性也不错,可以很好的贴合耳部。音质方面搭载了16mm骨传导扬声器,在实际体验中,耳机高音不错,有很震撼的感觉,也很带感,但耳机震感比较大,如果声音较大,可以明显感觉到耳机震动,耳机内置全新蓝牙5.3芯片,性能很棒,连接稳定不易断开,而且延迟很低,续航时间也比较长,达到了11小时,实际续航时间也达到了10小时之久,配合上快充,正常使用的话,充一次电可以使用两三天,不过耳机防水等级稍微有些低,只是IPX5级,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下。
7、Bose Ultra
蓝牙版本:5.3
声学系统:——
声音保真度:高
佩戴体验:一般
一句话:开放式音频新体验,操作便捷超酷炫!
Bose的OpenAudio技术确实把漏音控制得比普通款好些。不过上周在电梯里听摇滚,旁边大妈还是扭头问了句"你这耳机漏电吗"。。
高通S5平台加持的aptX自适应解码挺实用,地铁通勤听无损音源能分辨出贝斯滑弦的沙沙声。但蓝牙连接偶尔抽风,有次过安检门突然断联,安检员手里的金属探测仪和耳机里的电流声来了段即兴二重奏。SimpleSync同步功能试过和自家音响联动,延迟控制得不错。
实体按键设计本意是防误触,实际用起来得使点劲按。上次跑步时想切歌,大拇指连戳三下没反应,第四下用力过猛直接把耳机怼进耳蜗,疼得差点撞上路边的共享单车。自定义快捷操作挺人性化,但长按设置成语音助手后,戴手套操作经常触发失败。
音质在安静环境里能打,听爵士乐时萨克斯的换气声都清晰可闻。低频量感刻意加强后,播新闻时男主播每句话都带着胸腔共鸣,国际新闻硬是听出《动物世界》的浑厚解说感。
8、声阔飞跃线Air
蓝牙版本:5.4
声学系统:——
声音保真度:一般
佩戴体验:异物感较为明显
一句话:20mm超大动圈,Hi-Res认证,纯享音质!
音频性能方面,声阔飞跃线 Air 采用自主研发的20mm直径复合振膜发声单元,配合低频增强结构实现全频段覆盖。设备持有Hi-Res Wireless认证资质,兼容LDAC高清传输协议,实测《渡口》前奏部分能清晰呈现鼓点弹性,但在播放重金属音乐时低频存在轻微轰头现象。需注意在信号干扰较强的地铁站使用LDAC模式时,偶有0.3秒左右的音频断点。
供电系统支持两种充电模式,Type-C接口快充效率符合标注数据(10分钟补充约3小时45分钟播放时长),不过开启高清编码模式后续航会缩减至标称值的85%。无线充电模块对设备摆放角度较为敏感,偏移超过15度会导致充电中断。防护设计采用双层隔离方案,日常运动汗渍与细雨环境均可应对,但在沙尘天气使用后建议用软毛刷清理出声孔沉积物。
多设备管理采用智能识别算法,双设备切换平均响应时间为1.2秒,在同时连接手机与平板场景下,出现过两次来电优先权误判情况。基础性能测试显示,满电状态连续播放播客内容可持续9小时40分钟,与官方数据存在约3%的合理误差范围。佩戴舒适度方面,耳挂末端的类肤材质在温差较大环境会产生轻微粘腻感,建议定期用酒精棉片清洁接触面。
9、Oladance OWS Pro
蓝牙版本:5.3
声学系统:——
声音保真度:高
佩戴体验:耳机较硬、较重,不适合长时间佩戴
产品亮点:智能算法,环绕立体声超震撼。
Oladance家新出的OWS Pro耳机用了外挂耳廓的设计思路,耳机主体压根不用塞进耳道。我研究了下实物,发现他们这次在造型上挺下功夫的——那个环形结构乍看像数学符号里的无限环,实际摸着是两种不同质感的材料拼接,暗色部分像婴儿奶嘴的软胶,亮面区域有种温润的釉质手感,据说这个材质是他们实验室特调的配方。 音质方面堆料挺狠的,双核芯片架构配了多层振膜的发声单元。比较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声音补偿系统,能根据环境自动修正低频衰减,动态EQ也不是固定预设,而是跟着播放内容实时微调。至于漏音问题,他们搞了个声波对冲方案,原理有点像降噪耳机,但专门用来抵消向外扩散的声波。 实际体验下来,这耳机戴着确实比入耳式舒服,尤其适合需要长时间佩戴的场景。音场开阔度比想象中好,低音下潜虽然比不上头戴式,但在开放式耳机里算能打的。防漏音效果在安静环境下基本听不到外放,不过在地铁站这种人流密集的地方,还是能隐约听到点高频声。
10、漫步者Comfo Fit II
蓝牙版本:5.3
声学系统:——
声音保真度:高
佩戴体验:材质较硬,长时间佩戴有明显异物感
产品亮点:波束成型算法,高保真语音传输,极致轻量化设计
这副耳机的发声单元配置了尺寸为18x11mm的新型跑道型动圈单元。听《渡口》前奏时,鼓点震得耳道发痒,蔡琴的唇齿音比上代产品清晰不少。不过耳甲腔的固定结构对圆耳廓不太友好,同事戴着打哈欠时耳机直接被顶松了。
波束成型技术确实管用,上周在菜市场打电话,对方完全没发现我周围有杀价声。但在大风雨天骑电动车就露馅了,风声把通话质量撕得支离破碎,得扯着嗓子喊对方才听得清。
人声还原度让我想起录音棚的监听设备,有次家人误以为我是用座机打的电话。可惜发微信语音会暴露缺陷,特别是发"滋滋"这种齿音时,录出来的声音像含着一口水在说话。
重量控制值得点赞,戴三小时耳朵没出现压迫感。不过剧烈运动时存在感突然增强,有次跳绳差点甩飞左耳,后来发现是耳塞套被汗液润滑导致的,换成海绵套才解决。
要吐槽这个触控灵敏度,调节音量时经常误触切歌。吃火锅那次更尴尬,蒸汽凝成水珠触发暂停功能,害得我涮毛肚还得擦耳机。充电盒的磁吸力也过头了,取耳机时常带出另一只,得用指甲抠着边缘慢慢取。
发现个玄学现象,播放LIVE版歌曲时声场特别开阔,但换到电子音乐就变得平面化。配套APP里的预设EQ效果鸡肋,自定义调节又得反复试错,不如直接关掉音效来得实在。
来源: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