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山水田园家!到红河体验不一样的乡村旅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12:01 1

摘要:5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举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专场,邀请相关行业领域和旅居客代表分享从旅游到旅居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并回答记者提问。

5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举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专场,邀请相关行业领域和旅居客代表分享从旅游到旅居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嘉 摄

发布会完整实录接下来一起看发布会上的精彩内容↓↓↓

红河是一个与大河同名的美丽家园,由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气候宜人、生态宜居,大围山、黄连山、分水岭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造就了全国第一个“天然氧吧州”;红河人文厚重、文化灿烂,孕育了“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等7张靓丽的历史文化名片,是无数旅居者心中“四季皆可游”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当前,红河州正以“1138”旅居模式为核心,“1”即在1个旅居村院居住,便可畅享全州旅游便利服务。“13”即整合共享13个县(市)资源。“8”即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医养旅居、养老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边境幸福旅居8种不同业态旅居,系统推进旅居村建设,全力打造300个精品旅居村。去年,红河州接待游客9034.23万人次,有超过80万的“生活家”选择在这里长住,“旅居云南 红河最好在”品牌持续叫响。

哈尼梯田 红河州委宣传部 供图

来到红河,您可以跟随村长们的脚步踏入哈尼梯田,亲手捕捉活蹦乱跳的稻花鱼,体验“四素同构”农耕智慧的鲜活传承;或是漫步于金平的绿洲山谷之中,看亿万只蝴蝶与彩虹共舞,见证生命的奇迹与自然的伟力。您也可以和村长们一起登上滇越铁路米轨小火车,在蒙自碧色寨品尝云南第一杯滴漏咖啡,探访“世界三大工程奇迹之一”的屏边人字桥,感受工业文明与自然景观的震撼碰撞;最后再一头扎进弥勒森林温泉,让旅途的疲惫烟消云散。

品味红河,您可以跟随央视美食文化节目《三餐四季》,去感受藏在碗里的诗和远方,去品味属于红河的烟火寻常。在建水双龙桥旁的乡会桥村,您可以和我们村长一起划着木船采摘草芽,午间在百年老宅里烹制“草芽宴”,配一碗鲜香四溢的汽锅鸡,尽情领略“滇南邹鲁”的舌尖造诣。走进石屏坝心镇,您可以寻着村民的足迹去竹林采挖鲜嫩的竹笋,在豆腐坊看“天然井水点豆腐”的古法技艺,夜晚围炉而坐,烤着豆腐听赏惊艳世界的彝族海菜腔。在红河,您还可以品蒙自过桥米线、金平芭蕉花宴、河口小卷粉、绿春酸汤鱼、弥勒羊汤锅……去感受灶台上腾起的烟火气。

红河的每一座村庄,都是活态的民俗博物馆,11个世居民族共同织就了五彩斑斓的文化锦缎,中原文化、民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四月的元阳傣家村寨,泼水节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姑娘们穿着五彩筒裙,用傣家古乐奏响祝福的旋律;六月的弥勒彝寨,火把的篝火映红夜空,“阿细跳月”的弦声响起,每一个节拍都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十一月的绿春哈尼长街宴,千桌美食如长龙沿着古街蜿蜒,红米杜康与欢声笑语交融,民族团结的故事在席间绵绵流淌。

文化碰撞的火花,在非遗的传承里闪耀。建水紫陶的刻填技艺、个旧锡器的錾刻功夫、红河彝族刺绣的细密针脚……跟着匠人学做一件陶器、绣一块花帕,您会发现,这些古老的技艺从来不单是橱窗里的展品,更是村民日用而不觉的生活美学。

长街古宴现场 红河州委宣传部 供图

旅居既要“住得安心”,更要“过得舒心”。红河州已构建起“快进慢游”的便捷交通网,让您轻松抵达每一个秘境;全州51个A级景区与特色村寨无缝对接,200多家高品质酒店民宿遍布全域,既有“拎包入住”的便捷,也有“推门见山”的风景;州、县、乡三级医疗体系实现全覆盖,全州5家三甲医院和康养社区、温泉疗愈中心等,正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旅居红河,您可以在村子里租一间带小院的民居,清晨在院子里种上自己喜爱的花草,午后跟着村里的匠人们学习一门传统手艺,晚上和村民们来一场天南地北的“火塘夜话”,尽享“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自得。若您愿意,甚至还可以亲身参与到当地的生态农业、非遗传承、文旅运营等项目中来,让您的旅居时光变成一场与乡村共创价值的美好实践。

村寨有情,红河是家

朋友们,与其在钢筋丛林里向往远方

不如到山水田园间拥抱生活

在梯田边种几株花

在老树下读半卷书

在节庆时跳一支舞

在烟火里识一群人

现在就来成为红河的“新村民”吧

让旅居成为一次永不散场的归家之旅

发布会上

还有这些精彩问答一起来看

就像哈尼祖先说的,诺玛阿美欢迎您!红河这片土地被称作“滇南最后的秘境”,是“最云南的地方”,这里“一村有一景、一寨有一韵”。今天我为大家推荐5条旅居路线,希望每一位旅居客都能在红河找到自己的“诗与远方”。

异龙湖的落日浪漫唯美 孔祥敏 摄

古村探秘之旅。如果您钟情于历史的厚重与建筑之美,红河州的传统村落将为您展开一部立体的人文典籍。作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建水县碗窑村因陶而生、因陶而兴。您可以在此体验紫陶拉坯、雕刻、烧制,感受“土与火”的艺术对话,清晨在国宴名菜建水汽锅鸡的鲜香中醒来,开启一天的陶艺寻根之旅。往西走,您可以骑行环异龙湖,或乘坐米轨小火车穿越湖光山色,在龙井站的咖啡馆里,看阳光洒在百年米轨上,感受时光的慢流。朝北上,您将会在泸西县遇见600多年历史的城子古村土掌房建筑,1000多间房屋首尾相连,形成“家家屋顶是平台”的独特景观。在古村天井里看云卷云舒,体验古法榨油、手打糍粑,夜幕降临时,登上观景台俯瞰全村灯火,体验穿越千年的时光沉淀。

梯田寻根之旅。当晨雾漫过世界旅游乡村阿者科村蘑菇房的茅草屋顶,看层层梯田如大地指纹般镌刻着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智慧。而位于红河县撒玛坝万亩梯田顶端的龙玛村,则是观日出、赏云海的绝佳之地。您既可以享受“云上梯田”的视觉盛宴,又可以跟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习染布、篾编,参与下田摸鱼、舂粑粑和插秧,沉浸式体验千年农耕文化。

跨境风情之旅。红河州是云南省对外开放的肇始地。滇越铁路这条“钢铁纽带”串联起百年历史与跨境风情,在蒙自碧色寨车站的三面钟指向1910年,仿佛置身《芳华》镜头,朱自清在站台送别西南联大学子的场景似乎“昔日重来”,蒙自人民更是将历史的烟火浓缩在过桥米线的一碗高汤中。在滇越铁路中国段的终点——河口,在法式风情建筑映衬下,“两国一城”的景观尽收眼底,越南滴漏咖啡配河口壮家粽子是最正宗的下午茶。

艺术栖居之旅。当艺术融入乡村,个旧市与开远市的村镇成为心灵的栖息地,让旅居成为一场治愈之旅。每年春日,个旧哨冲的千亩梨花盛开如白雪覆野,传统土房与艺术场馆相挽共生,洼居美术馆里,斑锡工艺的金属光泽与梨花的素净相映成趣,博泰文创小院里定制的非遗研学课程让乡村成为灵感之源。来到屏边苗医药博物馆,苗医苗药的奥秘一一展现。在这里每一次呼吸到的都是清新的负氧离子,每一次体验都是与苗族文化的深度对话。

烟火民俗之旅。红河州的村寨是多民族共舞的舞台,从火把节到长街宴,每一个节日都是文化的盛宴。作为彝族舞蹈“阿细跳月”的发源地,弥勒市可邑村的每一天都充满律动,“阿细跳月”广场上,大三弦的节奏响起,男女老少踏月而舞,听彝歌入眠。每年的哈尼族传统新年,村村寨寨摆开长街宴,梯田鱼、哈尼蘸水鸡等美食琳琅满目;徒步梯田边的森林栈道,看薄雾笼罩的梯田若隐若现,听村长讲述哈尼族与梯田共生的诺玛阿美传奇史诗。

红河不只是一个地名、一条河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旅居目的地。来红河旅居,您可以在壮丽的自然风光中“见天地”,在静谧的时光中“见自己”,在多元的民族文化和淳朴的民风中“见众生”。今天也是“520”,红河在这个特殊日子里向您发出旅居邀约,您还不心动吗?

当前,红河州正以“1138”发展思路为引领,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全力打造“旅居红河·村长有请”乡村旅居新品牌。

推出一套旅居智慧服务体系。搭建“云居红河·旅居一码通”平台,充分整合全州民宿、餐饮、文旅项目等各类资源,城际交通接驳、个性化饮食配餐、慢性病用药代购等需求均可在线解决;联合州、县、乡三级医院,把各类医养机构组成“健康旅居联盟”,覆盖全域的24小时医疗服务时刻为游客保驾护航。此外,我们在重点旅居村落开设“百村百站服务驿站”等“公共服务空间”,提供周到细致的暖心化服务,游客还可以参加文学讲座、绘画工作坊、音乐分享会等文艺创作沙龙活动,与当地的文艺爱好者交流互动。

实施“新村民计划”。我们推出乡村旅居“村长邀约制”。今天多位村长也来到活动现场,待会儿,大家可以互动交流,他们已经准备好各具特色的“新村民证书”,诚挚邀请全国游客来沉浸式体验“一日村长”“非遗学徒”“田园管家”等系列活动,让游客快速融入乡村旅居生活当中。针对不同客群我们还推出了专属权益,比如说,退休人士可申请“银发村长助理”岗位,参与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咨询;数字游民、文旅行业人士等可结合当地资源、产业等与当地村民联合发起“村民合伙人计划”,获得优先扶持;亲子家庭可受聘“乡村小院士”岗位,在梯田实验室里研究生物多样性,在非遗工坊创作亲子手作,并颁发村寨认证的“新村民成长证书”等。

举办“新村民”视频众创活动。在全网发布#旅居红河·村长有请#互动话题,鼓励广大“新村民”拍摄旅居vlog,用镜头记录村寨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聚集全国旅游博主、非遗达人、美食主播等网络大V共同创作短视频、图文笔记等内容。后续我们将精选优秀作品,在红河文旅等媒体上发布,让更多人看见红河的美好,推动形成“全民共创、大众传播”的共创机制。

出台一系列旅居惠民措施。我们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在全州51个A级景区推出“一票畅行红河”全域旅游套票,包含“一票通玩”“快速入园”等权益,优惠幅度大、限制条件少。同时我们还为旅居创客提供创业贷款,让旅居客人在异地实现创业梦想。

阿者科村自然条件优越、人文环境优美。元阳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4.95%,我们也是天然的“生态氧吧”,是休闲养生度假的适宜之选。境内海拔落差2795米(最高海拔2939米,最低海拔144米),这样的自然条件形成“河谷热带、半山暖温带、高山寒温带”的独特立体气候,为全年旅居提供了“冬避寒、夏避暑”的差异化选择,这是我们最大的特点。我们人文环境优美,元阳县世居7个民族,民族民间文化绚丽多彩,哈尼族长街宴、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等节庆活动,以及非遗技艺哈尼刺绣、傣陶制作等,为广大旅居群体提供了鲜活的文化体验。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风度·世界奇观”“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个要素构成了“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高原农耕精密技术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相融共生的活态文化系统,一年四季景观各异,春日秧苗青葱,夏日佳禾吐翠,秋日稻穗金黄,冬日水光粼粼,为旅居者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生态和文化体验。

这是2月26日拍摄的云南省元阳县阿者科村的“蘑菇房”与云海、梯田。图源:新华社

下一步,元阳县将充分发挥立体气候优势,发挥人文环境优美优势,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这张名片打造“河谷—半山—遗产区”立体布局旅居的系列产品。主要在三个方面:

开发旅居系列产品。依托红河谷热区资源,在河谷避寒带打造新型野钓基地、水上运动、生态漂流走廊,推进城镇旅居业态建设。依托半山暖温带建设半山避暑群,发展田园综合体,开发“田园观光+水果采摘+帐篷露营+高端酒店”田园式旅居业态。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深化“梯田+”产业融合,打造“梯田+休闲度假”“梯田+康养旅居”“梯田+民族节庆”“梯田+农耕文化”“梯田+科考研学”“梯田+生物多样”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我们利用这几个维度来打造三种类型的旅居业态。

创新特色业态培育。针对数字游民,开发文艺旅居产品。借力赛事与节庆活动,打造旅居新业态,通过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与。联动全省全州户外运动赛事,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旅居新场景。强化农耕生活体验,发展田棚旅居,复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的生活业态。

强化区域旅居联动发展。整合线上线下宣传资源全方位开展旅居资源推介,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搭建区域对接平台,鼓励酒店、民宿和旅游企业进行多层次合作,打造多元旅居场所。强化区域联动,推出“梯田—古城—温泉”等系列跨县旅居线路,吸引更多旅居客。

旅居联谊会成立后主要围绕“怎样服务好旅居客人,怎样助力行业发展?”开展工作,目前做的工作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服务旅居客体。为1000余名旅居客会员提供“吃住行游娱购、医康养体学智” 旅居全链条免费咨询服务,累计输出旅居规划和建议咨询3000余人次,促进旅居客在弥勒购房723套,推动“旅居”向“定居”深度转化。成立旅居联谊会艺术团、活动中心,打造书法绘画静养基地、曲艺歌舞乐活基地,发展旅居客团员200余人,提供才艺展示舞台,通过艺术活动与文化参与,助力旅居客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对当地更有归属感。

围绕旅居客兴趣爱好开展主题活动50余场,涵盖才艺展示、健康分享、旅居经验交流、社交沙龙及旅居建议座谈等,促使旅居客人:快速了解弥勒风物,融入本地生活,为旅居发展建言献策,通过亲身经历做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来弥勒旅居。

助力行业发展。整合住宿、餐饮、交通、景区等多领域从业者会员,开展会员单位走访、考察学习交流等40余场次,推动会员单位签订“商家互推联盟”,实现500余次互推互鉴,构建“客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链闭环,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效能。对接金融机构,累计办理 “民宿贷”56 笔,为旅居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住宿设施升级改造。提供行业资讯、组织交流学习,倡导行业规范与自律,提升产品竞争力。成立旅居联谊会河南老乡会,筹备成立川渝、东北老乡会,以乡情纽带吸引外省客群体验弥勒旅居生活;与蒙自、建水、屏边等成立 “旅居城市联盟”,共享客源信息与营销资源,通过跨区域合作扩大弥勒旅居 “朋友圈”。拍摄完成弥勒首部文旅旅居短剧(预计6月份上线),继续筹备拍摄红河“文旅旅居短剧”,以流量大关注高的新媒体形式扩大旅居宣传;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筹备成立“银龄候鸟人才工作站”,搭建旅居人才智库,引导医疗、科教、农业等领域退休专家参与地方建设,推动康养旅居产业升级。

未来旅居联谊会将围绕两大核心持续发力。一方面拓展艺术团、老乡会、银发康养、银龄人才等细分服务领域,发展会员壮大旅居社群规模,策划组织主题联谊活动,深化文化融合和丰富旅居体验;另一方面完善商家联盟机制,构建平台拓宽会员单位盈利渠道,深化区域会员合作,强化金融与从业人才支撑,以新媒体矩阵继续扩大品牌影响力,构建更具活力的康养旅居生态圈。

大家好!我是杨钰尼,一个从小就在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里长大的95后哈尼族姑娘。如今成为了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者,在这我想先用一首哈尼调向各位发出诚挚的邀请。“次然次然喜嘎拉,哈尼普卡喜嘎拉!”(哈尼语:朋友们,请您来,来到我们哈尼村寨)。

大家都说我们红河哈尼儿女,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我们的先辈世世代代在梯田里耕种,在踩荞麦、插秧苗时,会以舞动身姿祈求风调雨顺;到了秋收时节,也会通过欢快的舞步庆祝丰收的喜悦。他们把身体的律动化作舞蹈,以此来表达对土地的敬畏与感恩,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作舞。“乐作”是“大家一起跳舞”的意思,哈尼语说:“哈塞塞”(喜嘎拉罗哈塞塞,乐作作一作)欢迎大家来到红河哈尼村寨,和我们一起跳乐作舞。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这些年我走过很多地方,但最喜欢、最想代言的,始终是生我养我的红河。借这个机会,我想把哈尼古歌里的一句歌词送给大家:“水与水要相融,心和心要相通”,欢迎您加入我们的歌舞,让歌声在山间回荡,让旋律在云海间流淌,让脚步与梯田的脉搏同频共振。

这个夏天,我在红河的村口等你,咱们一起跳乐作舞、吃长街宴、看云上梯田、观百年马帮古城。来了,你就是红河的“村里人”;留下,你就是红河的“家里人”!

来源 云南发布

编辑 李舒琪

本期责编 张灵洁 华芳

审核 马波 刘丽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云南评议“码”上反映二维码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云南公共文化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临沧文旅

玉溪文旅

怒江文旅

普洱文旅


楚雄文旅

西双版纳

掌上文旅

世界De

香格里拉

云南省

图书馆

云南省
博物馆

云南省

美术馆

云南省滇剧院

云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培训中心

云南省

公共文化云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

京剧院

云南省
花灯剧院

云南省

旅游规划研究院

来源:云南文旅发布

相关推荐